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過度擔心,是會傷害孩子的不信任表現

有多少父母每天活在對孩子的各種擔心中?

貝爾安親認為,給孩子信任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信任是孩子成長的底氣

馬伊琍參加《朗讀者》,談到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是一個詞:信任。馬伊琍讀高中時,老師告訴馬爸爸她和多名男生早戀,馬爸爸卻對女兒完全信任。馬伊琍的父母初中都未畢業,但是他們卻將女兒培養成了一個獨立堅強、內心強大的人。

家長的過度擔心,是會傷害孩子的不信任表現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尤其是親近的人。每個人都需要別人對自己說:你是好的。越是重要的人告訴你,“你是好的”,這個影響力就越大。當孩子從父母那裡接受到信任時,他們心裡就會有更大的力量往前。

家長的過度擔心,是會傷害孩子的不信任表現

“我相信你”,看似簡單的小事,但絕大部分家長很難做到。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實在有太多擔心和害怕了。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的擔憂裡,流露出滿滿的愛,卻也夾雜著深深的不信任。它的潛臺詞是,我不相信你能依靠你自己的力量變得更好,所以我需要替你做一些決定,來幫你變得更好。 但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傷“腦”,又傷“心”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在北京、上海、廣東、雲南、甘肅和河南等6個省市做了一項調查,——“中小學生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調查結果顯示:“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可見,孩子有多渴望被信任。

家長的過度擔心,是會傷害孩子的不信任表現

“知心姐姐”盧勤在她的《好父母,好孩子》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當受到信任時,他有不負眾望之心,就不會被任何重負壓倒。未成年的孩子,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希望大人“委以重任”。當他感受到被信任的時候,他的內心充滿了安全感,不管做什麼都有了雙倍的信心。

家長的過度擔心,是會傷害孩子的不信任表現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信任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是受挫時的安全島,是短暫歇息後又可以勇往直前的勇氣。不信任,則毀了孩子的自信,滅了孩子的能力。父母的過分擔心,會壓抑孩子自身向上發展的動力。

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是信任和自由

貝爾安親認為,作為父母,信任是對孩子最好的期待。很多持續從父母那裡獲得信任的孩子,看待命運也會是積極的:我很好,我能做到。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正面催眠,它幫助孩子更好地長大,成為一個樂觀積極、無畏挑戰的人。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給孩子自由,便是教育最大的真諦。每個孩子天生都有潛力,家長與其說培養孩子,不如說不打擾孩子潛力的發展。貝爾安親教育專家也建議家長,要幫孩子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讓孩子相信“我能行”,父母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家長的過度擔心,是會傷害孩子的不信任表現

1、多讓孩子擁有成功的體驗。所謂的成功體驗就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進步和發展,並且能到別人的肯定和讚揚。

2、讓孩子具有探索的精神。孩子只有具有勇敢探索的精神,才能從容應對新的挑戰,在面對突然出現的情況時才不會驚慌失措。

3、培養孩子獨立的好習慣。孩子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是自信心建立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