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疫”线——内蒙古自行车一级裁判员王钰鹏抗疫先进事迹

“刚从局包联小区回来,明天要去红十字会捐赠酒精消毒液,后天随单位去兴和县分局慰问包联小区干部…”这是电话中联系时,王钰鹏的工作行程安排。从我市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局职工王钰鹏像个陀螺般忙个不停。他怀着满腔热血,以极大的热心和爱心主动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春节注定不一般,家里没有亲友聚会的热闹场面,街上少了张灯结彩的过节气氛,空气中弥漫着冷清和恐慌的气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和入党多年的市生态环境局职工王钰鹏,多次参加过抢险救灾和应急任务,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荣立三等功。在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第16轮次、18轮次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每周之星第一名。在疫情面前,他深感责任重大。2月2日,他慎重向市生态环境局党组递交了请战书,愿意奋战在一线,任由组织调配,成为生态系统递交请愿书的第一人。

基层“疫”线——内蒙古自行车一级裁判员王钰鹏抗疫先进事迹

1月30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近期疫情防治工作,口罩、消毒液市场紧缺,但开展工作又少不了这些防护设施,正当局领导一筹莫展的时候,王钰鹏闻讯,想方设法找到了口罩和消毒液,为单位解了燃眉之急。

从1月29日开始,市生态环境局党员干部包联小区,24小时轮流值守,为小区居民登记信息、测量体温。一名职工因春节期间出远门无法回来,正忙着寻找替补人员的时候,王钰鹏主动承担值班任务。

疫情期间,对医疗废物处置的应急检查是生态环保部门工作的重头戏,无论去集宁区还是去其他旗县,只要办公室一个派车电话,他随叫随到,在做司机的同时,他还兼做摄影师,为疫情期间的工作情况留下了有价值的影像资料。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做为一名普通志愿者,他自愿进入社区,同他的队友们连夜搭建帐篷、入户登记、发放消毒用品,为多个小区喷洒消毒液。

基层“疫”线——内蒙古自行车一级裁判员王钰鹏抗疫先进事迹

近几天防疫用品紧缺,他为多个社区捐赠口罩4000余个、84消毒液200斤、一次性手套11000个。得知四子王旗疫情发生后,为四子王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四子王旗公安局捐赠口罩1000个、一次性手套5000个。他还通过市红十字会为集宁区新体路办事处、虎山办事处、泉山街办永安社区、桥西街办回民社区送来酒精消毒液400斤。他还携手集宁国际皮革城为一线新闻记者、公安干警等一线人员捐赠口罩、牛奶等保障用品,为处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雪中送炭。

基层“疫”线——内蒙古自行车一级裁判员王钰鹏抗疫先进事迹

武汉为重灾区,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武汉运送物资。2月3日夜,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捐赠的60万斤土豆,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运输车辆。王钰鹏得知这一消息,经他多方联系,2月6日终于将第一批100多吨土豆顺利抵达武汉市。

基层“疫”线——内蒙古自行车一级裁判员王钰鹏抗疫先进事迹

这就是王钰鹏,一个有火一样热情的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他便倾尽全力去解决。一个慷慨解囊的退伍老兵,自费一万余元无偿捐赠。一个助人为乐的城市志愿者,哪里需要他便去哪里。一个尽职敬业的生态环保卫士,主动请战率先垂范。抗击疫情这些天他行程满满,在一线不停的奔波,他也有父母也有妻儿,但是他说,他要去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他也是工薪阶层,一万余元是个不小的数字,但他说,他想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抗疫的战斗还在继续,奉献的脚步不曾停歇,王珏鹏在战“疫”一线打头阵、当先锋,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为抗击疫情阻击战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朱国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