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日报》专访陕西中医药大学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雷根平

2月10日上午,陕西中医药大学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发,32名医护人员经过前期遴选以及专题培训,于10日上午10时许抵达秦都高铁站,奔赴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方舱医院。《咸阳日报》专访了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陕西省名中医、我院副院长雷根平,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支“国家队”背后的故事。

让传统中医在抗击疫情中派上大用场——访陕西中医药大学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雷根平

《咸阳日报》专访陕西中医药大学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雷根平

10日上午,陕西中医药大学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发,32名来自陕中附院和陕中二附院的医护人员,他们经过前期遴选以及专题培训,于上午10时许抵达秦都高铁站,奔赴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方舱医院。 本报记者 吴萍(G)(2)

贾军龙

听闻陕西名中医雷根平教授率领陕西中医药大学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即将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笔者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办公室,采访了陕西中医药大学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陕西省名中医、我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市劳模雷根平主任医师,了解该医疗队的人员组成、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临床经验及其准备工作,雷院长自豪地告诉笔者,这支中医医疗队,极富咸阳特色,平均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都是我院年富力强的精英与骨干,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作风顽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咸阳医生特质,7名医生全部来自中医临床一线,21名护士个个临床护理经验非常丰富,名单已经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雷根平教授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祝谌予教授和陕西中医药大学杜雨茂、沈舒文教授。沉潜中医临床二十余年,注重于中医经典及医案类著作的研读。遵从中医辨证务精,重视中医原创思维,临证崇尚扶阳学说,治病长于重剂纠偏、以疗效取胜的中医治病理念。具有扎实的大内科基础,擅长诊治各种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尤擅用中药治疗上述病症及多种内科疑难杂症,对痛风、失眠、时令咳嗽、更年期综合症、亚健康状态、肿瘤以及虚寒性疾病有独到疗效。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省、厅、市级在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4部专著。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

在谈到武汉疫情防控和医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时,雷根平说,传统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它以其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医药应该在治疗和防控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派上大用场。自己坚持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一线近30年,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大内科基础,已熟练掌握各系统急危重症的诊断与处理,能做好急危重患者的判断与处置,熟练掌握了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和西医特效治疗方法,常年坚持病房查房,指导下级医生开展工作,每周至少1天门诊,门诊量位于前列。

雷院长站在中医的角度,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与患者医疗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诊疗方案,1.本病是传染病,目前对本病的认识大多聚焦在“湿邪”上。本病“湿邪”是存在的,但湿邪传变性不强。“传”、“变”中医讲是风的特点,中医讲:风邪,善行而数变。传染病,中医叫“历风”。但“历风”和一般的“风邪”还不一样,它含“毒”,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新型冠状病毒”,或其他能引起传染的病毒。如何“祛风解毒”很重要。建议处方中在祛风的同时可以加入解毒杀虫中药如百部之类;2.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病灶在“肺”,宣降肺气应该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气机流通,肺脏的功能增强就是补肺,方可选止咳散,药可用前胡、白前、百部等;3.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在病情发展变化中,常常出现中焦脾胃不适症状,这是肺病传变伤及到脾脏的表现。所以,此病病位在“肺”时,要防传变。先安未受邪之地,健脾和胃非常重要。胃气足了,对肺部自然有补益作用,中医上叫培土生金。健脾养胃固胃可用:白术、茯苓、干姜、党参等药。忌食生冷饮食和寒凉药物(包括中西药物)对病的传变很有帮助。中医诊治疾病不要忘记整体观念,牢记四诊合参,否则会犯顾此失彼之戒。

对临床型中医人才成长,雷根平教授曾经以多种方式,在多个场所,面对不同层级的医生和学生,从“衷中参西、能中不西、只中不西”三个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作了详细的讲解。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与体会分享给大家,勉励大家熟读经典、跟师学习,勤于临床、坚持中医思维、善于思考创新、勤于总结提高,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咸阳日报》专访陕西中医药大学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雷根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