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工業"乘數效應",看今日之“樂山樣板”


綠色工業


  “天下山水之觀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古人對樂山的山水自然環境偏愛有加。這片山水相依的寶地將秀美傳承至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讚譽為“森林在城市裡,城市在山水中。”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裡的人們深刻懂得這個道理。

  人文歷史悠久,文旅資源富集,如何保護綠水青山,使之成為金山銀山,滋養這方土地?答案在綠色變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工業,可以兼得。皆因作為生產力代表的第二產業,在這裡被植入綠色基因,發揮出它的“乘數效應”。

綠色工業

五通橋區工業基地(無人機航拍)記者龔啟文攝

  悠久 硬核 從古到今的綠色工業

  大江大河奔流而過,名山名佛名人匯聚名城。歷史悠久的樂山,工業的發端同樣悠久。

  三國時期,樂山的冶煉規模和技術已達到先進水平,蜀國丞相諸葛亮因此曾在犍為鐵山冶鐵製造武器工具。西漢文帝時,樂山人鄧通在家鄉的銅山鑄造錢幣,憑藉出色的品相贏過競爭者,有了“鄧氏錢布天下”的說法。

  犍為嘉陽小火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還在正常運行的客運窄軌蒸汽小火車,被稱為“工業革命的活化石”,認定為國家工業遺產。汽笛聲聲一路前行,沿途沿途山清水秀,梯田層疊,盡是旖旎好風光,嘉陽煤礦繼續在運營,依然有無數遊客被吸引而至,這裡的工業與綠色旅遊劃上了等號。

  近現代,鹽滷、侯氏制鹼法、新塘沽到“三線”建設繼續築牢樂山工業基礎。全省首家規範化股份制企業樂電公司1988年在這裡成立,1993年誕生了西南地區第一支股票“川鹽化”記錄了這裡工業發展的榮光。

  更為硬核,中國核動力研究院西南物理研究所在核聚變和“受控”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中國環流器一號”裝置在樂山研製成功。追憶這段歷史,這個中國首座“人造太陽”實驗大廳原址上建起了中國核聚變博物館,裝置舊址也成為國務院公佈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山依舊,綠水長流。樂山人勇於改革創新的精神開拓出絢爛花火。旅遊名片之外的樂山,生生不息的綠色工業與良好生態環境相伴,延續至今。

綠色工業

  花園 景區 突破想象的廠房園區

  保護好了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也把它充沛的資源給予反饋。

  這裡水能充足,適宜發展航運和水電,憑藉這一優勢,這裡成為成都平原經濟區首批且唯一被納入水電消納示範區的城市。手握這一優勢,綠色高載能產業在這裡茁壯成長。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裡,齊整樹木與金屬設備相依,寬闊草坪填滿每一分空地,花朵點綴的工廠更像是一處公園。花園式工廠承續起似箭“硅”心的產業,“中國綠色硅谷”由這樣的企業構建更顯名副其實。

  “水文章”不止與清潔能源掛鉤,迴歸水本身,這裡的好山好水也用水質引“企”入勝。

  農夫山泉因為水質選擇這裡。農夫山泉峨眉山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國家4A級景區精彩亮相,參觀水源地、生產車間和產品體驗,遊客在其中能親身感受到名山秀水和企業文化碰撞出的驚豔火花。

  法國保樂力加集團因為水質選擇這裡。其在中國全額投資建設的首個麥芽威士忌生產基地落戶峨眉青山綠水間。除了填補四川乃至全國高端威士忌產業空白,整個基地還按國家4A級景區標準,打造集酒莊觀覽、洋酒品鑑、酒文化展示等功能於一體,目標直指“工旅融合示範區”。

  峨眉山下,“高新輕淨”的發展路徑透過“一桶水、一瓶酒、一杯茶、一盅湯”得以實現,深處綠色產業鏈中,竹葉青、峨眉雪芽、鈺泉水業、華潤啤酒、道地中藥材基地、重要醫藥企業等,在茶旅、工旅、藥旅的跨界融合,把高質量發展的底部基礎不斷夯實。

  生產基地景區化突破想象的藩籬,工業與旅遊業從此高度匹配。

綠色工業

農夫山泉峨眉山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循環 成鏈 極致環保的產業模式

  樹脂廠的廢渣成為水泥廠的原料,水泥廠產生的水蒸氣用於多晶硅生產,多晶硅生產中的廢渣又成為水泥製造的原料。多晶硅為龍頭,配套樹脂廠和水泥廠,密密麻麻的生產管道將這些廠房聯結在一起,構成永祥股份的內部循環生產圖譜。

  不獨永祥一家。五通橋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福華集團的滷水供給永祥公司樹脂廠作原料,樹脂廠生產的氯氣又用於和邦、福華集團的生產。同時,水泥生產的副產物水蒸氣用於農藥公司福華通達的工業生產中,福華通達的粉煤灰用於永祥水泥生產。“循環圈”為上下游企業帶來巨量的生產成本降幅,這些企業的成本優勢最大化得以體現。

  “循環”更加環保,“成鏈”更易生存。扛鼎樂山經濟“半壁江山”,踐行“循環”“成鏈”理念,綠色工業在樂山的氣象蓬蓬勃勃。

  繼承創新、集中治汙、集約發展,“一總部三基地”走“佈局調整”“資源利用”“增長動力”的工業發展主路徑,去除落後產能,重塑工業版圖。

  要形成成本優勢,還要告別產業發展的“單打獨鬥”,在“一總部三基地”的平臺上由競到合,向上下游拓展。“鏈式”讓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經濟整體活力不斷增強。

  有了這樣的平臺,由內到外推進綠色化改造,培育新興產業的動能前所未有:光電信息、先進材料、綠色化工和數字經濟的“3+1”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漸入佳境,“中國綠色硅谷”“新型化工園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加快進度,建鏈、補鏈、強鏈穩步進行……它們的“乘數效應”彙集成千億集群,為2020年樂山奮力衝刺2000億元經濟總量增添底氣。

  綠色,代表著生機與活力。綠色體系在城市、森林、山水關係的“加減乘除”中逐漸成型,高質量發展在樂山已積厚成勢。

  新年伊始,中央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樂山必將順應大勢,在其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可看今日之“樂山樣板”。

綠色工業


綠色工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