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系列之八

禪宗列祖列宗之——

僧璨,道信,弘忍

璞石

01

禪宗三祖僧璨(?-606)從二祖慧可受法。北周武帝滅佛時,往來於舒州(今安徽潛山縣)司空山隱修,十餘年無人知曉。相傳撰有《信心銘》。後傳法於道信,將衣缽法器傳給道信後仍隱居羅浮山。唐玄宗諡號“鑑智禪師”。

《读书笔记》系列之八

02

禪宗四祖道信,俗姓司馬,僧史把他列為僧粲的弟子。自達摩東渡至道信湖北黃梅雙峰山開 創禪宗道場,聚有弟子五百多人。《續高僧傳》卷二說“自入山來三十餘載,諸州學道,無遠不至”成為當時中國的禪法中心,道信大師的功績可算顯著。

經過北周滅佛和隋唐之際的戰亂,中原地帶曾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的僧眾流動,其主流則是由北向南。由於禪僧的增加和失控,加上新興的佛教心學對於寺塔經像和義學戒律的衝擊,使佛教的面貌受到摧毀。遊僧四處逃難,混同塵囂。應時出現了道信這位接收遊僧等來東山定居的創造者。吸引力之大不難想象!

佛教的原始教義是厭惡人身,鄙簿生產勞動,僧侶們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乞食和施主佈施 ,甚至少數貴族僧人還靠國家供養,實質上就是一個寄生階層。

據《傳法寶記》載,“道信每勸門徒曰:努力勤坐,坐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飢 瘡,即閉門坐。莫讀經,莫共人語。”大師號召他的弟子們不要遊手好閒,要依靠自身勞動 ,得一口食塞飢餓。大師帶領東山僧眾開墾土地,使荒山變成良田,自力更生解決吃飯問題 。道信明確地將勞動吃飯當作禪門大事,列進禪行當中,這在中國佛教史上難道不是一件具有真正革命意義的創舉嗎?

所謂“閉門坐”的坐,是指坐禪。至於莫讀經莫共人語。一是與禪宗“不立文字”,二是因唐初江南江表一帶有特殊戰亂有關,也是出於安全方面考慮的,僧眾必須閉山藏匿。

總之,禪宗四祖道信大師指導徒眾,一邊勞動,一邊修行,把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效果非常顯著。另外據《歷代法寶記》說:道信臨終前“命弟子造塔,予知時至,圓寂後,全身不散,供養在塔中。”大師著有《菩薩戒法》一本;還有《入道安心方便門》一本。並說我此法要,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又說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即唸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 。

另外,附道信語錄《猶有紋彩》一例,原文:子問曰“諸聖從何而證?”師雲:“廓然廓然 ”,子曰:與“摩則無聖去也”。(子,指五祖弘忍七歲當小和尚時

解讀:道信的“紋彩”之語系批評弘忍領悟並不透徹,還存留強生區分的痕跡。因為弘忍既 明確地說,“無聖”,那就和“有聖”區分對立了,也就說明他心中仍有著“有聖”的概念 。

《读书笔记》系列之八

03

禪宗五祖弘忍禪師(602-675)湖北蘄州黃梅人。七歲時就隨四祖道信出家,習禪得法,立為禪宗五祖。後定居於黃梅雙峰山東山寺,四方學禪者數百人來拜師求法,號“東山法門”。敦煌文獻中有署名弘忍撰的《最上乘論》。系北禪神秀,南禪慧能之老師。卒後唐太宗諡號“大滿禪師”。

(未完待續)

璞石,實名陳秉鈺,大型國有企業退休幹部,今年85歲,現居馬鞍山。

《读书笔记》系列之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