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來源/懷左同學

前幾天在某平臺偶然翻到了一位讀者的留言,大意是:“讀了多年的書,每次關鍵時刻大腦就懵逼,應了那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大家都在說讀書好,讀書是能讓自己變豐富的途徑,但仍然有很多人會覺得讀完忘完,讀了很多書完全看不到效果。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究其根本是在於,很多人只讀書不做讀書筆記,或者說不會做讀書筆記,而邊讀書邊做讀書筆記,恰好是最高效的讀書方式。

01讀書筆記的好處

就像那則眾所周知的預言一樣,不做讀書筆記,只一味埋頭苦讀的結果往往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當然也會有小夥伴發出疑問:“我做了讀書筆記的,勾畫好詞句,關鍵地方還會標註。”

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讀完書沒有太多收穫,這是為什麼?很顯然這是因為你的讀書筆記根本不能稱之為筆記。

很多人沒有固定的本子或者文檔來做筆記,只是看到書中好詞句隨手記一筆,久而久之本子也不知道去哪裡了就更別提寫的筆記了。

所謂厚書讀薄,讀書筆記是一項對重要內容進行提煉的工序。真正好的讀書筆記不但是我們讀完一本書的收穫,而且是能戰勝遺忘曲線的武器,更是一本書的精華。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讀書筆記是寫作或表達的儲備,好的讀書筆記會是你的智囊庫。

很多人都明白在當下這個時代,寫作和演講表達是一個人必備的兩個能力。拿我自己來說,我就一直很羨慕那些能夠在寫作時信手拈來,演講時口吐蓮花的人。

以前我一度認為這些人肯定看了很多書,甚至背了很多遍。後來和幾個朋友聊天我才慢慢發現其實是因為他們會做讀書筆記並且會高效吸收書中內容。

此外,他們的讀書筆記來源渠道廣泛。好書、微博、微信、網頁等,日積月累最終成為自己獨具特色的信息庫。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讀書筆記是讀透並且記憶一本書最有效的方式。

沒有做讀書筆記習慣的人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看到別人分享金句時:自己心裡會滿是問號?我也看過這本書,我怎麼不記得了,書裡講過嗎?在和朋友聊書時:別人往往可以舉一反三,侃侃而談,而自己卻只記得書名。

有人可能會說個體有差異,別人記憶力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你和你朋友差的可能只是一份讀書筆記。大道至簡,作讀書筆記是最有效吃透以及記憶一本書的方法。

讀書筆記的好處頗多,但想要做好讀書筆記,更重要的是要先弄清楚如何讀書。

02讀書是有層次的,我們該如何有質量的閱讀?

以前我一直覺得讀書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應該參雜所謂的技巧,但其實讀書是有層次,並且需要方法的。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把閱讀分為四種不同的層次——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aying)、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閱讀、(systopical reading)”

基礎閱讀:是指一個人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

說得簡單點兒,就是認知和感知能力。認字不用多說,大家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在學習的東西。感知能力則是指,拿到一本書,我們先去感知書的難易,整體翻一下書的內容,判斷是否需要精讀。

此外,基礎閱讀階段,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閱讀要有目標。

一個標榜自己愛看書,一年讀了多少書的人,其實大多都是假把式,聊聊天就完全暴露了。因為他們讀書是沒有目的性的,讀完書唯一的收穫可能就是自我滿足感,數量在不停增加。

網上隨便看看大家的推薦,搜一些暢銷榜單,囫圇吞棗的過一遍。然後在朋友圈吹噓:“我又讀完多少本書了”

有人讀書是為了單純的娛樂和消遣,所以不存在浪費時間的問題。但大多數人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對這部分人來說,有目標的讀書就顯得非常重要。

豆瓣評分8分以上、名人推薦的好書、長期霸佔榜首的經典。無論你從那個渠道去獲得書單,選擇對自己有用,能為自己當下的問題解惑的書籍去讀,才不會白白浪費了時間。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檢視閱讀:其實也就是一種系統化的略讀,在這個層次去閱讀時,我們往往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這本書的整體構架如何?包含哪些部分?”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弄清楚所讀的書是哪一類別?是否是我們需要的內容。

既然是系統化略讀,那麼就一定要詳略得當,抓住重點節約時間。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出書似乎變得越來越簡單。紙質圖書不計其數,電子書更是多如牛毛。

太多的諮詢就如同太少的諮詢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如果我們每一本無需精讀的書都花上一兩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去研讀,那麼我相信你會越來越討厭讀書這件事,因為還沒看完一本已經忘了前面的情節。

有些書讀完我們還會發現其實一開始就講明白了道理,仔細再讀完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白白浪費了時間。

所以如果想要在讀書上高效快速那麼就一定要懂得選擇和取捨。對於不必精讀的一些書籍,完全可以只看大綱,抓住重點去理解。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分析閱讀: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則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而分析閱讀就是指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分析閱讀是一種需要保持專注的活動,這個階段的筆記要點在於,思考和輸出。我們要做到完全投入到一本書裡,並且能夠將讀完書的感悟以隨筆的方式輸出。

當然,我們一定要明白讀書的意義所在,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

正如呂秀才說的那樣,讀書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更好的溝通。

我有個同學最開始讀書的時候就特別注重數量,囫圇吞棗。

有次在書店看到了一本書,買回去才發現,原來他已經買來看過了。那次以後,他便不再追求數量了,慢慢開始想明白讀書的意義,每一本好書都開始注重理解、思考。

如同我朋友一樣,每個愛書之人都該明白,讀書之於自己的意義。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想明白了自己為何要去攝取知識,明白了思想輸出的重要性,那麼思想輸入的質量必然也會有所提高。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掌握好的讀書方法,會讓讀書變得簡單,但學會做筆記會讓讀書變的高效。

03如何去做更系統的讀書筆記?3種方法解決你所有的問題。

時間是一個人最稀缺的資源,我們如何能少花時間高效閱讀?

系統的讀書筆記能達到的效果是:當下多花一分鐘,未來少花一小時。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麥肯錫筆記法

麥肯錫相信大家都聽過吧,世界著名的諮詢公司,而麥肯錫筆記法就是他們內部員工使用的一種筆記方法。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有很多人肯定會說那一定是適合職場記錄吧,對於作讀書筆記未免小才大用?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麥肯錫筆記法最大的特點就是思考,而讀書最離不開的也正是思考。

麥肯錫筆記法主要包含三個字:空、雨、傘。初次聽到這三個詞很多人肯定是一臉疑問的,做筆記咋還扯上了雨傘?舉個簡單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跨出家門,感覺天要下雨,所以倒回去包裡揣把雨傘。在這個例子中,天空情況這個事實就是【空】,要下雨了這個解釋就是【雨】,而帶把傘這個行動自然也就是【傘】對一般工作者來說,其實這就是一個發現事實,作出解釋同時得出行動決策的過程。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那在做讀書筆記時這種思維模式我們可以如何應用?

首先,讀到一本好書,看到一個好故事時,大家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觸,書中所講的東西簡直就像親身經歷一樣,完全可以感同身受。這個其實就是【空】也可以稱之為對一本好書的第一個追問:是什麼?

是什麼,也就是書中到底講了啥。不管哪一類型的書,能證明我們讀過它的一定不是隻知道書名,而是要能講的出書中的內容。

明白了書的大意,那麼你就該去思考解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

作者用了什麼手法,如何講的故事?切入點在哪裡,為什麼同樣似曾相似的事情,我無法自己去表述?追問的過程也就是與作者對話的過程,思想的交流與轉換。

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做?

迴歸問題本身,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新知而後指導實踐,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

所以只讀還不夠,更要有行動。用短隨筆記下感悟,寫下自己對應的思考點,想像自己學到的東西可以應用在哪些地方。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一開始聽到麥肯錫讀書方法的時候,其實我自己也是非常懵的狀態。感覺這個東西太過於高大上,用在做讀書筆記上似乎過於誇張,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讀《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一書時我就應用了一下這種讀書筆記的方式。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首先是翻看了整本書對書中的內容有了一個大概把握。通過是什麼給自己提問:作出了自己的一個判斷,本書主要是關於寫故事方法的總結。

其次,在作者的幽默的寫作手法下,枯燥的工具書變得很生動形象,而我自己在刻畫人物方面最欠缺的就是這點。

於是我在做讀書筆記時,就做了批註:尤其要注重思考為什麼作者可以用如此幽默的手法去寫故事,我可以學到哪些手法。

最後一步覆盤時,我就把自己的思考應用到了實處。把書中我所倆瞭解到的客戶人物的方式,例如:如何去寫故事開頭,誘導式、邀請式如何去引發讀者的好奇心。

作者舉的例子是加繆的《局外人》,開篇即是,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

誘導式開頭能給讀者一種懸念感,同時讓讀者對故事更有參與感。於是,我在寫微頭條時,也採用了這種方式。果不其然閱讀量和點贊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下圖是我在讀《像托爾斯泰一樣寫故事》時做的一部分筆記,截圖給大家一個參考: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一邊讀書一邊用筆追問自己:是什麼?為什麼?如何做?這過程如果你能在一本書中完整的去實踐一遍,那麼我想這本書你也就終身難忘了。

康奈爾筆記法

康奈爾筆記法是美國長青藤名校康奈爾大學的沃爾特.鮑克等人發明的。它又可以被稱之為5r筆記法,包括:記錄(record)、簡化(reduce)、背誦(recite)、思考(reflect)、複習(review)5個關鍵步驟。

網上有專門的康奈爾筆記本賣,當然普通筆記本也是可以自制的。很簡單的三欄:提示欄、筆記欄、總結欄。

筆記欄是將你的所見所聞,有趣的有用的記錄下來。讀書筆記也是如此,看到書中的好句子、好的思維方式先把它摘抄下來。

提示欄是一個簡化過程:將自己對書的整體框架,以及人物關係等梳理出來寫提示欄。這一步不是簡單摘抄,你需要做到的是用自己的話去覆盤重要的知識點。

這樣當你開始遺忘的時候翻開就可以回憶起你看過的書,並且自己的話語有助於加深記憶。當然,你在回憶書理解的同時也可以順帶看看最原始的摘抄。

前面兩步都能做到,你就可以進行最重要的一步了,在總結欄裡拓展自己的思考,將書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在這裡,你可以寫一些簡單的書評,也可以記錄下看完書你能想到的生活實例。這些都將是你將來寫作的素材庫,也是思維慢慢拓展的一個過程。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也是以我自己的一個感悟為例。

《窮查理寶典》一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書中金句和思維方式不勝枚舉,但如果不好好做讀書筆記覆盤,相信讀完的收穫不大。

所以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自己就比較注重用康奈爾筆記法來複盤,做知識儲備。

拿規避風險這個點來說,我會在筆記欄將書中的原話進行摘抄,提示欄部分去思考自己在這個點上欠缺的東西,寫下對自己的警示。最後在總結欄將這個思考點應用到實處。

下圖是我自己在看《窮查理寶典》時做的一個小小筆記大家可以參考下: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最後一步,及時覆盤,回憶舊知,獲得新知。隨著經歷的增多,當你回過頭再去看當初自己寫下的東西時,你會有新的感悟。對比自己當時寫下的思考,你會發現自己的一個思維轉變。

總的來說,用康奈爾筆記法作讀書筆記,不但可以把書讀薄,還可以像記日記一樣發現自己的成長變化。

思維導圖筆記法

說到思維導圖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麼我們如何利用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呢?

如果是工具書,那麼我們在看的過程中其實完全是可以直接將關鍵點羅列出來的,一邊看書一邊將書中最有價值的點做成思維導圖。最後書讀完你只需要一張思圖就可以將整本書的細節以及重點抓住。

l 梳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們平常可能會有很多的碎片化閱讀或資訊類閱讀,而這些碎片化的知識又可能會有重合,這個時候我們便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歸類,記錄關鍵詞然後在必要時進行搜索。

舉個例子來說,一本運營類的書籍,它會講很多的運營方式,並且穿插在各個章節之間。對於我們來說太過繁瑣,所以這就是運用思維導圖的時候,下圖是關於一本運營書籍的整理:用思維導圖來歸類清晰明瞭。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l 深挖—從認識到認知

這一步是將自己所做的整理歸納和已有的知識體系產生聯繫,也就是說我們將最基礎的關鍵詞記下以後,還需要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深度挖掘。

這也就是一個下鑽過程,從簡單的大框架到細枝末節,最後形成自己的讀書筆記樹。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l 回憶—二次檢驗是否掌握本書

這個方式我相信對很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廣大的文科生同胞們,期末備考時,思維導圖可能是高效檢驗自己是否掌握的最佳辦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點但是要用的時候才發現記憶模糊,根本無法完全細緻的描述出來。光靠想象去回憶又無法集中注意力,思維導圖剛好可以解決我們的難題。

一邊回憶知識點,一邊使用思維導圖列框架,從大框架去覆盤一本書,最後再慢慢深入到細節。想不起來的地方就做出標記,等到把整個書覆盤完成後,再著重去看自己記憶比較淺顯的地方,這樣一來就等於我們自己講完了一本書。

記住思維導圖上的關鍵點,其實也就掌握了一本書的大概,通過邊回憶邊做思維導圖則在粗略記憶的基礎上又理解了一遍。

我相信,一本好書或者說專業課書籍,如果你能做到這兩步,那麼收穫的效果一定遠比抱著書瞎翻個10幾遍更好。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你要懂這個高效讀書筆記法(乾貨)

快速高效提升讀書效率的方法,你get到了嗎?雖說給大家的分享是以如何做讀書筆記為例,但其實也可以應用到各類生活小場景,隨時記錄,隨時搭建個人信息庫。

讀書的人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不管是讀書方法還是讀書筆記,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正如楊絳所言:“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瞭解人生,直到後倆才發現如果不瞭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