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临床诊断和确诊有何不同?

昨日新增的 14840 例新冠肺炎中,有 13332 例其实都是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的真实数目其实是 1508 例,相较之前仍是减少的。所以不必恐慌。


什么是临床确诊?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诊断新冠肺炎需要三方面:


1. 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居住史;


(2)发病前 14 天内与新冠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有接触史;


(3)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


(4)聚集性发病;


2.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3)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3. 病原学依据(核酸检测/测序)


(1)呼吸道标本/血液标本 RT-PCR 检测新冠阳性;


(2)呼吸道标本/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新冠高度同源;


湖北省内的病人,无论有无流行病学史,只要同时具备临床表现中的前两条,即诊断为疑似病例。而疑似病例一旦具备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则属于临床确诊病例。相较省外,湖北省内放宽了疑似病例的标准,并划分出了临床确诊病例。


为什么放宽疑似病例标准,并划分出临床确诊病例?


考虑到湖北省内病人数目较多,为了更好的控制传染源,放宽疑似标准能够增加基层医疗单位的诊断灵敏度,减少漏诊漏治。同时,目前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不高,根据 CT 表现划分出临床确诊病例,能够使病人更早的得到合理的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但也有专家向丁香园表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讲,中途改变病例诊断标准是很大的禁忌,突然增加的数据可能会造成人心慌慌。



根据第五版诊疗方案,疑似病例和临床确诊病例均应采取单人单间隔离并尽快留取样本检测新冠核酸。治疗的具体方案主要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制定,例如轻症病人以一般治疗为主,重症和危重症则需要及时进行器官支持等治疗。


综上,我们可以一表总结:


新冠肺炎,临床诊断和确诊有何不同?


数据调整时间线梳理


最后我们来梳理一下数据调整前后的时间线。


2 月 5 日:国家卫健委明确湖北省内增加「临床诊断病例」分类。


2 月 10 日:湖北省卫健委首次提及「临床诊断病例」,且从「确诊病例」中核减。


2 月 12 日:湖北省卫健委首次在每日疫情汇报中出现「临床诊断病例」具体数据。


2 月 13 日:湖北确诊病例数突增,「临床诊断病例」杂糅到「确诊病例」中。

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直接纳入「确诊病例」进行公布。湖北公布的确诊病例 = 真实确诊病例 +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 疑似病例 + 影像学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