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拿下奧斯卡,這四個女人告訴我們:女性當自立

每年過節回家,身在城市打拼的小姐姐們最害怕的就是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找男朋友了嗎?

對於女性來說,哪怕在現代文明發達的今天,想要在成為一個獨立的女性依舊存在重重阻礙和偏見。

豆瓣8.3拿下奧斯卡,這四個女人告訴我們:女性當自立

身為女人到底該怎麼樣活著?相信你看過《小婦人》之後一定會有自己的答案。

《小婦人》這部流傳了150多年的經典名著到今天已經不知道翻拍了多少次,如今2019版《小婦人》仍舊能夠獲得今年奧斯卡的六項提名,可見這次的改編是多麼成功。

在新版《小婦人》的改編裡,非線性敘述加入時代先鋒性成了這部作品兩個最大的亮點。

豆瓣8.3拿下奧斯卡,這四個女人告訴我們:女性當自立

非線性敘述打破原著裡按照時間順序講述March家的女兒們從女孩長成少女,再到嫁為人婦的過程,而是在現今與七年前之間來回穿插閃回,昔日的美好與今日的窘境形成了殘酷的對比。

在電影一開始,Jo在紐約獨自寫作養家,Meg終日為家庭開支而發愁,Amy在巴黎學畫,而Beth的健康狀況依舊堪憂。當在這種殘酷的現實下閃回到七年前那個充滿歡笑聲和溫馨的聖誕節時,瞬間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豆瓣8.3拿下奧斯卡,這四個女人告訴我們:女性當自立

兩條並行的時間線不斷相互穿插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將昔日March家四姐妹的夢想一點點撕碎,用冰冷的現實告訴所有人,命運就像一副無法掙脫的枷鎖,任你幻想與掙扎都無法改變。

非線性敘述無疑重塑了這個故事的情感體驗。比起跟著原著一點點深入情節、情感在結局徹底爆發的線性敘述,非線性敘述將結局直接擺在了觀眾面前,讓觀眾帶著忐忑焦急的心情等待故事的反轉,這種反轉所帶來的最大影響莫過於帶來了一個全新的Amy的形象。

在此前的作品中,Amy這個角色並不討喜,甚至有些令人生厭。即便到了新版的《小婦人》裡,依舊有令人討厭的舉動:像狗皮膏藥一樣貼著姐姐要跟出門玩,被拒絕後氣不過轉頭就把Jo的稿子全部燒燬。

豆瓣8.3拿下奧斯卡,這四個女人告訴我們:女性當自立

但帶給人全新觀感的則是Amy和Laurie之間的關係,在Laurie被Jo拒絕、Laurie又對Amy並不感興趣的態度下,Amy是如何在最後拿下Laurie、嫁入豪門的。

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會覺得Amy非常拜金、勢力,一心想要嫁入有錢人家,但在那個時候熱愛藝術的女性並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甚至被限制得很深。因此,在Amy眼裡通過嫁入豪門、走進上流社會來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是一種可行、有效的方式。既然“條條道路通羅馬”,為什麼選另一條就不可以呢?

豆瓣8.3拿下奧斯卡,這四個女人告訴我們:女性當自立

另一方面,Jo作為《小婦人》的第一主角,無論是故事視角還是生活視角上,Amy都被Jo強壓一頭,連Amy自己也承認比不過姐姐Jo。恰恰是這樣非常清晰的自我認識,才讓Amy明白,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和道路,只要選擇合適自己的就是對的。

Jo作為先鋒女性的代表形象,無疑是《小婦人》的絕對主角。

拒絕了Laurie的示愛、選擇獨立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原來的Jo就已經有著很強烈的先鋒意識。她崇上通過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拒絕靠婚姻變成男人的附庸,最後成就一代經典名著,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豆瓣8.3拿下奧斯卡,這四個女人告訴我們:女性當自立

而在這一版裡,Jo的先鋒性再一次與時俱進。這種與時俱進在結尾處,Jo與出版商之間的討價還價之間尤為明顯。

一方面,按照出版商的說法,想要書獲得成功就必須去討好讀者,書中女性要嘛嫁人要嘛去死。但Jo最終選擇了以一個浪漫的“Under the Umberlla”作為結尾,徹底打破傳統。另一方面,在與出版商的討價還價中,Jo堅決不為錢而出售自己書的版權,其實是一種很強烈的版權意識的體現。要知道這個設定與原著是全然不同的,更是導演格雷塔·葛偉格的意識體現。

豆瓣8.3拿下奧斯卡,這四個女人告訴我們:女性當自立

“Under the Umberlla”這樣一個情節顯然也只是存在Jo和出版商之間的討論中,相信以Jo的性格,哪怕與教授相愛也絕對不會斷然接受結婚的。

《小婦人》讚許了Jo自由的靈魂與奔赴夢想的勇氣,也支持March家其他三姐妹的選擇。正所謂每一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過多的將女性限定在一個侷限內並不是一個真正尊重女性的做法。

給女性一個公平選擇的權利、讓她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才是《小婦人》最真實的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