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有宋一代,崇文明礼,经济空前繁荣。士人政治不得意后,往往过着隐逸的生活,兴修园囿,装点庭院,从而使庭院上升至精神栖息的层次,江南一带尤为兴盛。《宋书·戴禺传》谓:禺『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点赞蒲石雅韵

图|石瓢_清韵·大明

刘墩桢《苏州古典园林》载:『文人画家往往以风雅自居,自建园林,将‘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把园中山池,意喻为山居栖岩,高逸遁世;以山峰象征名山巨岳,以鸣雅逸』。无论筑石或立峰,皆乃文人幽情之所栖。

庭院对于中国人而言,除却本身物质空间的属性外,更是一种足以栖心的精神家园。作为东方生活审美的一种方式,深庭佳院,每每渗透于文人的生活起居,以及诗书画意之中。『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庭院,上升为一种意象,成为人们生命的最佳载体。

点赞蒲石雅韵

图|宜堂龍文

先贤道:『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天地大道,在山水,在池渊,在庭院泉石,皆有其道。而参透奥秘者,必是心清如寒泉,神凝似孤云之人。而有此雅致者,方能得其真趣。

在相对封闭、幽静、淡雅的庭院中,赏石、吟诗、品茗、挂画,表现出与世无争的心态,醉心于风月,衷情于花草。计成《园冶》中记:『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如天地之真赏,尽收园中。

点赞蒲石雅韵

图|頑顽石不全

置石园中,必不可少,苏东坡有言:『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石谓三益之友』,古人尝置石于庭院,辅以芭蕉或花草植于旁,彰显自己的高贵品格。嶙峋瘦骨的苍石,犹如文人心中那未曾逝去的风骨,似远山巉岩,令尘俗之人望尘莫及。

庭石因其品质,丰富的体态特征,引起古代文人的心灵响应,而成为当时文人独特的心灵选择和精神寄寓。而今,当我们再于庭院中,看那流传千年的石头,仿佛依稀可见,文人们那清瘦的身影,背手沉吟。

点赞蒲石雅韵

蒲石雅韵

2017年5月27日至6月4日,由沪上众多文化圈名家联手举办的“蒲石艺术展”在徐汇艺术馆举行。蒲与石是古代文化人在案头及书房除了书之外必定供养的两大件自然界的盆景,是心与大自然相亲近、对话、勾通形成“文赏”,古今画家墨客皆钟情蒲石,蒲石书画之完美结合,也许才是真正的文人“四雅”。


点赞蒲石雅韵


中国是一个崇尚大自然的民族,文人更是将大自然作为灵魂的栖息地。海上大家吴昌额画石成癖,他的许多别多都和石头有关,他也喜欢藏石刻铭文。


点赞蒲石雅韵


苏东坡有句名言可以借用一下:“我爱一拳石,灵拢在自然”。以一拳石来象征大自然的万山丘壑,以小观大,这是一种文化智慧,同时,供石也是一种人格的象征。


点赞蒲石雅韵


海上另一画家朱屺瞻一百岁时还种植菖蒲,这个古雅植物在他来看是一株仙灵之草。另外一位唐云也植蒲供养文石。蒲与石在海上文人的文化生活币有着传承的历史。


点赞蒲石雅韵

好多书画家平时生活除了艺术创作,也喜欢品茶、种草埴盆景,他们的生活观念也在变化,可以说是接地气,他们画石画蒲,这些题材更切生活的真实,更回归“本真”。


点赞蒲石雅韵

文人青睐的美是清新淡雅的,这点“蒲与石”十分具备这一特性,这也是文人追求的精神品格,从而也提升了自己的“忍寒苦、安淡活,伍清泉,侣百石”的人格魅力。


点赞蒲石雅韵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养石养蒲,主因应该是文化人的影响。其实,我倒认为这与个人修养有关。我本人不是文化人,却热衷藏玩石头和种植绿草,尤其喜爱石上生草的景观,非常赏心悦目。


点赞蒲石雅韵


此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适合栽种菖蒲的奇石不少,石头配菖蒲,好比是永恒岁月和短暂生命的对话,蒲石可以成为不朽,两者的结合在好,也需知心人赏识。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中国人赏石,其实也是观己,皱、瘦、透、漏,蕴涵着中国人的全部人生,沧桑、风骨、旷达、得失。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点赞蒲石雅韵

小顽石小,道自在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