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藥神」和「西虹市」,阿里影業並非就能逆風翻盤

在激烈的暑期檔中,阿里影業或成為最大贏家。

《西虹市首富》上映5天已經累計超10億票房,《我不是藥神》票房總收入超30億,而這兩部創造票房神話的電影背後都有阿里影業的身影。

2014年阿里影業成立,四年三換CEO,幾經戰略調整終於步入了正軌。2017年阿里影業財報稱,2017年收入達到23.661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162%。有分析認為,雖然在報告期內,阿里影業依舊虧損,但是除了需要“高額補貼”的互聯網宣傳發行業務以外,其他業務已經扭虧為盈,這可看作其“業績向好”的跡象,阿里影業也將進一步鞏固這部分業務板塊。

另據公開資料,2017年淘票票參與發行的影片達22部,總票房超過150億元。今年以來,阿里影業及其旗下在線票務平臺更是成了爆款收割機,《唐人街探案2》、《紅海行動》等都是出自他們之手,熱度從春節檔一直傳遞到暑期檔。

業績回暖背後,阿里影業做對了什麼?憑藉《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它又能否實現逆風翻盤?

《西虹市首富》4天票房超10億 阿里影業業績向好

據貓眼數據顯示,《西虹市首富》僅上映4天后票房就超過10億,成為繼《我不是藥神》後,暑期檔的又一部“票房收割機”。截至今日下午4時,《西虹市首富》當日票房為8886萬,票房佔比為74%。

作為《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藥神》的聯合出品方,阿里影業可以說是“大豐收”了。事實上,今年以來,阿里影業就表現出了“逆風翻盤”的趨勢。

據報道,今年春節檔,淘票票拿下了近50%的出票份額,更是成為《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等高票房電影的聯合發行方。

截至今年7月,淘票票聯合發行的電影總票房已達110億,約佔今年上半年電影總票房的三分之一。在今年暑期檔的100億票房裡,阿里影業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電影再次貢獻了近一半的票房。

2014年,馬雲作價62億港幣將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國納入麾下,並更名為“阿里影業”,然而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一度處於低谷狀態。

首先是一直沒能走出“高投入卻票房口碑雙輸”的困境,阿里影業首部主控的電影《擺渡人》口碑、票房皆不及預期。之後,高投入的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沒能在市場上贏得多大反響。2016年,阿里影業曾宣佈17部電影和2部電視劇的製作計劃,這裡面絕大多數目前還停留在計劃拍攝階段。

其次,從財務業績上看,阿里影業也幾乎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4年,阿里影業總營收僅1.27億元,同比下降63.6%,淨虧損為4.15億元。

儘管阿里影業在2015年經過資源整合和產業鏈上下游佈局,協同效應初顯,業績出現了短暫“回春”,收入2.64億,同比增長108.3%,淨利潤4.66億元。但"好景不長",之後由於在線票務平臺的補貼大戰,阿里影業又於2016年陷入虧損的泥沼。根據當年財報顯示,其全年營收為9.05億元,同比增長243%,淨虧損9.59億。去年總營收為23.67億元,同比增長162%,淨虧損9.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阿里影業除“互聯網宣傳發行業務”外,其他兩塊業務均實現了盈利。其中,內容製作業務整體收入達3.413億元,綜合開發業務實現收入5447萬元,盈利3074萬元。有分析認為,儘管在報告期內阿里影業依舊虧損,但是內容製作、綜合開發業務扭虧為盈,可看作其“業績向好”的跡象。

四年三換CEO

多次轉型後迴歸內容

阿里影業成立的四年裡,連換了三任CEO,發展方向也歷經多次轉型,最終形成目前以影視行業“新基礎設施+內容”的雙輪驅動模式。

阿里影業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早年間,文化中國曾投資了包括《臥虎藏龍》《鬼子來了》等不少優質影片,2009年在香港借殼上市後,其股價一度低迷。在阿里影業收購前夕,文化中國甚至被稱為“仙股”,股價在1港元左右徘徊。

2014年6月,阿里巴巴以62.4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近60%的股份,同年8月,將其更名為阿里影業,並找來原中影股份副總經理張強擔任CEO,之後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娛樂寶、淘票票等相關文娛資產一併被裝入其中。

拿下“药神”和“西虹市”,阿里影业并非就能逆风翻盘

張強

此前阿里巴巴在電影產業方面佈局不多,張強入主的前兩年,主要帶領阿里影業完善產業鏈上下游的佈局,有人將其稱為“投資公司”,或者說是“門外的野蠻人”。

在產業上游,它入股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及斯皮爾伯格創立的新公司Amblin Partners等;在下游的影院資源上,以10億元認購大地院線可轉換債券,以1億元拿下杭州星際80%的股份;在底層技術支持上,收購售票管理軟件公司粵科軟件,為淘票票提供技術支持。

而阿里影業在電影業務層面卻推進緩慢,兩年時間裡,僅主控完成《擺渡人》一部電影。電影有梁朝偉和金城武兩大男神加持,王家衛監製,但最終因為口碑不佳,僅獲4.83億票房。而此前,該片導演張嘉佳曾表示,票房要過10億才不會虧損。

2016年12月,阿里影業發佈公告,宣佈阿里影業董事長俞永福兼任CEO一職。電影內容上的失利,讓俞永福放棄了在內容上的投入,從而將重點轉至互聯網,提出電影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用戶觸達、商業化和內容產業化等思路。

拿下“药神”和“西虹市”,阿里影业并非就能逆风翻盘

俞永福

俞永福認為,電影行業是“三高”分佈:資金、人才高密集,同時高風險。阿里雖然資源龐大,但仍不能快速獲得電影頭部創作的能量。公司深層的電商基因,決定其更適合在電影產業鏈的上下游發力。

在一次論壇上,他公開表示,所有以做內容為終究目標的公司都會是阿里影業的客戶,阿里“絕不參與內容公司的競爭”。

2017年10月,“支付寶的拓荒者”樊路遠接替俞永福成為阿里影業的第三任CEO。經過前面兩任CEO的鋪墊,阿里影業彼時已經完成了從內容製作、宣發、後續IP開發等電影全產業鏈的佈局。甫一上任,樊路遠便提出了要重新拾起電影內容的口號,“阿里影業終究是一家要做電影的互聯網公司。”

拿下“药神”和“西虹市”,阿里影业并非就能逆风翻盘

樊路遠

在俞永福提出的影視行業”新基礎設施”的規劃下,樊路遠又加入了內容產出的因子,在今年6月舉行上海電影節論壇上,樊路遠公開表示,阿里影業要“大力投入優質內容”,對其的資金投入“不設上限”。

逆風翻盤的同時危機四伏

阿里影業之所以能夠實現逆風翻盤,主要被認為有以下幾大優勢。

首先是在戰略上對內容的迴歸。“雙輪驅動”的邏輯在於,在經過票補大戰後,低價已經不能夠吸引用戶,好的內容會成為流量的新入口。淘票票總裁李捷解釋,當基礎設施短期目標初顯成效時,頭部內容將是用戶的重要入口,優酷拿下世界盃版權的例子正好可以說明這一點。開幕當日,優酷世界盃直播觀看人數超1200萬,優酷移動端新用戶增長日環比近160%,整體日活用戶環比增幅達20%。

其次是全產業鏈的協同效應,阿里影業在製作、宣傳、票務、放映端都有所佈局。今年4月,淘票票宣佈啟用為電影片方和宣發公司服務的電影宣發平臺“燈塔”,《我不是藥神》則是首位使用者。據媒體報道,“燈塔”在試映服務、電影宣發制定策略上,對《我不是藥神》都有所幫助。

拿下“药神”和“西虹市”,阿里影业并非就能逆风翻盘

作為阿里大文娛的一部分,優酷、阿里文學、阿里遊戲都會與之產生聯動,而依託於天貓、淘寶的現有流量,IP衍生品變現也會變得更加容易。2017年財報顯示,阿里影業的IP衍生產品項目取得不錯成績,其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衍生品在阿里電商平臺的總交易額超過人民幣3億元。此外,阿里影業自有IP衍生產品業務與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魚合併,最近,阿里魚取得了《旅行青蛙》的衍生產品權。有分析稱,資源集中將更有助於其衍生品業務的發展。

但是其風險也依然存在。貓眼微影合併之後,在線票務平臺還會在雙強(淘票票和貓眼)拉鋸戰中廝殺,根據比達諮詢公佈的《2017年第3季度中國電影票市場行業研究報告》,第3季度電影票務平臺出票額市場份額方面,貓眼微影以37.8%佔據第一;淘票票位居第二,市場份額為30.4%。

這樣的狀態下,離實現盈利還有一段距離,阿里影業2017年財報顯示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其互聯網宣傳發行業務收入26.59億元,虧損8.82億元。

老對手騰訊的存在也會“威脅”到阿里影業的發展。騰訊通過收購盛大,成立閱文,擁有國內近80%網絡文學IP,此外騰訊還手握大量的遊戲IP。可以說,在IP版權上,阿里影業並沒有優勢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