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文 | 樂爸

來源 | 美媽講繪本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2017年中國家長節上,《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盧勤做了一段題為《讓每一個孩子都精彩》的報告,在報告中知心姐姐給我們父母提出了一個觀點:“你是要給孩子留下財富,還是把孩子變成財富”。


我想,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家長需要深思的。

我們很多家長,特別是中國家長,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覺得作為父母有幾大責任:供孩子上學,幫孩子找工作,幫孩子買房子,幫孩子買車子,幫孩子成家。


這幾樣大事完成,父母就算完成基本任務了,剩下幾十年的任務,就是積攢更多的財富,留給孩子。

“知心姐姐”舉了兩個例子:

一位中國的單親媽媽說要把全部的財產留給兒子。在兒子17歲的時候給他買了寶馬,兒子18歲時給他買了房子。


兒子19歲時對媽媽說:“媽,你知道我哪天最高興嗎?”媽媽問:“哪天?”兒子回答:“你死那天,等到你死的那天,那錢全都是我的。”


這位中國的單親媽媽才知道她留給孩子的不是財富而是禍害!

一位歐洲的媽媽跟中國的這位單親媽媽完全不同,歐洲媽媽非常有錢,兒子上中學問:“媽媽你愛我嗎?”媽媽說:“我愛你。”兒子說:“你愛我你應該知道我最喜歡什麼嗎?”媽媽說:“你最喜歡什麼呀?”兒子答:“我最喜歡名車保時捷。”媽媽說:“我知道了。”


就在兒子過生日那天媽媽果然送了他一輛保時捷,但是不是輛真正的汽車,是個玩具汽車。媽媽在玩具汽車裡寫了四個字:“自己掙去”。數年之後,兒子果然憑自己的本事掙了輛保時捷。

我們把財富留給了孩子,人家卻讓孩子自己收穫財富。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無獨有偶,晚清重臣曾國藩,一生立功無數,封侯拜相,而最後卻沒有給他的後代留下鉅額財產,留給後代的是一部價值連城的《曾氏家訓》;而一代名相諸葛孔明則留給後代一篇《誡子書》。

所以今天當我們的生活好起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想的是怎麼讓孩子以後的日子過得更好?還是要想如何讓孩子擁有過上更好日子的能力?兩者取其一,孰輕孰重?


大家都知道:一個雞蛋從外部打碎是壓力,從內部打碎是動力。


而反觀我們的教育,多數是從外面打碎的方法,但是如果讓孩子自己成為自己的財富就必須從裡面打碎,激發孩子的夢想,啟迪孩子的心靈,把孩子內心的發動機點燃——我要出來!我要長大!我要飛翔!


而把三個兒子都培養成為斯坦福大學學子的陳美齡說:“孩子的任務就是做夢,而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做夢。”

如何把孩子變成自己的財富?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讓孩子做自己


用專業的術語應該叫: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


因為在兒童時期,孩子們的自我評價體系還沒有形成,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總是講一些你這不行,那不行的話,時間長了,孩子就真的認為自己不行。

現在的父母都特別焦慮,而且喜歡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而比較的方法你們發現沒有,似乎總是拿著別人的長處和自己孩子的短處來比較。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人生不是樣樣都好,但是今天的父母卻更聚焦於短處,你鋼琴學了三天,別人練了十年,一比較就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我的孩子不行。他們就開始著急得不得了,孩子的陰影也就這樣留了下來。

著名主持人馬丁在“我是演說家”的舞臺上曾講述道:


他考了第二名,他的父親問“第一名是誰啊?”當他考了第一名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說“這道題目我給你講過啊,人生最大的愚蠢就是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父親對他的這種深深的不認同,從小給他帶來了深深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有些會轉變成逆反心理,有些則會轉變為深深的自卑。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更多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鬱。


其實對孩子來說,成長比成功重要,經歷比名次重要。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


大膽地為自己的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蹟!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讓孩子有夢想


夢想,從社會的需求中來。


一個孩子的爺爺生病了,看到病床上的爺爺,為了減輕爺爺的痛苦,這個孩子就決定努力學習,長大了要當醫生。


所以,要多帶孩子到社會實踐中去,去體驗世間萬象,去體驗人生百態,在不斷的體驗和見識中,加深和形成孩子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夢想,從孩子的見識中來。


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自不必說,要想行萬里路就需要我們在節假日多帶孩子出去玩玩,多接觸大自然,讓他們的眼界寬一些。眼界有多寬,就能走多遠。


現在的父母節假日倒是帶孩子出去了,但是人去心沒有去。爸爸拿著手機不停地刷朋友圈,刷抖音,抬頭一看,孩子不知道跑哪裡去了。而媽媽把旅遊變成了購物,只顧拍照發圈,孩子跟著什麼也看不著,旅遊一趟,除了照片,風景是什麼樣全忘了。


孩子腦子裡的東西都是看來、聽來、做來的,大自然會給孩子很多的智慧。珍惜孩子的童年吧,讓他把該玩的玩了、該看的看了、該走的路走了,孩子也就長大了。


盧勤:把財富留給孩子,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夢想,從孩子的成就感中來。


有個男孩13歲,那時候家裡貧窮。一天爸爸拿著件舊衣服,讓他去賣,他把衣服洗好整理乾淨再拿去賣,結果只賣了兩美金,卻得到了爸爸的讚揚;第二次拿舊衣服去賣,他在衣服上畫了畫,賣了二十美金;第三次賣舊衣服,他跑到明星跟前,讓明星為她簽名,這件簽名的衣服竟然賣出了一千二百美金!


20年後男孩的名字家喻戶曉,他就是著名的球星喬丹。每個人成功都是有理由的,但是在孩子心中種下那個小小的成就感,會讓他產生大大的夢想。

孩子的自立自信自強,來自於成功經驗的累積和父母長輩的肯定,從這當中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被愛的、有價值的、有貢獻的。


隨著孩子的成長,讓他從做自己當中得到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即使遇到挫敗,當一個孩子被激勵、被肯定、被感動,他就會更努力!


作為家長,可以常常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與支持。

說很容易,做很難。如果你覺得無從開始,可以嘗試著對孩子說一下知心姐姐送給大家的用來鼓舞孩子的10句話:


1.寶貝,感謝你幫忙晾衣服!

2.寶貝,爸爸在你這樣的年紀,都沒辦法做得像你這樣好!

3.爸爸看到你剛才的表現,很以你為榮!

4.孩子,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爸爸看得出來你很努力在學習!繼續加油!

5.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

6.孩子,你的內在有無限力量!

7.孩子,你的真面貌就像太陽一樣,光明燦爛、完美無缺!

8.我對你有一百分的信心!

9.你好勇敢,你的勇氣令我敬佩!

10.寶貝,我要你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長大!


行動起來,孩子也許會變得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