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劉良華髮文提出了關於在家上學的3個建議

1.前期以上覆習課為宜。

若貿然要求學生以在家上學的方式學習新課,可能會造成知識學習中的“夾生飯”,某些學生可能跟不上學習進度,這會帶來焦慮和恐慌。為此,他認為在現階段經過2月份兩週線上複習教學的探索和積累經驗之後,用在家上學的方式講授新課就可能沒那麼焦慮。

2.學生要學會選擇課程和教師。

在家上學的基本特點就是自由學習,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將在家上學的模式完全等同於在校上學的模式。這需要教師和家長引導學生學會選擇。

3.關於教學方法的建議:

1在家上學必須以學生自學為主,以教師引導為輔。

教師的主要責任是興起和引發學生自己的激情。教師可以少教而學生可以多學。

2以微課視頻的方式在5分鐘內完成某個知識專題(點)的講授或學習。

教師可以直接用手機錄製微課視頻。視頻比音頻更有現場感,更利於師生之間的交往。

教師可以推薦多個5分鐘的微課視頻,但總體講授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左右。每次講授最好不超過5分鐘。

如何在5分鐘內完成某個知識專題(點)的講授或學習,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深入研究,合作討論,精細設計。

3關於練習,強調合作學習小組的作用。

觀看微課視頻後,學生可以在小組內部展開討論與互動。在家上學應重視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建立8-10人的合作學習小組以及相應的微信群。組長引導本組學生進行討論、答疑並收集作業。當學生遇到學習的困惑時,主要在合作學習小組內部討論而不過度依賴教師或家長。如果遇到小組內部無法解決的問題或困惑,由組長代表小組提出問題。

4如何批改作業:

評價,包括評改作業與反饋矯正。在家上學不必也不可能全程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但是,教師需要強化對學習效果的評價以此督促學生改進自己的學習過程。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合作學習小組提交作業,組長向班主任或學科教師提交本組的作業。學科教師負責評改學生作業並作出反饋。必要時,可以採用騰訊課堂、CCTALK、UMU等平臺進行互動交流。


小結:

如果充分發揮“在家上學”的優勢,就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化被動為主動。


總體而言,“在家上學”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地方發揮其獨特的優勢:一是學生可以選擇課程,每個學生一張課表。二是學生可以選擇教師。三是學生不得不逐步學會自學。教師的主要責任不再是講課而是興起和引發學生自學的意向與激情。教師可以少教而學生可以多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