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扫地僧,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的人物,一位在少林寺负责打扫藏经阁的僧人。

他见证了少林派半个世纪来发生的事迹,仅在小说第四十三章中倏然而出,根据自述,在藏经阁中约有四十多年,藏经阁所发生之事也全都看在眼里,然而旁人对于他的存在却浑然不知。

“只见窗外走廊之上,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小,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

武功和佛法均至绝顶的扫地僧,在少林寺呆了近百年,竟然无一人能叫出他名字。所以,后来大家便把身怀绝学,却甘于平淡、泯然于众人者,称之为“扫地僧”。

金庸小说中的扫地僧神秘莫测、武功深不可测,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 别惹中山装,别惹黑雨伞”。

行走江湖一定要记住这些至理名言,不记在心里,就会吃亏。

当然,金庸迷们都知道,扫地僧更不要惹,因为往往他们才是江湖之中最牛的人。

1

“扫帚大叔”竟是空军大英雄

上世纪80年代,上海同济大学。

彼时就读这所大学的学生,都曾经常看到一位50多岁的壮年人。这个壮年人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学校11栋楼的卫生,大学生们见他多了,都亲切的喊他“扫帚大叔”。

“扫帚大叔”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然后看到不干净的地方就亲自打扫。他刚到同济大学两年的时间,就被评为了卫生文明先进单位,让人们对他非常敬佩。

这不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见惯不惊的小事,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扫帚大叔”的真实身份被曝光,引来大学生们一致传颂,更让当地媒体接连不断的报道,甚至还惊动了总参。

原来,这位“扫帚大叔”堪比“扫地僧”,近50年深藏着功与名。

这位立下惊世大功的大叔,名叫蒋道平,在朝鲜战场曾击落7架敌机,多次荣立军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英雄!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让我们把视线拉到1950年代。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刚刚诞生的中国空军雏鹰展翅,但当年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对他们的存在和做出的贡献所知甚少。

彼时,王海、刘玉堤、韩德彩、张积慧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空军英雄飞行员在战火中涌现:参战前平均飞行时间不足一百小时、没有任何空战经验的他们,一鸣惊人,成为中国空军的第一批“王牌”。

被中国空军英雄用来“祭刀”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的先进战机和老牌飞行员。

王牌飞行员戴维斯被击毙,双料王牌费席尔被击落俘虏……美国空军的首席三料王牌、头号王牌麦克康奈尔,也被一个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击落了。

击落美国头号王牌飞行员的,就是蒋道平。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即便没有击落美国空军头号王牌这样显赫的战绩,蒋道平也早已是闻名遐迩的空军英雄飞行员。

抗美援朝期间,他的个人战绩是击落五架敌机、击伤两架,是击落F-86战机最多的中国飞行员。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但是,能击落美国空军头号王牌,蒋道平的确牛得不能再牛了!

那位美国空军头号王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已在空中累计作战了上千个小时,作战经验相当丰富,他曾一个人击落了中国数十驾战斗机,因此被美国军队称为“三料王牌”。

彼时,他和蒋道平在空中决斗,驾驶的是技术先进的F-86战斗机,而后者驾驶的是一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喷气式战斗机。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可以说,蒋道平完全是凭自己优秀出色的作战技术,打败了美国空战大佬级人物。

这件事情,对美军来说是一种奇耻大辱,以至于他们后来出的教科书上,也只能描写和炫耀如何营救约瑟夫.麦克康奈尔,来显示他们所谓的营救能力。

蒋道平在击落了美国头牌飞行员后,一直没有离开战场,直到《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回国后,蒋道平历任空军师长、副军长等职,1983年离休,定居上海。

离休后的蒋道平牵头,和十几位离退休老军人一起参与上海同济大学的卫生工作。他负责11栋学生宿舍楼的卫生清理,被大学生们称为“扫帚大叔”,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曾任副军长、叱咤风云的英雄飞行员。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在相关方面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严谨的取证后,直到时隔近50年,沿着一些线索追寻下去,才终于确定了当年击败美国头牌飞行员的,正是蒋道平。

立下了如此大功的蒋道平,在当时却并没得到任何奖赏,他也一直保持着低调,以致于近50年后,这件大功才大白于天下。

2001年,蒋道平领取了这份迟到近50年的荣誉,而就在当年5月,他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0岁。

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有他飞过,给中国空军铭刻下的骄傲。

2

“布鞋老农”竟是国宝级院士

他曾经因为穿着实在是太朴素,被学校的保安误以为是农民,被挡在校门外,进不了校门。

2014年4月21日,网上的一张照片迅速走红,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让人乍看之下,还真会以为是来自农村的。

可是,人真的是不可貌相的!

和形象形成反差的是,这位老人功勋卓著,堪称是“国宝级”的科学家,更被美国学者誉为全世界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他,就是李小文院士。

网友评价李小文院士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身上有侠气,不拘小节、潇洒随性、喜欢喝酒。

据传说,李院士有一个酒壶,里面随时都带着二锅头,一个人喝一斤不成问题。

但如果把李老当成酒鬼,那就大错特错了!

李小文院士1947年出生,是典型的四川人。

李院士的专业历程可谓无比丰富:

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身为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李小文院士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

李院士主持过多项攀登、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也曾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和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专业经历相比,李院士的教学和人生,则要简单和朴素得多。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老农形象的李院士,深受学生的喜爱。

他的教学别具一格,上课时他从不反对学生的意见。他会以打赌的方式让学生勇敢尝试,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

他的教学理念有两个:一是有教无类;二是因材施教。此前,他曾在博客上写过“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学生们对李院士的评价最多,是“随性、朴素、没有一点儿架子,有时候他很忙,但还是会及时回复学生的邮件”。

李院士教学上另类,做人也潇洒。

活得洒脱、没有束缚,踏踏实实的做研究,不喜修饰,堪称李院士的处世和人生准则。

在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下,李院士依然保留着朴素的装扮,不问闲杂琐事,没有官僚气息,潜心在学术方面,为人敬佩。

据悉,李院士还曾在李嘉诚基金会奖励给他的钱,拿出120万设立了一个“李谦奖助金”。

也许是天妒英才,2015年1月10日13时05分,李小文在北京不幸离世,享年68岁。

这个为祖国的遥感测绘事业工作了一辈子的“布鞋院士”,就这样遗憾的离开了我们。很多人说,如果没有李院士,中国的遥感卫星事业很可能要推迟很多年。

3

“锅炉房大叔”竟是神级传奇讲师

这个人看上去第一眼,很多人会觉得他像个看守锅炉房的大叔。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满脸大胡子,瘦弱、近视且驼背,一年四季就两三套衣服。

夏天一双廉价塑料凉鞋,冬天一双几十元的胶鞋。住在教职工公寓,吃在学校食堂。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这个为人师表的人,课堂上看去更像是一个工地的民工。

然而,以貌取人,我们就又错了,这个“锅炉房大叔”和民工形象的人,就是去年在网络上火爆一时的哈理工传奇神级老师——王晓琮。

当然,文艺青年也喜欢把王老师看做巴黎圣母院的撞钟人,是因为他跟卡西莫多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包容的胸怀、当然还有丑陋的面貌和驼下去的背,只是缺了一个他钟爱的“爱斯梅拉达”。

(网上有一种传说,王老师因其“未婚妻车祸而终身未娶”)。

王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大赛,成绩斐然,但他到底有多牛呢?能让哈理工学子骄傲、让世人敬仰。

王老师堪称天才:14岁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18岁考上了浙江大学研究生。

王老师堪称怪才:老家黑龙江的他,硕士毕业选择了哈尔滨理工大学任教至今。

几十年来,没有教授、副教授的名誉加身,王老师依旧是一名讲师,甚至很多媒体想要采访他,他却给领导留下这么句话:“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

有数学天赋的人肯定是不一样的!

无论线性代数、概率论还是微积分,多么复杂的题,多少重积分,一律口算!

口~算~啊~多少同学在纸上划拉半天,也划拉不出来的题,王老师三下五除二,口算就轻松搞定了。

王老师上课从来不带教材,上来就讲,教材里的内容丝毫不落,还比教材内容讲得透讲得丰满。

王老师的语言能力也着实了得:英语水平非常厉害,去国外建模交流的时候,全程不需要用翻译,而且曾经还用英语全程给学生上过课。

另一个有关他的传说是,王老师曾想去美国交流学习,但签证就是过不了,于是他就去了法国,他不懂法语,于是就花了半年时间把法语词典背下来。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调皮”的学生给王老师画的漫画。

王老师看上去貌似是怪异的,可在一些古怪行为背后,却总让人充满泪点。

王老师生活的节俭程度,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有其食堂舔盘子照片为证、很多他教过的学生也都曾亲眼目睹。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他的一位学生曾这样写道:

由于赶课,王老师平时是很少进食堂的,进了食堂也是狼吞虎咽、几分钟解决战斗。

如果不进食堂怎么解决吃饭问题?经常看到他拎个塑料袋,里面放着煮玉米,有时候是一穗,有时候是两穗,有时候只是材料和报纸。而他嘴上经常啃着玉米、嘴上挂着玉米粒,赶场似的去上课。

那种风风火火的形象,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了根,这种“拼命三郎”式的敬业精神,现在是几乎看不到的。

他不讲究吃穿、因为他捐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

教书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评上教授、副教授。而他依然还是讲师,依然住他的职工宿舍。他没机会升职、没机会分房吗?

显然都不是!

哈理工学术期刊的官方文字这样解释:

“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了鄙视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王老师的自我解读则是:

“我从来没有多高的觉悟和志向。只求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只求尽能力把事业做好,活得随性、简单、自在,保持本来的样子一直到老。”

深藏功与名、现实版“扫地僧”到底有多牛?

《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人物,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在我们平凡而单调的生活中,其实蕴藏着无数秘密和不平凡。人生短短数十年,你可曾发现过你身边的“扫地僧”吗?

或者,你其实也是一个“扫地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