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2020年伊始,口罩成為了我們國家的主角,這一簡單的商品已經“一罩難求”

。小小的口罩它有著怎樣的歷史,它又是如何影響人類呼吸防護進化的?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在這個特殊時期

以口罩的前世今生

講述人類呼吸防護的進化歷史


一、近代以前的口罩記載和探索


古羅馬時代(公元1世紀),哲學家和博物學家普林尼利用鬆散的動物膀胱皮膚捂住鼻子來過濾粉塵,以免在粉碎硃砂時吸入這種有毒的汞硫化物。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蓋烏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79,古代羅馬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家】

公元前6世紀,崇尚拜火教的波斯人認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要求信眾用布遮住臉。波斯教古墓墓門上的浮雕中,主持儀式的祭司就戴著“口罩”。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拜火教的標誌


中世紀的西方醫學界認為霍亂、黑死病等傳染病都是由空氣中的“瘴氣”產生的,所以為了抵禦“瘴氣”,當時的一些醫生在診斷呼吸疾病的時候都會帶一個鳥嘴面具,這些面罩裡會放置一些香料和草藥。儘管不懂其中原理,但的確從一定程度上阻斷疾病傳播。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中世紀流行於歐洲大瘟疫時期的鴨嘴面罩


直到1275年,人們才再次在歷史記載中看見“口罩”的身影。《馬可·波羅行記》中記載:“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太監宮女,為了防止自己的口氣或口水汙染了主子的飯菜,就用絹布捂起口鼻。而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最原始的口罩。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影視劇中的還原

簡單總結一下,在近代以前,人們對於呼吸防護的認識依然處於樸素的階段,而之後改變這一切的是科學的進步。


二、近代對呼吸防護的重新認識


1897年,德國微生物學家弗魯格通過實驗證明,醫護人員在手術中對著創口交談的行為可能引起傷口感染髮炎。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德國微生物學家弗魯格


以此為基礎,德國外科醫學家米庫里茲在同年提出:醫務人員施行手術時,應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紗布口罩,這樣的口罩被稱為“米庫里茲氏口罩”,這是現代意義上有記載的首款醫用口罩,自此以後“戴口罩”成了醫護人員的標準形象。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首款醫用口罩製作粗糙


不過這只是一層包裹在外科醫生嘴巴、鼻子和鬍子上的紗布,既緊又不舒服,在1897年,一位英國外科醫生在紗布內裝了一個細鐵絲的支架,使紗布與口鼻間留有間隙,克服了呼吸不暢、易被唾液弄溼等弱點。


1899年,一位法國醫生保羅·伯蒂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手術衣的衣領上,用時只要將衣領翻上就行了。後來改成可以自由繫結的辦法,用一個環形帶子掛在耳朵上。偉大的現代口罩就這樣誕生了!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改良後的口罩看起來舒服很多


而口罩從醫院走出來,從“保護患者不受感染”到“保護自己不被感染”,是伴隨著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而來的。


1910年11月,一場肺鼠疫從俄國貝加爾湖地區沿中東鐵路傳入中國,並以哈爾濱為中心迅速蔓延,4個月內波及5省6市,死亡達6萬多人。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和鐵路檢疫點

時任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醫生髮現肺鼠疫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播,於是對哈爾濱進行全面布控,同時發明了棉紗做成的簡易口罩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伍連德及其發明的口罩


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發後,口罩變成公眾常備用品。此次流感,世界預計死亡人數約為 5000 萬 (最新有研究估計約為 1 億),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一戰時期的西班牙


疫病蔓延期間,人們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別是紅十字會和其他機構的醫護人員。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1918年西班牙流感肆虐時,美國一位電車服務員拒絕讓沒有戴口罩的乘客上車。


在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繼續在不斷進化。

四、越過霧霾,飛入尋常百姓家


1952年12月,英國倫敦被工業革命的濃霧籠罩,由於沒有風,持續了五天嚴重空氣汙染造成12,000人死亡並報告了100,000例呼吸道疾病,霧都倫敦宛如一個靜止的巨型毒氣室,口罩成為當時人們對抗工業汙染的必須品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1950年代倫敦街頭談戀愛的青年男女


中國上一次口罩的大規模使用除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屬2012年開始的霧霾汙染了,在那一年,PM2.5這個新名詞開始深入人心,N95、KN90等口罩型號成為當時熱門。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非典期間帶口罩的人們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霧霾嚴重時帶口罩的人們


口罩簡史就追溯至此

在傳染病與空氣汙染不會消失的情況下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

口罩會發展成像帽子、手套一樣

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服飾配件

一個小小口罩的歷史折射了人類呼吸防護的進化史。許多年後,當我們再次回憶2020年的那個不平凡的春天,我希望依然能想起全民一起眾志成城、帶著口罩戰勝病毒的決心和喜悅。


一隻口罩的前世與今生,2020感謝它護我們周全



除了出門佩戴口罩做好防護以外,久居家中的朋友們也要留意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的淨化,家有新風系統的,要保持其正常運作,從而防止其他原因導致的呼吸道不適,避免人體免疫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