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旁观者的孙悟空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逐步迷失在荆棘岭的唐僧

导读:《西游记》中的唐僧一行人可谓是多灾多难,在他们的身上总是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从而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光怪离陆的故事。譬如书中提到的荆棘岭一难,完全可以说是整个取经过程中,最莫名其妙的一次劫难。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到最后结束,唐僧似乎没有遭遇任何危险,那些妖怪也没有过多的为难他。然而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的事情,却总是隐藏着让人难以察觉的危机,这一次也不例外。荆棘岭上的藤精树怪虽然不像其他妖怪那样,表现得十分凶恶,但是他们却给唐僧的内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作为旁观者的孙悟空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逐步迷失在荆棘岭的唐僧

而且就本质性而言,这些妖怪存在的意义,其实与取经路上出现的其他妖魔鬼怪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在阻止唐僧西天取经,只不过是采取的手段不同罢了。或者也可以说荆棘岭上的藤精树怪,是一群懂得讲究策略的妖怪,懂得用投其所好的方式来取悦他人,并且会在不知不觉中加以引导。

也正是在这群妖怪的暗中引导之下,唐僧开始逐步迷失,甚至渐渐忽略了对方的本来面目与真实身份。不过所幸在关键的时刻,孙悟空及时赶到,并且用一种非常正确的态度,处理了这个棘手的问题,扭转了此事的发展走向,将那些藤精树怪全部斩草除根。

对于这件事情的结局,很多人都觉得那些妖怪十分无辜。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他们行为,就能够看到其真实目的,而这样的想法也会随之不攻自破。

这是一群老谋深算的妖怪

《西游记》中的荆棘岭是一处非常奇怪的地方,完全是一片原始森林的景象,方圆八百里没有人烟,也没有可以通行的道路。唐僧师徒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由得对前路望而兴叹,不知如何是好。

虽然孙悟空他们能够驾云起飞,一路凌空而去。可唐僧却是一个凡夫俗子,只能脚踏实地的稳步前行,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从荆棘岭上路过,没有别的选择。人生的道路上就是这样,有时候明知前方是遍地荆棘,但是却依然要勇敢前行,因为前方有我们所追求的梦想,即使再艰难的路途也无法阻挡。

不过眼下的唐僧属实有些为难,因为眼前的景象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根本找不到能够落脚的地方。就这一点通过原著中的描写就能够看得出来:

“那岭上荆棘丫叉,薜萝牵绕,虽是有道路的痕迹,左右却都是荆刺棘针。”

然而这个时候猪八戒却突然站了出来,说自己可以用钉耙开辟出一条道路。于是一行人在猪八戒的带领下,开始缓慢前行。但是在这个时候,师徒四人都不曾察觉,其实他们正在渐渐进入别人的圈套。

作为旁观者的孙悟空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逐步迷失在荆棘岭的唐僧

而在前方等待师徒几人的,正是那些颇具风雅之情的妖怪。其实与其说他们是一些藤精树怪,倒不如称其为一群狡猾的老狐狸。这些人将800里荆棘岭当成了一处天然的屏障,借此来消耗猪八戒和孙悟空等人的精力,用一种以逸待劳的方式在密林深处守株待兔。

他们非常懂得一个道理:“逢强智取,遇弱活擒!”尤其是在抓走唐僧的时候,更是将这种策略运用得淋漓尽致。当时师徒四人披荆斩棘,已经连续走了将近两天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整体实力完全不在巅峰状态,甚至可以说比较虚弱。

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那一位叫做十八公的树精,变成了土地的模样,来到他们的面前。由此可见这群妖怪的确是老谋深算,在取经团队最虚弱的时刻突然出现,并且弄起一阵狂风,成功卷走了唐僧。

这样的对手总是令人防不胜防,平时总是躲在暗中养精蓄锐,等待着最合适的时机出手。常言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即使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被对方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妖怪们仗着自己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转眼之间就消失在了茫茫林海当中,再也无迹可循。再加上此时又是夜幕来临之际,孙悟空等人想要成功找到唐僧,根本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越是这样就越能够说明这群妖怪,具有着非常之深的城府,就像《孟子·公孙丑下》书中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是他们却把这三者全部占齐了,不仅找准了时机,利用了地形,同时还有一群人在暗中接应,等待着十八公的好消息。这是一套环环相扣的计划,而且是为唐僧量身定制,非常具有针对性。

在几位妖怪的花言巧语之下,唐僧开始逐渐迷失

在抓走唐僧之后,这些妖怪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状态,既没有做出任何伤害性的举动,也不曾有半点恐吓之意,反而邀请他坐下来谈经论道。不过这也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准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手段,将对方引上自己安排好的道路。

作为旁观者的孙悟空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逐步迷失在荆棘岭的唐僧

按照古代兵法来说,这一招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隐藏其自己的真实意图,展现出一种让人非常容易接受的姿态,一步步走进对方的内心,再伺机达到最终的目的。

毫无疑问这几个妖怪已经摸透了唐僧的心思,知道他自幼出家,并且满腹经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圣僧。比如十八公在当时就这样说道:

“一向闻知圣僧有道,等待多时,今幸一遇。如果不吝珠玉,宽坐叙怀,足见禅机真派。”

可见他们果真是做足了准备,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话题,直接吸引了唐僧的大部分注意力。毕竟唐长老原来的本职工作就是参禅打坐研究佛法,在这荒郊野岭之中,有人愿意与其讨论这方面的事情,这种景象虽然有些奇怪,但是却也满足了他精神上的需求。

因为这一路走来,其实很少有人愿意与他探讨这些东西,尽管手下有三个徒弟,但是他们对佛法经书却并没有什么兴趣,更不可能坐下来与之谈经论道。而眼前这几位来历不明的老者,显然成为了他的知音,在共同爱好的作用之下,双方渐渐融入到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当中。

可是这却仅仅只是一个前奏,妖怪们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放松警惕,敞开自己的内心,接受不同的观念。譬如他们聊到起兴的时候,那个叫做拂云叟的树妖,就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什么?石狮子剜了心肝,野狐涎灌彻骨髓。忘本参禅,妄求佛果。”

如果放在平时,唐僧听闻此言绝对会勃然大怒,站出来反驳对方。可是眼下他却并没有这样做,反而跪在地上叩头谢恩,感谢对方出言指点。如此行径实在匪夷所思,很显然他的心思已经逐渐被几个妖怪的花言巧语迷惑,在很大程度上认同了这种说法,开始对自己所坚持的取经大业产生了一些动摇。

作为旁观者的孙悟空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逐步迷失在荆棘岭的唐僧

与此同时这些妖怪的真实目的也渐渐展露了出来,他们就是想让其断了取经的念头,阻止取经计划的进行。不得不说,这些人为了达到目的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用如此独特的方式一步步进行引导,直接作用在对方的内心当中,让人逐步迷失。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松警惕,卸下思想上的防备。但是这却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一旦人的思想上产生了偏差,就有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无异于徘徊在万丈悬崖的边缘。

这就是唐僧目前所面临的状况,看似非常平静,没有丝毫危险的征兆。可实际上却充满了危机,他的内心中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缝隙,若是不能及时回心转意,就将被对方趁虚而入,从而导致自己万劫不复。这是一种发生在精神层次上的较量,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是却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能够直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孙悟空在最关键的时刻,将唐僧的心思拉了回来

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这四个老妖怪也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一切都在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他们的下一步计划也正在慢慢展开。双方看着荆棘岭上优美的夜景,开始卖弄文采吟诗作赋,逐渐把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同时也让唐僧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然而就在他们的兴致达到顶点的时刻,一位被人称为杏仙的美丽女子缓缓走了出来,加入到作诗的队伍当中,并且对着唐僧表达出了爱慕之情。唐僧展露才华,杏仙心生爱意,这件事情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毫无违和之感。这也正是妖怪们想要的结果,先是烘托气氛,然后再逐步引入正题,就是为了达到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效果。

作为旁观者的孙悟空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逐步迷失在荆棘岭的唐僧

只不过他们这一次所面对的人是唐僧,对方当然不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因为佳人投怀送抱而乱了方寸。毕竟他是一位有德行的圣僧,这一点考验还是经得住的。但是行为上的克制,并不代表内心里没有产生动摇,比如当妖怪们提出要保媒成亲之时,他所做出的反应就十分耐人寻味。

当时唐僧虽然曾经站起来高声怒喝,可是却没有在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反倒继续留在这里,听着他们胡言乱语。而且在双方僵持的期间,杏仙还曾经与他有过一些亲密的接触。对于这些事情,他虽然表现出了抵触的姿态,但是却并非十分决绝,也正因如此才让对方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样的做法,显然已经触碰到了出家人应该遵守戒律清规。

这是一种非常朦胧的内心状态,既不愿意迎合也不想彻底拒绝,一直都在左右摇摆。尽管他后来试图起身离去,可是却被几个妖怪一把拉住,再次陷入了僵持的局面。如果任由这种状态继续下去,最后的结局很难确定,就连唐僧自己也无法做出十分的保证。毕竟他内心的信仰已经不再坚定,谁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如此情形正如《旧唐书·元行冲传》所写:“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唐僧作为一个当局者,早已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只有出现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才能帮助他打破眼下状态,彻底走出迷途。

而这个旁观者就是孙悟空,经过一夜的苦苦寻找,他和两位师弟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找到了这些妖怪的藏身之地。正是由于他们的到来,那几个树妖才丢下唐僧,纷纷躲了起来。

了解到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孙悟空当机立断,做出了一个非常干脆的决定——斩草除根。他找到那几个妖怪的本体,让猪八戒将他们全部连根斩断,断绝了所有后患。

作为旁观者的孙悟空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逐步迷失在荆棘岭的唐僧

直到这时候唐僧依然没有醒悟过来,还口口声声说道:

“悟能,不可伤了他!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我等找路去罢。”

如此一来更加证明了,他之前一直都处在一种迷失的状态当中,完全没有看透这些妖怪的真实目的。若非孙悟空等人及时赶到,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结语

人这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事情,度过许多不同的阶段,时而清醒时而迷惑,这些都是人生中的常态。我们在清醒的时候,可以为别人指点迷津,就像作为旁观者的孙悟空,于关键时刻,挽救了逐步迷失在荆棘岭的唐僧。

可是如果我们在迷失的时候,却并不一定能够遇到可以叫醒自己的人。而在此时就需要我们来进行自我调整,把心态出现放平,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揭开重重迷雾,看透事情的真相。正所谓:“关心则乱。”当遇见问题的时候,只有先把自己置之度外,才能对其够进行深入的解析,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方式,去处理所面临的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