SA 總裁Adrian Bosshard先生


“我們的價值觀正在被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認可並接受。”

在瑞士鐘錶品牌乃至整個奢侈品行業,由品牌摯友進階為品牌代言,甚至成為某一品牌終身代言的案例都不鮮見。但從品牌昔日的燈箱廣告上走下來,繼而轉行從銷售經理幹起,直至成為全權掌控運營的總裁CEO,這樣的案例卻實乃罕聞,甚至可以說是不世出。因為此間所繫,儼然早已不是緣分二字了得,不僅要出自肺腑真愛,更印證當事人超乎尋常的學習能力和堅毅不拔的意志力。現任宇聯·格拉蘇蒂總裁Adrian Bosshard先生。


專訪宇聯·格拉蘇蒂/SA 總裁Adrian Bosshard先生


Adrian Bosshard自2008年起擔任宇聯·格拉蘇蒂/SA(Union Glashutte)總裁。其實,早在2006年底,他就開始負責這個手錶品牌的重新定位和開發的任務。宇聯·格拉蘇蒂(Union Glashutte)於2008年3月全面重新啟動後,可謂一年一步臺階快速躍升。2013年位於格拉蘇蒂鎮Springweg大街5號的新辦公樓落成後,品牌將腕錶生產、客戶服務和品牌管理結合在一起,這也為開始在全球業務擴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2018年起,宇聯·格拉蘇蒂進駐中國市場,展開全新的業務。

俗話說“賽車要心臟夠強”,而MotoGP車手身體素質更是完全可以比肩鐵人三項冠軍。在斯沃琪集團內部,一向溫文爾雅的Adrian Bosshard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我一般早晨5點起床,7點不到就抵達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專訪時,Bosshard告訴我說。

Q=王諍

A=Adrian Bosshard

“中國客人目前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消費自主性”

Q:宇聯表去年十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對這一時機的把握,您有何看法?

A:毫無疑問,中國市場對任何人而言都非常重要。10年前我們還沒有100%做好為中國市場服務的準備,2018年時各方面都已就位,宇聯表進入就顯得水到渠成。總體而言,目前中國腕錶市場還處在增長趨勢,同時必須指出,今天的消費者和之前相比有很大區別:這表現在他們對於腕錶知識與見識都增長了很多,所受教育程度也遠超於十幾年前,單純依靠廣告轟炸未必能繼續讓他們心甘情願埋單。同時單純炫耀性消費比例也在降低,當下中國消費者更有自主性,去選擇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腕錶品牌。

Q:在您看來,眼下中國腕錶市場的“新常態”同宇聯表之間有哪些契合點?

A:我以為宇聯表的進入可謂正當時,作為一家有著126年曆史的德國高端製表品牌,從創牌之初就堅持在生產格拉蘇蒂鎮品質保證的高端魅力時計的同時,保持相對親民的價格。具體到設計哲學上,我們堅持外觀美學與內在技術二者不可偏廢,這包括雅緻的潤飾,摒棄不必要的贅飾,堅持聚焦每一個零部件的實際功效等。確保每一枚腕錶來到顧客手中之後可以歷久彌新,堅固可靠。非常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的價值觀正在被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認可並接受。

Q:能否為宇聯表在中國目標消費者的“畫像”?進駐中國市場後,宇聯表有哪些新的舉措?

A:宇聯表並不是一個量產品牌,不是以工業流水線的生產方式去做我們的產品。在整個生產流程中,會將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德國工程師精神”貫徹始終。舉個例子,單是製造腕錶自動陀就需要18個獨立的步驟,全部手工完成。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品質依託,我們對於在華合作伙伴的選擇同樣非常高標,宇聯表的合作方不單要提供良好的迎賓環境,門店相關人員還要接受嚴格培訓,具備豐富的腕錶知識。你知道宇聯表的消費人群大都受過高等教育,很多人本身就是表迷,他們利用互聯網和出國機會儲備了相關的腕錶知識和眼界,甚至對腕錶構造與製造都有相當瞭解,這樣的客群是彌足珍貴的,他們是購買腕錶的行家,不會衝著表面文章埋單,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訴求。我們理應提供對等的服務,儘量挖掘並滿足這部分的消費者的需求。

Q:對於宇聯在斯沃琪集團內的定位,您如何看?

A:大概在25年前,斯沃琪集團的腕錶品牌,比如歐米茄等品牌就開始進駐中國發展,他們逐漸起步,一直到現在非常強大。當然,宇聯表在集團中位置還是比較高的,我們在德國市場佔有率也很高,只不過在中國是剛剛起步,基本屬於零起點。中國腕錶市場經過二十年來的培育,現在已經有了一定成熟度,這在我看來恰恰是宇聯表的機會和優勢,我要感謝那些先行進入的品牌們(笑)。

比如今年你一定注意到了今年斯沃琪集團內多個品牌都推出了潛水錶,宇聯表貝利士系列也相應推出了一款,典雅的黑色,出色的防水性能,錶殼兩側採用標誌性的螺絲固定式可拆卸設計,錶帶也可以快速拆裝,價錢也非常公道,行家自然懂得。還是貝利士系列,我們本來就有生產計時碼錶的傳統,最新推出的一款就是應對中國市場對“熊貓盤”的追捧。但我們還是會別出心裁,盤面不是單薄的白色而是典麗的象牙白,計時盤和秒針盤的黑白配色並不規則而是別具一格,最後一個細節常常被人忽視:十二個時位標的數字,並不是慣見的阿拉伯數字樣式,而是德國數字印刷特有的造型,“4、8、12”這三位數尤其別緻,喜歡德國設計的人一望即知。

專訪宇聯·格拉蘇蒂/SA 總裁Adrian Bosshard先生


Q:既然講到了具體的款式,不妨請您再具體介紹下目前宇聯表在市面上主推的款式?

A:大體上,我們的腕錶分為經典和運動兩大系列。Viro維羅系列機械腕錶,是宇聯表入門錶款。其中針對男、女消費者推出的41mm、34mm表徑的日曆腕錶都是8,500元人民幣起跳,不僅是理想的對錶選擇,更展現了德式製表的極簡主義之美;Noramis諾拉敏斯系列腕錶和“1893”系列腕錶,則是向經典與古典的德式製表道統致敬的當代演繹。具體而言,前者50至60年代歷久不衰的經典優雅風格與當代對設計和技術的需求合二為一,後者只消看看錶殼形狀,就知道它的設計靈感源自歷史悠久的懷錶時代;Belisar貝利士系列是我們最看好的,首先它的產品線夠廣,款式型號足夠豐富,其次它面對的消費對象也是當下品牌的主流客群,他們雖然相對年輕卻擁有不錯的品位,更認可品質,講求細節。這一系列腕錶側面是通常採用的螺絲固定式設計,滿足表迷朋友願意親自動手DIY組裝、拆卸部分錶殼的心願,也為不同材質的非常規組合提供了專屬私人定製空間。

專訪宇聯·格拉蘇蒂/SA 總裁Adrian Bosshard先生


宇聯表麾下六大系列,除了上述四個系列外,餘下兩大系列是純粹的女士腕錶,分別是運動與優雅兼備的Seris賽麗絲系列,以及更加模糊了腕錶與首飾之間的界限,並突顯佩戴者的個性的Sirona席蘿娜系列。席蘿娜系列的設計語言,特別是它的表耳設計很別緻,目前並沒有引進中國市場。就宇聯表在中國市場上的整體表現而言,目前男士腕錶與女士腕錶的出貨量大體為8:2,女士腕錶的銷量比我們原先預估的10%要好很多。我們的自動機械錶雖然很大程度上會採用ETA機芯,但製表師會在這些機芯零部件上做進一步打磨後再進行組裝,也會根據腕錶實際功能需要對這些機芯做相應改造。同時,在目前已經自產的兩款手動上鍊機芯之外,未來我們可能會把手動上鍊機芯單獨拎出來成為一個系列,這得益於我們自產機芯能力的加強。

“激情和快樂,是我熱愛工作的動力。”

Q:我注意到您在斯沃斯集團中,東歐市場協調員的身份。由於歷史原因,冷戰時代東德的格拉蘇蒂人民製表廠的產品曾行銷東歐乃至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宇聯表在東歐市場表現如何?

A:在東歐市場,斯沃琪集團只有兩家直屬公司,一個在俄羅斯,一個在波蘭,這兩個國家的腕錶業務整體表現都很強勁,橫向比較甚至高於集團在中國內地比較靠前的那幾個品牌,這也是我為何能夠擔任東歐協調員的原因,以便協調集團內同價位其他品牌間的關係。宇聯表現在除了在俄國有佈局,東歐地區我們只進駐了捷克和羅馬尼亞。尤其是去年,宇聯表進駐中國後,我們希望花更大的氣力做好中國市場,這現在也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

Q:能否比較下您帶領同事們拓展中國和俄國兩大市場時,有哪些不同體驗或比較,畢竟這兩大市場某種程度上具有相當近似性。

A:開拓市場上,同經銷商們的觥籌交錯是必不可少的,但俄國(人的酒量)比中國要誇張多了(笑)。其實俄國市場和中國市場是不大一樣的,俄國是個兩極分化非常嚴重的國家,而中國已經有了一個相當體量的中產階層,這對於宇聯這樣市場定位在中端偏上的品牌而言非常重要。此外,相較於人民幣幣值穩定,俄國盧布的市場起伏就像是在坐過山車,我們曾一年之內在俄國調過七次價格!再者,俄國電商還沒有發展起來,物流體系也遠不如中國這般完備,相對而言在中國做生意,無論對任何品牌始終都存在契機,因為你總可以找到下沉的方式。

Q:我注意到您曾經是賽車手的身份,在在轉行為鐘錶職業經理人後,你如何將運動精英的理念轉化為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的致勝之道?

A:作為宇聯表的CEO,得益於我們生產和運營團隊強大的執行力,我無需事必親躬,更多是擔任核心決策的角色。不過,我大概是集團瑞士總部日常工作時間最長的一名員工,得益於運動員時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一般早晨5點起床,7點不到就抵達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大部分時間會工作到晚上八、九點鐘。平時沒事的時候我喜歡滑雪、慢跑和騎自行車。實際上不僅是我,我們的CFO也是一位運動愛好者,他的習慣是每天跑步上下班,往返運動時間將近三個小時。而另一位女性高管則是一位花樣滑水愛好者,不,應當說她已經非常專業了(笑)。從工作中獲得激情和快樂,這是我熱愛工作的原因和動力。

Q:您個人更喜歡穿摩托賽車服,還是西服?抑或,這兩種風格迥異的衣裝,都是人生旅程中競速的賽服?

A:一個人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生目標和追求肯定是不一樣的,在我15到35歲期間是個人精力,特別是體力最旺盛、最充沛的時候,我非常享受在賽道上的拼搏和競速感。現而今,運動是我的愛好,身體當然是工作的本錢,但我更喜歡動腦子做決策,幫助品牌開拓市場,同時實現個人價值。我喜歡與人交流,我發現社交,良好的業緣在中國社會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很喜歡這一點,雖然在工作當中要設置一些指標和考核,但“人情味兒”是在中國管理團隊和開拓業務的必須,這也可以說是我對中國文化一點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