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密接”!聽聽專家講集中隔離觀察

今(13)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十九場),渝中區疾控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曾藝對我市隔離管控措施相關情況作通報介紹。


【科普】“密接”!聽聽專家講集中隔離觀察

曾藝介紹有關情況

集中隔離對阻斷傳染源

有5大好處


“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非常關鍵的就是管理好傳染源,除了病人以外,密切接觸者是潛在的傳染源,有效地實施對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對防止疫情蔓延擴散意義重大。”曾藝介紹,按照重慶市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密切接觸者管理的通知》,新增密切接觸者必須集中隔離,此前居家隔離不到位和不具備條件的,也要集中隔離。


“為什麼呢?這起碼有以下五點好處。”曾藝表示,一是有利於早發現,特別是核酸採樣的快速進行;二是有利於阻斷傳播,特別是控制在家庭內部的蔓延;三是有利於減少社區周邊群眾的恐慌;四是有利於廢水和垃圾的處理;五是有利於集中專家資源。


對家庭聚集性病例

集中隔離有利於阻斷傳播


“在家庭中要實現嚴格的隔離、確保密切接觸者和家庭裡面其它人沒有一點交集是很難的。”曾藝表示,首先硬件上要確保人員所隔離的房間有一個獨立的衛生間,這樣他才可能在房間裡面不出來,實現嚴格隔離,有些家庭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或者家裡面有好幾位密切接觸者,要達到這樣的條件就更難。


“隔離者不能和家裡其他人共餐,食物每餐應該由他人盛好放在門口,開門的時候也要注意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只能將門開一個縫取進去,用過的餐具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曾藝表示,密切接觸者和家裡人都要保持戴口罩。同時十幾天的隔離非常的孤獨無聊,也需要一定的毅力才能忍耐不和家裡其他人接觸。


“我們在早期就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他在知道自己曾經一起共餐的重點區域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之後,為了避免感染給他人,主動把自己隔離在家中一個房間裡。幾天後他出現了症狀,發病就診、醫院報告、但我們去調查時,發現他家人中也已經有人出現發熱、咳嗽等新冠感染的症狀,查PCR是陽性。”曾藝表示,這說明自以為很嚴格的居家隔離,其實往往也不能夠達到真正隔離的標準,造成家庭聚集性發病的後果。


“當然,如果因為條件限制或者一些特殊原因,只能進行居家醫學觀察的時候,除了必須具備單間隔離這一物理隔離的條件外,密切接觸者及其家人一定要認識到這個病的傳播能力是很強的,要高度警惕。”曾藝強調,隔離者一定不能外出,要按照醫務人員的指導來進行,確保密切接觸者同其他人沒有可能導致傳染的傳播。


集中隔離有利於早發現

早檢測是快處理、防擴散

非常好的手段


“集中隔離可以使檢測關口前移,積極地對密切接觸者採樣開展病毒核酸檢測,是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非常重要的防控策略。”曾藝介紹,如果這個密切接觸者為陽性,則可以及時地對他進行治療,使疾病的預後更好;同時還可以儘早實施後續的追蹤調查,儘早採取疫情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我們曾經遇到一起事件,首發病例是其它區的,他們確診以後通報給我們,我們連夜啟動流行病學調查,追蹤到了他在本區有8個共同暴露史的密切接觸者,我們立即對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採樣進行PCR檢測,發現其中有陽性,馬上又啟動後續的調查、採樣、隔離等防制措施。”曾藝介紹,一共用了2天時間,就非常快速地對事件進行了處置,防止了疫情進一步的擴散,達到了較好的防控效果。“所以早檢測是快處理、防擴散非常好的手段。”


“重慶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密切接觸者管理的通知》要求對密切接觸者實行三次檢測的制度,即在密切接觸者開始實施隔離觀察時,就首次開展病毒核酸檢測,提早發現病人;在隔離期將滿的時候,再次採集兩次樣本,檢測結果均呈陰性的才能解除隔離,最大限度管理傳染源。”曾藝表示,這是非常有力有效的措施,“總之,落實好密切接觸者的管理既需要政府、疾控中心、醫療機構的努力,也需要密切接觸者個人和家庭的理解和配合。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早日遏制新冠疫情,恢復美好平靜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