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防控工作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目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刻,津南区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提高疫情防控的覆盖面和精准性,织密共抗疫情的“防护网”。在这场战“疫”中,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奋战一线,为守护家门口的防疫线贡献力量。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镜头一

社区工作者的心声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你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来对家庭人员信息做登记。”“家里有人最近两周有发烧、咳嗽等症状、或者近期去过武汉等地吗?”“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出门,也别让人来家里串门!”一早,葛沽镇东风里社区工作人员、党务干部张玲便和同事们一起开始摸排登记工作。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本打算利用春节假期好好在家陪陪孩子们,可疫情暴发,她还是和同事们一样第一时间投入到一线工作中。

东风里社区是葛沽镇比较老的小区,管辖区域分散,流动人口多,共有1991户居民。社区工作人员接到上班通知后,全员准时到岗、加班加点,第一时间摸排常住人口信息,做到入户排查全覆盖。尤其是对近期出入津人员信息进行建档,并对他们开展为期14天的体温检测。

“我们上门主要对每家每户的人员信息做详细登记,包括户籍信息、近期有无与武汉人接触、健康状况等,每天要走访百余户。”遇到住户家里没人的情况,在做好登记后,社区工作人员还会再次进行走访。对于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大多数居民都表示理解,并主动做好防护减少外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动下,辖区众多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到防控队伍中来,守护社区防疫第一道关口。

“特殊时期,做好保障居民健康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句简单的话道出的是众多普通社区工作者的战“疫”心声。


镜头二

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伉俪”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王大爷,您这是出门买菜吗?您可以一次多备一些生活必需品,现在是疫情的高发时期,尽量少出门啊!”遇到要出门的居民,双港镇鑫港园社区志愿者马连起和妻子李福荣都会一起给予提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今年71岁的马连起和李福荣夫妇主动参与小区的疫情防控站岗工作,对小区车辆和外来人员进行摸排,对不戴口罩居民进行劝导,并提醒大家尽量少外出、不扎堆、不聚餐等。

作为老知青,两位老人被白衣天使、武警官兵、社区志愿者等逆行者的事迹深深感动,主动请缨为防疫作贡献。从2月1日起,他们每天一起出门、一起站岗。

由于年龄较大,天气又比较寒冷,几天下来马连起大爷感冒了,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叮嘱老伴:“我感冒了暂时不能站岗,但是你还要坚守在岗位上,替我守好社区的大门。”

2月6日下午5点半,李福荣大娘像往常一样站完岗走在回家路上,突然被路上的冰滑倒摔在了地上,后被诊断为右臂脱臼、手腕骨裂。受伤后的李福荣对于自己的志愿服务不后悔,她说:“能够力所能及地为大家服务是我的荣幸。”


镜头三

防疫“小喇叭”开始播音啦!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我们同努力,疫情定可防。如遇发热患者,请拨打双新街24小时热线电话28590066,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解决处理,提供帮助。”清晨,双新街18个疫情防控“小喇叭”就已经开始广播了。街道工作人员张艺博温暖而亲切的声音通过“小喇叭”,响遍辖区的社区里巷,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

  面对严峻的疫情,双新街在发放宣传彩页、张贴倡议书、悬挂条幅标语等宣传措施的基础上,录制了以防控科普知识、防范措施、温馨提示以及快板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疫情防控宣传内容,并创新采用小喇叭、便携式音响等方式,在新家园菜市场、各小区入口等点位循环播放,达到了让居民群众喜欢听、记得住的效果,成为防控疫情的一种有效宣传方式。  

  “我们老年人眼神不好,看字儿特别费劲,现在挺好,出来买菜在小区门口能听到广播里的宣传,到了菜市场也能听到。我们全家现在每天坚持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还把广播里听来的知识宣传给亲戚。”尚科家园社区的刘大爷说。“大老远就能听到小区里的广播,街道对防疫的重视,让我们心里很踏实。”万盈社区居民李大姐说,“咱普通老百姓不串门、不聚会、多消毒,就算是为抗击疫情作贡献了。”

  小喇叭大作用。自“小喇叭”开播以来,社区居民不出门的多了,出门也都戴口罩了。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小喇叭广播形式更直接、更有效,也更入心。

镜头四

一家四口的抗“疫”时光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在辛庄镇,锦绣家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谢金良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直奋战在社区检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更为特殊的是,他的父母和妻子,也同样作为防控疫情的一线人员奋战值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为了加强社区居民对疫情形势的了解与重视,谢金良和同事们每天24小时轮班值守在社区卡口,严格排查过往车辆,认真做好登记、体温检测,做实做细每项细节工作,严防疫情输入。

  和谢金良一样,他的妻子是双桥河镇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他的父母分别就职于双桥河镇政府和八里台镇政府。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他们一家四口一齐上阵、并肩作战,家中三岁的孩子只能托付给70多岁的姥姥、姥爷来照顾。正月初十是孩子的生日,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谢金良第一次缺席了孩子的生日,尽管心中有遗憾,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的坚守是为了更多社区居民的安全。

  时至今日,谢金良已经十几天没有见到孩子了,“孩子这么小,不挂念是不可能的,现在要先顾大家、再顾小家,待防控工作平稳,再接孩子回来。”说到这里,谢金良泛红了眼圈。


镜头五

“逆行”而上的物业人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物业人也害怕,物业人也有家人,但是物业人不能退缩,这是这个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为的是守护好一方居民!”说这话的是宏舜集团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员工王洪环。

  自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以来,44岁的王洪环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楼道口的扶梯、门把手、电梯按钮,她用消毒水擦了一遍又一遍。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她还要协助社区做好出入车辆的消毒工作,就是这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工作,为业主营造了一个放心的家。

  消杀组员工刘国强原本计划回河北邯郸老家过年,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一下子打乱了他的计划。考虑到消杀工作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他毅然退掉车票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每天早晨,刘国强都会和家里报个平安,询问一下家人的健康情况,随后便全身心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刘国强一天的工作强度很大,从早上开始他就背着三滤消毒液喷雾器,对宏舜公司负责的70余个小区的公共区域、电梯、单元楼道、单元门、生活垃圾收集点等点位进行病媒消杀。

  虽然十分牵挂远在老家的父母妻儿,但刘国强没有一句怨言,他说保护好自己负责的小区环境安全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在津南,像王洪环、刘国强这样的物业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镜头六

防疫网格员的日志

牢牢守住家门口——镜头下的津南社区抗“疫”故事

“赵主任您来啦!”

每天,网格中心楼下的清洁工都会这样跟双林街社区办公室、网格中心主任赵树友打招呼,他家住在小站镇,距离工作的双林街约40分钟车程。但在疫情防控的每一天,他都是七点到达单位,只为精心部署一天的工作,让每项工作都能有序开展。

  8:00 入户走访、排查往返湖北人员,9:00 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公告、发放宣传页,10:00 至12:00社区入口防控点给往来人员测量体温。下午继续开展入户走访、排查往返湖北人员、为群众测量体温、宣传疫情防范知识、小区巡查等工作……从防疫工作开展以来,这样的工作已成为赵树友的常态。

  “这段时间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好好和家人聊聊天说说话,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我就可以放心陪陪他们了。”赵树友发自肺腑地感叹。连日来,在他的带领下,各社区网格员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一方面依托居民微信群等工具发布病毒和防控知识,将防疫知识送入网格内的每一家每一户,送进每个人的耳边心中,另一方面开展“地毯式”排查,动态掌握疫情人员及相关信息并记录在册,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实现摸排全覆盖。

  在双林街,像赵树友一样的网格员还有许多,在辖区的社区里巷都有他们恪尽职守宣传走访、值守摸排的身影。这些站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网格员是这场“无烟火”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也是片区群众生命安全最兢兢业业的守护者。


  牢牢守住家门口第一道防疫线不仅仅是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事,也希望广大居民能够从我做起,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少外出,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的社区网,为阻断疫情传播,守好自己这道防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