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人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宗教化,另一种是实用化,这样的观念让女人在婚姻里更多是一种身份角色的存在。


这是作为导演的张艾嘉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依然是以她女性主义的视角,关注时代背景下女人的心灵成长。

作为一名台湾演员和导演,张艾嘉对大陆家庭生活的呈现真实而又质朴,没有一点儿文艺腔,更看不到文化的隔离和疏离。她的作品不是审视生活,她是深度的参与并思考生活。我们感受到的,是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理性珍惜。

电影中的故事真实却又荒诞:岳慧英母亲去世后,她想把埋在乡下的父亲骨灰取出与母亲合葬,但遭到乡下阿祖的阻拦。阿祖17岁嫁给慧英的父亲岳子福,婚后半年村上闹饥荒,岳子福想进城闯一闯。这一闯,一直到96年躺在棺材里被运回来。

阿祖苦等了慧英父亲一辈子,也只是等到父亲的一具尸骨,这是阿祖来世夫妻团圆的期盼,她不能放手给了慧英。阿祖和慧英两人互不相让。

慧英的女儿薇薇和男朋友阿达慢慢理解了阿祖的苦衷。三代人的感情,在不断的叙说中发生着变化,阿祖终于放手“丈夫”的骨灰,与此同时慧英也打算把母亲的骨灰送到乡下与父亲合葬。

这是三代人的爱情故事,是三代中国女人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有传统和现代的撞击,有理想和现实的妥协,有自我的迷茫也有自我的探索。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01.阿祖,女性传统道德的祭品

阿祖一生的守候,只是为了妻子这个角色所带给她的身份价值。

①阿祖的婚姻家庭观:亲就是情

阿祖拿出“丈夫”岳子福写的信给薇薇看,每一封的内容都是寄钱贴补家用。薇薇告诉阿祖:“这些信是家书,不是那种爱的情书。您就忘了他吧,他这么多年都没有回来过,也没有照顾过您,他心里根本没有您。”

阿祖急切地辩解:“他多寄了五块钱让我做件袄。老爷子帮我找人做了件袄,我穿着,照了张相给他寄过去。你拍你拍,这上头都写着呢!你看呀,他没有少寄一分钱养家。”

传统的文化里—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阿祖的心里,一个男人从未停止过给自己家用,这不是“照顾”是什么?这个男人还不忘让自己买件新衣服,这不是“心里有自己”是什么?薇薇说“他把您当亲人当家人,这跟他和我外婆的感情不一样”,阿祖不懂,这有什么不一样。亲不就是情吗?不是亲人、家人,哪会有这份情!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②阿祖是传统道德的祭品

阿祖是乡村社会的传统女性。她嫁给了慧英的父亲,妻子是她的家庭角色,也是她的社会身份。甚至她的名字—岳曾氏,都是基于妻子这个角色才获取。

但是在阿祖的生活里,“丈夫”始终只是一个符号性的存在。他只是挂在墙上的一种文字,一种只有阿祖自己认识的家乡文字。丈夫的影像残存在她几十年前的记忆里,模糊到她甚至不认识照片里的“丈夫”。

当男人一去不回,一个没有男人、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靠什么在乡村社会立足?阿祖唯有恪守儿媳的本份,为公婆养老送终。这个本份,是她认可的道德,也是她在乡村社会获取身份仅有的途径。她不敢、也不能因为男人的“背叛”去背叛这个传统。

为公婆养老送终的道德操守,终为她赢得了登上族谱的“荣耀”,也为她迎来乡亲们对她身份的捍卫。村口的贞节牌坊虽然不是为阿祖所立,但是上面刻写的“坚徽节操、妇洁还兼、慈亲即是、杰振纲常”,是对老祖一生坚守的价值评判。那是社会对她身份的认可,那是她身为女人的价值所在。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③阿祖是被宗教化了的女性

阿祖一辈子靠一堆符号定义了自己。她没有体验过夫妻携手相伴的甜蜜,没有享受过为人母亲的美好,她只有一堆社会认可的标签。从慧英家回来,阿祖开始意识到自己捍卫了一辈子的这个“丈夫”是如此的虚无缥缈;当那张阿达P出来的合影被雨水浸泡,她终于明白,照片上的面容从来都不是属于她的“丈夫”。

她亲自监工送走了这个虚假的“丈夫”,一句“我不要你了”的告别是那么毅然决然。她送走的,是她曾经不幸的人生,她放下的,是她不再需要的执念。此刻的阿祖,迎来的才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此刻,她终于成了她自己;此刻,她终于只是她自己。

在中国的传统里,女人不仅是民族的生物性再生产者,还是民族文化的再生产者。她们似乎天然就是传统文化的监护人,她们总能以特有的文化方式营造一个‘家’”,再把这个文化背后的观念传递给下一代。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02.慧英,传统的捍卫者和批判者

惠英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她既捍卫传统,又批判传统。

①慧英的爱情婚姻观:有爱才有情

慧英感伤地念着父亲写给母亲的情书教训女儿:“比起你们那些电视上表态的节目,这叫真心相爱。”

慧英告诉阿祖:“我母亲是我父亲唯一的一个合法妻子,他们相爱结婚,然后互相照顾了一辈子,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对对方大声讲过一句话。现在他们可以合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您能够理解我这个做女儿的心意吗?”

父母的爱情是慧英理想爱情的样子,有爱才有情。母亲临终前喃喃的低语,慧英固执地解释为是母亲想要和父亲合葬。她见过父母一生的恩爱,她想让自己的理想爱情更加完美—生要同寝、死要同穴。她不能接受母亲被称为二房,在她心里,父亲和阿祖结婚没有半年就离开家了,没有什么爱不爱的,因此她要尽对父母的孝道,要让她眼里的爱情有一个最圆满的结局。

她一方面感慨贞洁牌坊后面女人的艰难,另一方面又无视阿祖作为女人痛苦的一生。她用孝道的传统捍卫她理想的婚姻,却又反抗着传统认可的阿祖的婚姻。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② 慧英的身份危机

在三代人中,慧英的身份角色是最全面的,她是父母的女儿、薇薇的母亲,老尹的妻子和学生的老师

年轻时,她以天子骄子的身份等待军人出身的老尹,然后又说服自己的父母接受老尹,这是一场让她充满优越感的婚姻。可老尹的唯唯诺诺让她失望,她渴望一个像父亲那样会说爱的男人。

作为母亲,女儿并不认可她;做为妻子又发现老尹和邻居王太太打情骂俏,处在更年期的慧英不能不焦虑,不能不恐慌。

当这两个身份岌岌可危,她更不愿失去教师的身份。即将退休的她一脸冷漠地告诉试图和她告别的学生:“谁告诉你们这是最后(的教师节)?”她在会议上跟同事强调:“现在经验又丰富,小孩都大了,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这个时候退休我觉得真是浪费了。”

看着迟早都要离开家的女儿、令人失望的丈夫、还有即将就要失去的职业,

这一系列依附于他人的身份游离和不稳定加剧了她的恐慌。对“丧失”的恐惧让她愈发的想要控制。老尹告诉女儿“你妈她那是害怕”,一语道破慧英的身份危机。

她想通过合葬父母证明她做为女儿的孝道,重新彰显她在家庭中的价值;她想通过退而不休的社会身份,继续保证她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03.薇薇,爱情婚姻的迷茫者

对于薇薇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相爱就要相守,为爱就要勇于追求。因此她不理解为什么阿祖不去城里找外公?她不理解阿祖明知道外公娶了外婆为什么不改嫁?她替阿祖不值,埋怨自私的外公耽误了阿祖一辈子,可为何如此巨大的痛苦委屈阿祖又不愿说出来?

薇薇是娇生惯养长大的一代,她自我、任性、我行我素。她急于寻求身份的独立,因此讨厌妈妈对她的过度管控,想方设法脱离父母搬出去住。明明是经济上依赖于父母才导致的不独立,却被她解读为是妈妈不允许她独立。一方面她认为婚姻只要两个人相爱就行,她可以偷出户口本去领结婚证;另一方面她又困惑于阿达没有一点儿存款,她对阿达撒娇说“你养我”时的那份迟疑,是她对自己在这段爱情中自我的迷茫。

阿祖是她的姥姥,也是她的节目素材。她想探究阿祖一辈子守候的真相,即是她作为女性的好奇,也是她的职业需要,她对自己在这件事情当中的身份也是模糊的。阿达质疑电视台节目的动机、更质疑薇薇出卖家庭隐私的行为。这些质疑不断增加着她的惶恐,也加剧着她的自我怀疑。

和阿达领证时遗漏在家的身份证虽然不是她有意为之,却恰恰说明了她还不具备走入婚姻的能力。她还不理解婚姻所需要背负的责任,她还不知道自己在感情当中的位置,她还不明白如何完成该有的角色。她流着眼泪告诉要去北京的阿达“我不会等你的”,又充满迟疑地告诉妈妈她要等阿达一辈子,可是“一辈子到底有多久”。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04.爱情,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取舍;婚姻,不同的时代却有相同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或者个人,是关系中的自我或个人,作为“角色”的人,往往超越了作为某种性别的人,性别的差异总是以各种方式与社会角色融为一体,男人和女人因此有了不同的选择。

① 爱情和婚姻,永远不会是男人的枷锁

在阿祖的生活里,丈夫只是一段寄钱养家的记忆,是一个挂在墙上的名字,是一堆叶落归根的尸骨,一个隐形的人却如提线木偶般操纵了阿祖的一生。

在慧英的生活里,老尹是一个被动的存在。他真心感激慧英当年选择自己并且善待自己的父母。他对慧英的爱情表达是服从和默默的关怀,他用隐忍成就了慧英的妻子身份。

在薇薇的爱情里,阿达是自主的。原本要去北京的他,可以因为对薇薇的爱情选择留下;他坦坦荡荡地帮助作为发小的单亲妈妈;他毫不犹豫地指责薇薇对阿祖太残忍,质疑薇薇让阿祖上电视的初衷。他不是为爱迷失的男人,爱或不爱,都是他主动的选择。

波伏娃说:男性是自主的人,女性是不能自主的人;男性的参照物不是女性;女性是附属于人的,是与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

不论是外公还是老尹和阿达,他们都以自己的男性身份矗立于世。他们没有在身边的女人身上寻找身份认同,而是把眼光投向了外面的世界

外公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老尹则告诉慧英:我自己肯定是要出去,有你在最好,你要是不去我就自己去。阿达对薇薇说:很多事情如果你不去做就没有机会了,我在北京安顿好了你就可以来找我,随便你,想不想来都行。

男性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的主体,而且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实行男权统治。因此男性在向外探索时是没有一丝游疑的,他们无需用婚姻证明自己的存在,更无需用一场婚姻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② 女人的爱情和婚姻,始终需要一份“权力”的认证

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正如《第二性》一书中的那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而为女性而变成女性的。

阿祖和惠英,都在给自己认可的感情寻找一份权力的支撑和认同。

阿祖有传统社会习俗这个隐形权力的支撑。村民们告诉慧英:“你爸你妈合法不合法,那是你们城里的事,在我们这里,就认阿祖。她替你爷爷奶奶养老送终,族谱宗祠上写得都是她的名字,你要说她跟你爸没有关系,那怎么可能呢?”

在父母的关系上惠英则寻找法律的认同,她费尽心力开具街道证明、单位证明,给已然亡故的父母开出了结婚证明,充满了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她自己的身份恐慌,是隐忍了一辈子的老尹一番深情的告白,才让她重新找回了自己作为妻子的价值,让即将退休的她有了未来生活的方向。

薇薇也逐渐认识到不被父母认可的感情似乎寸步难行。她没有能力像阿祖那样用一辈子的等待证明自己的爱情,她已经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婚姻离不开父母的庇护。

女性不是独立的个体,相对于男性,女性是附属的、非自主的、被决定的。女性总是被置于某个特定的人伦关系中,作为与男性相对的某个社会或家庭的角色出现。在男权主宰之下,在男权文化构建起来的主体性之中,女性总是习惯性地寻求身份的认同。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③爱情,永远不是婚姻的唯一内容

阿达的离开,是他和薇薇都已经认识到,婚姻里并不仅仅只有爱情。

阿祖不懂爱情吗?当薇薇问阿祖自己的男朋友是不是很帅,阿祖的脸上浮现出少女般纯真的表情。当薇薇告诉阿祖因为妈妈不会同意自己找的男朋友,戏虐地说“要不我跟他私奔吧”,一声不吭的阿祖突然铿锵有力地回应了一声“好”。

阿祖没有得到过慧英爸爸的爱情,却依然守候了一辈子,因为传统社会的婚姻基础不是爱情而是经济。对于一个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农村妇女,她只能依附于这样的婚姻。能否养家是好男人最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因此阿祖才愤怒地去拧那个说男人“背叛”自己的女记者。在她心里,养家一辈子的慧英爸爸是当之无愧的“丈夫”。

慧英是受人尊敬的教师,她和作为驾校教练的老尹有身份和经济的社会认同差异,因此她在家庭里可以对老尹意气指使。薇薇只看到了妈妈对爸爸“不讲理”,她没看到妈妈“不讲理”的资本是什么。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写信告诫准备为了女朋友放弃事业的侄子:你可以做你自己的决定,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这女孩儿是你一生唯一最爱的话,那么我以一位统计学家的身份告诉你,世界上两个唯一最爱的人,相遇的机会是零。

家庭生育和养老职能的社会化,女性经济的独立性,使得婚姻的经济属性大为降低。但是婚姻制度毕竟是经济的产物,是男女两个经济体的结合,像办企业一样去经营家庭,才能收获有质量的婚姻。要让婚姻里的两个人走完一辈子,仅有爱情是远远不够的。

《相爱相亲》: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结语

婚姻不是轻松的事情,不论是空等了一辈子的阿祖,还是埋怨指责了一辈子的慧英。

年轻一代应该明白,如果想要在自己衰老的时候,还有一个人陪伴在身边看夕阳,就一定要收起不愿意对婚姻付出的想法,然后货真价实地找一个有同样想法的人好好经营。但是即使这样,未来也仍然有很多变故。

总之,真的要用一辈子,才能明白什么叫相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