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用权谋巩固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龌龊人品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满腹权谋之人,他凭着这满腹的权谋在江湖好汉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最终成功地把自己推上了梁山之主的宝座,成为无可争议的人生赢家。宋江的权谋在和晁盖争权夺利时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宋江用权谋巩固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龌龊人品。

宋江用权谋巩固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龌龊人品

宋江

1、宋江与晁盖关于“杀不杀黄文炳”之争,让自己的权谋初露锋芒

当初,晁盖挑头劫了生辰纲被官府通缉追捕,宋江冒着风险偷偷给晁盖通风报信,让晁盖得以顺利逃脱官府的追捕,上了梁山落草为寇。此后,晁盖念念不忘宋江的救命之恩。所以,当晁盖听闻宋江在江州有性命之忧时,二话不说就带人赶赴江州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晁盖和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救出宋江,正准备立时带着宋江赶回梁山时,宋江却幽怨地央求众人先帮他杀了黄文炳,为他报了这切齿之仇后,他再跟着众人上梁山。这时,关于“杀不杀黄文炳”一事,宋江和晁盖的意见发生冲突:宋江坚持要先杀了黄文炳再上梁山,晁盖认为先上梁山,日后再伺机回江州杀黄文炳为宋江报仇。

晁盖认为此番劫法场救出宋江靠的是偷营劫寨的奇袭,对江州官府打了个措手不及,才得以救出宋江。倘若再用这个办法奇袭江州官府,必然无效,因为官府吃了一次亏必然有所提防,不如先回梁山,日后带着吴用、公孙胜和林冲、秦明等更多精英,率领大队人马再来江州复仇,那样也更有把握。

但宋江不认同晁盖这个说法,他认为现在正是下手的机会,因为江州官府被奇袭打蒙了,还没回过神来,还来不及准备应对新的情况;倘若先回梁山,日后便再也没机会回江州报仇了,因为一是路程太远,二是江州官府必然会加强防范,严加防守。

晁盖和宋江分别亮出自己的说法后,很快,宋江的说法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拥护,身为梁山之主、为救宋江亲冒大险浴血奋战的<strong>晁盖的意见被人无声地否掉了,众人都听从宋江指令,为杀死黄文炳做各种准备,<strong>晁盖被边缘化了,不得已,他只有和众人一样,沦为给宋江打下手的帮手,听从宋江的调度。

<strong>这是宋江与晁盖的第一次争锋,宋江的权谋初试锋芒,就让宋江轻松打败了晁盖,让晁盖作为梁山之主的气场在宋江面前荡然无存。

宋江用权谋巩固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龌龊人品

晁盖

2、宋江与晁盖关于“谁当梁山之主”之争,让自己的权谋初战告捷

宋江在众人鼎力相助下,不仅杀了黄文炳一家四五十口人,还活捉了黄文炳,让李逵操刀活剐了黄文炳,宋江大仇得报,这才心满意足地跟着晁盖上了梁山。

一上梁山,马上又遇到一个大问题。晁盖义气深重,虽然此次他亲自率人赶赴江州劫法场救出宋江,但他内心依旧念念不忘当初宋江为他通风报信的恩德,他始终认为如果不是宋江通风报信,他们当时一行七人都会被官府捉拿而丢掉性命,也就没有今日梁山如此声势之众。所以,晁盖诚心诚意地推举宋江取代他做梁山之主。

或许,有读者会怀疑晁盖此举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之举,还是仅仅只是一场作秀?其实,我们从晁盖放弃东溪村保正之位,听从吴用等人言语挑头劫了生辰纲,就可以看得出晁盖不仅义气深重,而且胸无城府,是个耿直、真诚的草莽英雄。

宋江对晁盖的提议不敢接受,因为宋江满腹的权谋,让他非常清楚自己初上梁山怎么能喧宾夺主,在没有任何功绩和威望的情况下,就取代晁盖做梁山之主呢?如果真的听晁盖的话,他取代晁盖做梁山之主,何以服众?宋江并不是没有野心,不想做梁山之主,只不过是时机不成熟,倘若勉强做了梁山之主,只会适得其反,宋江才不会这么傻呢。

但宋江在这里使出了非常阴损的一招:把梁山跟随晁盖的旧头领(九人)坐一边,跟随他的新头领(二十七人)坐另一边。这么一分,导致什么结果呢?<strong>人数更少的旧头领依旧听晁盖的,而人数足足是旧头领三倍之多的新头领则听宋江的,这就为日后宋江在人心和实力上盖过晁盖埋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

<strong>此番关于“谁当梁山之主”之争,其实是宋江和晁盖的“让”,通过这个“让”,从表面上看,宋江既在梁山众人面前显示了他的识时务,又显示了他的高风亮节;但从实际上看,宋江通过这个“让”,为自己日后在梁山形成盖过晁盖的实力埋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宋江的权谋在上梁山之时就初战告捷。

宋江用权谋巩固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龌龊人品

黄文炳

3、宋江与晁盖关于“斩杀杨雄石秀”之争,让自己的权谋收获满满

宋江初上梁山之时,晁盖诚心诚意提出要宋江取代他做梁山之主,宋江执意不肯,晁盖无奈,只得让宋江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也就是让宋江做了梁山的二把手。宋江是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梁山并不是来混日子,也不是来避难的,而是把梁山作为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这就决定了宋江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比晁盖更能深谋远虑。

宋江是如何把梁山作为自己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呢?他的想法是先通过不断对外作战,让梁山获取日后发展壮大所需的大量物资和钱财,锻炼和提升梁山好汉对外作战的能力,借机招贤纳士,壮大梁山干部队伍,打出梁山的赫赫威名,让朝廷感受到来自梁山的巨大压力。

朝廷感受到了来自梁山的巨大压力之后,必然派兵征剿梁山,宋江只要打败朝廷征剿梁山的大军,就能迫使朝廷改变对梁山的策略,由征剿改为招安。宋江就可以率领梁山众人名正言顺地归顺朝廷,梁山众人就可以由草寇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宋江的远大人生抱负到此可以得到完美实现。

所以,宋江需要的是大力招贤纳士,但凡来投奔梁山的好汉,宋江都待为上宾。而晁盖则不同,他始终抱着“兄弟大义”,尤其是他做了第二任梁山之主后,不论对外交往还是吸纳江湖好汉上山入伙,晁盖都把兄弟大义摆在了第一位。

当杨雄和石秀前来投奔梁山,晁盖听闻他们和时迁在祝家庄客店偷鸡摸狗的行径,感觉有辱梁山的兄弟大义,便要手下先斩杀杨雄和石秀,他再发兵攻打祝家庄。宋江见状赶紧劝阻晁盖,认为正可趁此机会发兵讨伐祝家庄,趁势还可以为梁山争得三五年的粮草,又可为梁山洗刷耻辱。

<strong>此番“斩杀杨雄石秀”之争,对于来投奔梁山的杨雄和石秀二人,晁盖要斩,宋江要留。晁盖眼界限于狭隘的兄弟义气,反倒失去梁山众人的心;而宋江着眼于梁山发展大局,大把大把收获人心。这一番争锋,晁盖又完败给了宋江,宋江的权谋在此番争锋中收获满满。

宋江用权谋巩固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龌龊人品

杨雄

4、宋江与晁盖关于“谁去打曾头市”之争,让自己的权谋功德圆满

宋江初上梁山时,晁盖诚心诚意提出要宋江做梁山之主,而宋江则认为自己时机不成熟,坚决不愿接受晁盖的提议,因而做了梁山的第二把手。宋江拒绝接受晁盖当初的提议,并不是说宋江没有做梁山之主的野心,只不过是他敏锐察觉到了时机未到,他需要的是时机成熟后,自己水到渠成地做梁山之主。

而这里所说的“水到渠成”,则正是宋江上了梁山之后的所有努力:每逢梁山对外作战,晁盖想要亲自领兵下山,宋江都以他是梁山之主,怎可轻动为由拒绝了晁盖,每次都是宋江领兵下山作战。久而久之,宋江通过多次作战和众位头领建立了铁血感情,也在众人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和声威,同时大批优秀人才都是通过宋江加入梁山,宋江的跟随者声势越来越浩大。

与此同时,梁山每逢大事,但凡晁盖提出自己的意见,总是被宋江或者吴用等人以软钉子的形式驳回,而只要宋江提出意见,吴用以及花荣等人总是立即大声附和。慢慢地,宋江领导下的头领声势越来越壮大,而晁盖则始终只有上梁山之初的那一二十名头领追随着他。

晁盖越来越被宋江架空,就是连段景住这样的盗马贼都只知梁山有“及时雨”宋江,而不知梁山有“托塔天王”晁盖,这让晁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知道再这么下去,他这梁山之主就成了傀儡了。晁盖便借着曾头市挑衅梁山之机发作,执意要亲自领兵下山讨伐曾头市。

宋江又像从前一样劝阻晁盖,这回晁盖死活不肯接受宋江的劝阻,在对曾头市的敌情没有任何了解,自己没有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连军师都没带上,就心急火燎地带着二十名头领,点了五千人马直接杀奔曾头市。满腹权谋的宋江见晁盖如此孟浪、草率、急躁,隐约预感到晁盖此行将凶多吉少。

<strong>此番“谁去打曾头市”之争,倘若宋江争赢了,又多了一次建立战功和壮大声威的机会,于宋江有百利而无一害;倘若晁盖争赢了,宋江看得出,以晁盖如此孟浪、草率、急躁,别说建立战功,只怕还有性命之忧。这一番争锋,晁盖不仅再次完败给了宋江,他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让自己的人生就此草草画上句号,而宋江则成功地让自己的权谋功德圆满,不久,在众人强烈推举下,宋江名正言顺地取代晁盖,成为了第三任梁山之主。

宋江用权谋巩固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龌龊人品

石秀

结语:宋江用权谋巩固了自己在梁山的地位,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龌龊人品

宋江凭借自己满腹的权谋,一路上披荆斩棘,由一个戴罪之身的纹面小吏,以梁山为人生舞台,大展拳脚,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赢得了无人能及的声威,牢牢巩固了自己在梁山上的地位;与此相应的是,晁盖则在宋江的权谋之下,声势和地位越来越衰弱、颓败,以致最终迷失自己,在草率领兵征讨曾头市时,被毒箭射中,当晚毒发身亡。

<strong>宋江在梁山上以二把手的角色,凭借卓绝的权谋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赢得了无人能及的声威,牢牢巩固了自己在梁山上的地位,使自己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胜利者。但在胜利者光环的背后,则暴露出了宋江的龌龊人品——把梁山之主晁盖玩弄于鼓掌之间,逐渐架空晁盖,并且最终促使晁盖“自取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