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過於親近美國將會付出什麼代價?

鄭偉悅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印度人不一定明白這個道理。在過去,跟著美國混的國家,大多比較後悔,比如說歐洲國家,曾經拿了美國人的錢,加入了美國的體系,在初期貌似過上了體面的日子,但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美國的盟友體系,歐洲是很重要的,雖然比不上英國和以色列,但比其它盟友的份量大。歐盟的軍事大權,除了法國,基本都被美國人把持著。美國人很善於玩套路,他們援助自己的盟友,可不是白白的送錢,那是有原因的,有所求的。

美國人的吃相,在近幾十年是越來越難看了。在冷戰時期,美國鼓動歐洲對抗蘇聯,那是將蘇聯當作了敵人。蘇聯的軍事力量,確實很強大,能夠輕而易舉擊潰歐洲。歐洲人很害怕,他們求助於美國也有無奈的一面。但是,美國人趁機把持了歐洲的軍事,他們不願意看其坐大,後來法國人不幹了,果斷的選擇了單幹。

在冷戰結束後,對手沒有了,可美國不想放棄軍事主導權,這關乎美國霸權的存廢。歐洲是美國盟友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歐洲人要是自己玩,北約就會名存實亡。這個局面,肯定不是華盛頓的那幫政客想要的,他們寧可創造新的對手,新的敵人,也不願意安享太平日子。在他們的鼓動下,美國大搞北約東擴,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再度緊張,這些政客們打瞭如意算盤,歐洲局勢越亂,美國的重要性就越大,歐盟就得繼續求著美國。

美國的軍火商,是一個很大的利益集團,他們利用美國的盟友體系,撈了不少錢。這個賺錢的門路,與華盛頓的政客們不謀而合。他們在想,如何尋找一個辦法,既能削弱歐洲的軍事力量,又不讓歐洲人有所怨言呢?這個辦法,軍火商找到了,他們向歐洲盟友賣武器,同時拼命的阻礙歐洲人研發武器。歐洲人被世界大戰打怕了,和平主義心態氾濫,他們對武器表現出了恐懼。這個時候,他們發現有現成的可以買,也就失去了研發的動力。如此一來,歐洲人的科技樹,就被美國給掌控了。這一招,美國人不僅用於控制歐洲,還用在了其它方面。

印度,與歐洲有沒有可比性?歐洲人走的老路,吃過的虧,印度人是否能規避?這個答案,美國人肯定很清楚。印度人有自己的夢想,但夢想總是脫離現實,而且是嚴重的脫離現實。他們親近美國,無非是想得到一些利益,但這些利益,是要付出代價的。歐洲已經被折騰的夠嗆,而歐盟的大旗未倒,還是可以跟美國過過招,但印度連過招的本錢都沒有,最後還是被坑的命。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印度是個很有意思的國家,它對外實行的是不結盟,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它以不結盟國家發起者自居,但在美俄關係中,它確實靠俄羅斯或俄的前身蘇聯近點。美國也沒把印度當回事,稀裡糊塗幾十年就這麼過來了。近幾年美國腦洞大開,來拉攏印度。不過,印度國際經驗豐富,輕易也不會聽美國的。前些年美國的小鷹號航母退役時美國忽悠要賣給印度,印度居然沒動心,仍要俄羅斯給它改造“維克拉瑪蒂號”航母,如今十多年過去了,終於花了73億交貨了,印度很滿意,說可以擊沉美國福特級航母。

美國見航母沒賣成又引誘印度買飛機,先是賣大飛機,後來又賣F16,帶生產線。印度一聽很高興,因蘇30有了,陣風有了,再來個F16,湊個“三劍客”。結果一聽說俄羅斯賣中國S400急了,馬上跑到俄羅斯簽了64億美元的S400合同,從此,F16就沒消息了。由此可見,印度還是和俄羅斯好。應該說印度和俄羅斯是傳統友誼,時間比較長,前蘇聯時就有了交往。那時蘇聯援建了印度一些工廠,對印度工業發展初期幫助是很大的。如果讓印度馬上脫離俄羅斯,似乎不太容易。國際上有些國家低看印度智商,認為美國幾句許諾就可以把印度拉過去,考慮的筒單了些。

印度也是文明古國,某些方面還是不錯的,印度的IT業很發達,近年來GDP也不低。關健是印度人在國際上沒人嫉妒,也沒人害怕,左右逢源,真是少有的國家。印度人又很精明,美國人很想拉攏它,日本人也想,目的是想讓印度為他們火中取栗,印度人並不傻,絕對不會靠美國太緊。因為,第一它不會把俄羅斯的關係丟掉。第二它不會退出金磚國家。第三它不會離開上合組織。所以美國不可能真心對它好,它會過於靠近美國嗎?印度還是會堅持它的不結盟政策的,同時與俄羅斯的關係要好於美國。


天太2


在大多數人的固有認知當中,美國都是一個蠻橫無理的霸權主義國家,因此他們會認為任何國家如果和美國走得太近,那麼其可能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比如喪失部分國家主權等等。其實這種認知是存在偏見的,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親近美國是利大於弊的,印度亦是如此。
(特朗普和印度總理莫迪)

在冷戰期間,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不溫不火,印度既拒絕跟美國結盟一起對抗蘇聯,同時它也拒絕走美國的自由市場道路,於是印度錯過了從二戰結束到90年代初的資本主義經濟騰飛時期。冷戰結束之後,印度在國內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印度經濟自此才走上了一條高速發展的正軌。

近些年以來,印度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領域都加強了同美國之間的聯繫,對於美國來說,由於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之一,兩國價值觀並不存在衝突,所以美國也高度重視同印度的外交關係。印度作為南亞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它對於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印度可以幫助美國平衡另一個亞洲大國不斷增強的地區影響力。
(莫迪和安倍晉三)

最近幾年,美國不斷提出所謂的“印太戰略”,同時極力支持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等國構建所謂的“民主三角”。顯然美國和印度等國針對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在相同的危機感面前,這些國家也走得更加親近。當然,很多人為此就要擔心了,印度跟“霸權主義”的美國走得太近是不是要為此付出什麼代價呢?

如果一定要問印度會因為跟美國走得太近而付出什麼代價,那麼李姓先生確實也能摳出個一兩點來。

首先,跟美國走得太親近之後,印度可能需要為此喪失一些戰略獨立性,因為它必須融入到美國構建的安全體系當中。儘管李姓先生並不認為美國會壓迫自己的盟友必須服從自己的戰略需要,印度也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國家,不會輕易屈從於美國的指令,但是真的當兩國走得足夠親近,印度不可能完全不考慮美國的戰略需求。而且當印度違背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美國必然也會對印度施加一定的壓力,這也就意味著印度跟美國走得太親近之後,它可以繼續當南亞地區的老大,但是在全球事務上它必須追隨美國老大的腳步。
(美國重返亞太)


其次,當印度跟美國走得太親近之後,它跟另一些國家的外交關係必然會惡化,這也是印度要付出的代價。美國雖然是這個世界最為強大也是盟友最多的國家,但是全球依然不乏堅定的反美國家。世界政治格局的大體趨勢就是,某個國家跟美國走得越親近,那麼它跟那些反美國家之間的關係往往也會越疏遠。

比如當印度越來越偏向於美國,那麼它跟俄羅斯和伊朗等國的外交關係難免會惡化。尤其是俄羅斯作為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之一,俄印關係的惡化肯定會對國際格局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伊朗作為印度的石油供應國之一,印伊兩國關係的惡化可能會危及印度的能源安全,這也是印度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莫迪和普京)


總之對於印度來說,跟美國走得更加親近也許符合目前印度的安全和利益需要,但同時印度也需要認識到,印度目前作為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它跟美國的實力差距依然十分巨大,印度經不起太多的折騰,它不能像美國一樣在全球範圍內恣意妄為,印度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外交環境為印度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因此印度跟美國走得近沒有錯,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在於要把握一個度。


李姓先生


曾跟美國外交學者聊過印度,我說印度不信任我們,美國人回了句:印度信任過誰?也曾與印度人聊過美國,我問會跟美國綁一起嗎?印度人答曰,不不不,我們是獨立自主的,為什麼要跟美國綁一起?所以,看似美印交好也就是看似而已,互相也沒那麼信任,印度也不想跟美國當小弟。

假設一下好不好?非常好,雖然不會過分親近,但是假設親近,可以發現對印度的諸多壞處,也就找到了印度為何不會與印度過分親近的原因。

如果哪個印度領導人一時興起,非要跟美國搞關係,會有什麼下場?美俄關係僵化的情形下,印度與美國過度親近,那就意味著與俄羅斯疏遠,平時還好,美俄僵持下,絕對是非此即彼,那印度很可能失去俄羅斯這個一直以來的好朋友,俄印戰略關係瓦解,休想再從俄羅斯進口高端武器。是不是也沒事?還有美國呢,美國可以賣給印度啊,美印可以好上加好啊,呵呵。人家美國為啥拉你印度,就是為了孤立俄羅斯和其他大國,並不是真心對你印度好。你印度要真的與俄羅斯鬧掰,那美國也不會賣好東西給你。與俄羅斯鬧掰的印度失去了左右逢源的地位,代價太大,所以,在大國博弈層面,印度斷然不會和美國走那麼近。

此外,過於親近美國,那就是美國小弟了,失去了自印度獨立以來珍視的“獨立”國格,這也是印度社會所不允許的。印度在冷戰那麼嚴酷的環境中都堅持了“不結盟”政策,成為美蘇兩大陣營之外的又一重要力量,也為印度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冷戰時期都如此,現在沒啥特別嚴重對峙情況下要和美國走近,更顯得沒有道理,有辱國格,如果哪個領導敢這麼做,恐怕離下臺也就不遠了。所以,在國內政治方面,印度政治家也不會完全和美國綁在一起。

要麼被美國玩壞,要麼自己被趕下臺,這代價還不大?所以印度不會和美國走得特別近啊,當然,別非此即彼,我說不會特別近也不是說人家一定要敵對。


北玄武


印度不會過於親近美國,因為印度和俄羅斯關係太好,好到可能超出我們想象。


在蘇聯時代,蘇聯和印度的關係就非常好,蘇聯當年一直是以反殖民的形象出現的,在歷次的印度對外衝突中,幾乎無一例外的偏袒印度,並且為印度提供了大批的軍火和基礎建設。

我們都知道,蘇聯曾經對華進行過156個工業項目,對此我國的基礎建設起了很重大的作用,但是很少人知道,蘇聯當年也對印度進行過類似的援助,只不過印度好像不太會建設,沒有把蘇聯的援助當回事。

我們隨便點幾個啊:

  • 1955年,赫魯曉夫對印度貸款,援助印度建設比萊鋼鐵廠,金額1.2236盧布。


  • 1957年,蘇聯對印度進行《工業項目貸款》,對印度實施六個工業項目建設,金額1.125億盧布,位居所有的非社會主義國家援助榜首。

  • 1959年,蘇聯簽訂《伯勞尼貸款》,金額2250萬盧布,用於伯勞尼冶煉廠。

  • 同年月,簽署《醫藥工業貸款》,金額1800萬盧布。

  • 9月,簽訂《第三個五年計劃貸款》3.375億盧布。

  • 1960年,簽訂技術援助協定,擴建比萊鋼廠。

  • 1961年,簽訂《第二筆第三個五年計劃貸款》援建煉油廠,焦煤洗滌廠,硫酸鎂和耐火材料生產商,開發孟買油田。

  • 僅僅赫魯曉夫時期,蘇聯總共對印度提供六筆援助,佔對不發達國家經濟援助的44%,完成對印度15個大型工程的援建。


在勃涅日涅夫時期,同樣對印度進行了大批的援助,印度的軍火產業,印度的工業離不開蘇聯的幫助,蘇聯解體以後,俄印關係繼續保持良好,俄羅斯一直持續不斷的保持對印度的軍事援助,印度相當部分的武器直接來自於俄羅斯。


在這種情況下,要印度拋棄俄羅斯幾乎是不切實際的,而即便是印度再靠近美國,印度人心裡也很清楚,俄美之間的關係不會改善,所以對於印度來說,兩邊靠是最符合印度本國利益的,兩邊都不得罪,而對於俄羅斯來說,有印度這個大客戶很好,對於美國來說,只要不倒向俄羅斯,那就是美國的勝利。


李建秋的世界


我的觀點,如果太接近美國他們成為下一個阿根廷。

上個世紀,美國人為了在南美洲剪羊毛,就充當著一副救世主的樣子,幫助阿根廷等國家建立了美國式的金融體系美國人的目的很明確但是南美的國家卻沒有發展,而是大肆的推行美國的經濟方案。

在走“華盛頓道路”的初期, 美聯儲印製的美元白條在這種時候最能發揮作用,美國資本集團的資金蜂擁而來,吞吃阿根廷的礦產資源和銀行與金融機構的股票,有多少吃多少,讓買多少買多少。

大量的外資迅速流入一個經濟體,必然在短期內使經濟出現虛假繁榮,GDP快速增長,人民收入快速遞增。

然而,這種完全依賴外資流入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阿根廷的金融和經濟已經完全被美國資本集團所控制。以至於完全喪失了國家的經濟主權,隨著跨國公司購併和收購一個又一個戰略性和競爭性行業,阿根廷的經濟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以美國資本集團為主的西方國家手中,他們不斷提高要價,不斷向阿根廷的政府施壓要他們開放更多的領域,阿根廷在逐步喪失自主性又越來越受制於人的同時,當權者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不得不屈服外部壓力,否則外資一表示不滿撤離資金就會引起經濟動盪。

最後美國調低了美元的匯率但是阿根廷的資本大量流逝,經濟崩潰。

所以有人說“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發達國家變成發展中國家的國家。


而作為印度這樣資源豐富、面積巨大、人口眾多、市場巨大,羊毛不知道比阿根廷多多少。所以美國倒是不怕羊毛太多撐死自己,美國人倒是一直想在印度推行自己的經濟模式。為後面的剪羊毛做準備。

但是印度不傻,印度在親近美國的時候始終都會留一手。而印度親近美國的同時只是希望美國的資本進行投資一些非戰略資源,他也知道如果靠近美國會被控制!

印度靠近美國還是什麼都追求的是自身的強大,而不是“拜把子”認大哥。這些年印度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搞“平衡”遊戲也是這樣的。目的就是得到可以讓自己成為強國的利益。

這些年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美國在武器方面一再的對印度剪羊毛,也是印度心有餘悸。如果不是事實需要,印度是不願意和他們打交道的!


印度的野心是很大的,一直都在完成自己的大國夢,所以不管任何時候他都在為自己的強大做鋪墊,因此我們可以分析出印度不可能太過於親近美國,他自己明白這絕對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樹先生776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大家都會考慮印度親近美國的動機和好處,卻很少反思印度親近美國可能給印度帶來的危害。

在我看來,印度與美國走近的主要代價可能有兩點:

一方面,眾所周知,如果兩個國家結盟,那麼起主導作用的肯定是國力強大的一方。印度雖然沒有與美國結盟,但與美國卻越來越近,這種走近的後果之一便是印度可能逐步喪失戰略自主地位,某種程度上淪為美國的附庸。比如,印度此前主要武器進口來自前蘇聯和俄羅斯,如今來自美國的武器進口逐漸超越了俄羅斯,這樣做的後果便是印度對美國武器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在關鍵的國防技術方面喪失自主性。這對任何大國而言其實都是很危險的。屆時,印度在國家安全戰略和外交戰略方面都可能喪失戰略自主,受美國的擺佈,或至少再關鍵時刻受制於人。

另方面,印度可能被美國帶溝裡。近年來,伴隨著美國與印度的接近,印度也投桃報李,開始在某些地區熱點問題上與美國進行積極的互動,或說配合美國。如阿富汗問題,美國便一直大力鼓動印度在阿富汗發揮更大的作用,包括向阿富汗提供更多的援助。當然,印度積極介入阿富汗問題也有自己的考量,那就是從巴基斯坦後面對巴實施兩面夾擊。然而,從阿富汗1979年至今長達近40年的戰亂一直未能解決來看,對包括印度在內的任何國家而言,阿富汗可能不是一個戰略資產,而是一個戰略負擔,甚至可能是戰略陷阱。如果印度在阿富汗投入過多,可能最終得不償失。


西域都護


先明確一點,印度是世界不結盟運動的最初倡導國。印度一直在追求政治上的獨立,並致力於國際影響力的擴大,讓印度從區域性大國過渡到世界大國。印度有自己明確的戰略目標,所以不可能真正意義上成為某一國的附屬。


印度之所以能在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轉來轉去,除了印度的政治堅持,最重要的是美國和俄羅斯都想拉攏印度。以印度現在的國力,尚不足以支撐其成為國際強國。

近年來,印度和美國走的越來越近,年年參加美國的聯合軍演,不斷購買美國的先進武器,之所以這麼做,因為他們都把亞洲的紅色巨國當做威脅。美國是想讓印度當馬前卒,替美國衝鋒陷陣,保證美國重返亞太。

一旦印度過於親近美國,不僅會在政治上失去獨立性,受到美國的影響,甚至在經濟上也會被美國滲透,最終的結果就是,處處受到限制,被美國圈養起來,永遠無法成為國際強國。


西山軍武


我認為,如果印度過於親近美國,印度將會產生如下後果:政治上會逐漸動盪不安,政府與反對派的鬥爭會加劇,不排除會演變成武裝鬥爭,族群衝突會升級,甚至有可能會分裂出幾個小國家,經濟上會遭到洗劫掠奪,自主工業會進一步衰退,會與俄羅斯疏遠並在軍事上過分依賴美國和西方從而成為美國的小跟班。

為什麼會作出如此推斷呢?原因如下:

1,美國的國策決定了其在國際事務上的行為目的。表面上看,美國似乎從來不霸佔別國的領土,但其實它的追求卻更“高尚”:自己高高在上當老闆、別的國家永遠為自己打工。所以它不能容忍別的國家強大,只要哪個國家強大,那這個國家就侵害了它的利益,就要千方百計地進行包圍和遏制。

印度雖然現在發展得不怎麼樣,但畢竟國土面積廣大、氣候優良、人口眾多、而且家門口就是重要的國際水道印度洋。從這些來看,印度十分符合美國未來遏制對象的條件。

在美國人眼中,印度太大了,還擁有印度洋最長的海岸線,再加上印度還狂傲地把印度洋看成是“印度的洋”,這讓經常在印度洋“骯行自由”的美國情何以堪?

顯然,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印度是非常不符合美國利益的。

因此,只要印度頭腦發熱與美國過於親近,以美國人手上掌握的金錢和慣用的手段伎倆,製造動亂、對立、甚至肢解,也並不是什麼稀奇事,更何況印度內部本身就族群林立如一盤散沙呢?

2,經濟上,印度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塊“肥肉”:面積廣闊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人口眾多,這自然會成為嗜血資本的掠奪對象。掠奪的最高級手段就是金融,美國手上掌握著世界貨幣的印鈔大權和世界金融話語權,加上美國資本家們是這方面的老手,如果印度與美國過於親近,無異於羊入虎口,這種財富的收割真的會很爽的,而被收割後的印度最後只能剩下一地雞毛。

3,在工業方面,因為這種“親密”關係,所以印度在購買高科技元件和材料方面會十分便利,因此會養成“造不如買”的懶惰習慣,於是自主工業會更加衰退,以後更加受制於美國和西方國家。

4,與美國過於親近,自然會與俄羅斯疏遠,以後只能從美國或西方購買先進武器了。以前印度說俄羅斯坑,但事實是美國和西方會更坑。尤其是針對印度這麼一個潛在的遏制對象,送上門來了,不坑你坑誰呢?通過軍售控制,最後印度只能淪為軍事上的小跟班。

所以,印度過於親近美國,對印度並非是什麼好事,而是一種與自殺無異的行為。相信印度再怎麼奇葩,也還不至於做出這麼愚蠢的行動。


九米影音


每一個親近美國的國家,經濟都很繁榮,人民都很幸福,每一個和美國有矛盾的國家,都處在水深火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