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极:心匠自得为高


登峰造极:心匠自得为高

米芾曾有言云:「心匠自得为高」,一语道破艺术创作的天机。艺术境界的显现,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有三层次:“格”是映射人格的高尚格调,“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宗白华 《美学漫步》)

陶瓷之美,究竟美在何处,是陶艺形体之优美,还是美在釉衣百变的外象?亦或是陶瓷艺术所散发出来的意蕴,强烈的与我们心灵互相契合?何志隆结合了金、木、水、火、土,以诚挚的情感,用热情与生命努力追索,他素胚进,满釉出,成功地造就亮眼的「翡翠青瓷」,三种层境的呈现,将登峰造极的青瓷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


1

「格」

远在台东一小时车程的「泰源幽谷」,这里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幽静而空灵,敲响了每一艺术行者的心弦,催生着艺术心灵的诞生。人在忘我的瞬间,进入「静照」的场域,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俗暂时的绝缘,这需要一点「觉心」,静观万象,邂逅光明璀璨。

对何志隆来说,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静观是充实的、是内省的、是自由的,在这动人的「泰源幽谷」里,他慢慢地体会老庄的「无待」与「神游」,让生命进入纯粹与空灵。一颗空明的觉心,能容纳万境,心纳百川。当灵气往来,生命就像飞跃的灵魂,多年的苦思和努力,期待「翡翠青瓷」的诞生。


登峰造极:心匠自得为高

魏晋南北朝美学家宗炳提出「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和「万趣融其神思」的思想概念。这种多层次的感悟美学,梳理了何志隆的艺术创作的方法,让其神思无空间之隔、无时间之限。

何志隆的感悟美学,从担任监所教诲工作到与大自然的相结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影响所及,使作品的展现,呈露出晶莹剔透、古典质朴、宁静典雅的特质。这无非是一个人对世间、对万物的感悟深化的必然结果。

登峰造极:心匠自得为高

如他所言:我们要懂得敬畏大地,这个宇宙中、冥冥中绝对有一个万能的主宰,人只有在歉抑自己的时候,才能够放眼去体会、去观看、去珍惜,懂得去爱。

此为造器者之「格」,亦是翡翠青瓷之「格」。


2

「气」

何志隆的柴烧,是将未上釉的素胚经高温窑烧,在温度的升降间掌握其中的液化、汽化、固化、瓷化、结晶化的过程。

木材燃烧所生的落灰,经过气流漂浮,一层层的覆盖在胚体上,形成层次丰富,细致像水晶般的开片及冰裂,这就是神秘亮丽的翡翠青瓷。它有精彩的平面开片、立体的冰裂和光影通透的高贵容颜。相较于中国三四千年前用落灰烧出「原始青瓷」,「翡翠青瓷」的纯粹、亮丽、通透的卓越容姿,绝非汉唐的原始青瓷所能比拟。


登峰造极:心匠自得为高

传统「原始青瓷」的器形越大,其开片与冰裂一定偏大,但植物灰釉所烧出来的翡翠青瓷突破改变了这样的惯性,它的开片与冰裂像人体皮肤一样细小而细腻。

何志隆用柴烧素胚入窑,成功地以全釉出窑,他以这种独特的肌理语言,展示陶艺艺术的非凡。


3

「情」

翡翠青瓷作为思想和视觉表现的载体,已然传递出超越物象自身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观赏他的作品,感受到的,非仅仅是陶瓷外貌,还可以感知这种来自天然灰釉,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结合泥、火、水以及人类的意志情感,拓展宽广的审美范畴。


登峰造极:心匠自得为高

何志隆的达摩系列,结合了禅意,将陶瓷的形体和釉面走向趣味化。其上的彩釉,淡雅含蓄、空静轻盈,色如豆青,写意的达摩,简朴、自然、空寂、孤高。它不但体现了灿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永恒,更营造了禅宗里的「物我两忘,梵我合一」的境界,如文学家苏东坡的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寄,他日如何举似人。」天地悠悠,历史长河,这是性灵交融的活生生的精神产物。

数十年的寒暑,读尽人间多少事,此起彼落的人生节奏,正如何志隆的血流脉动,他的感悟,都在充满逸趣、富有哲理的达摩系列作品中完成。佛陀妙音遍及自然法界,潺潺流水,一如生灭之吟唱,时空长河中的佛陀说法声,引导着你我的静心体会。


登峰造极:心匠自得为高

月行空无迹,船过水无痕。无住于心,「无明」来之又何妨。人生需要尽情,何志隆总是以欢愉的心情、旺盛的企图心,用感恩之心,追索无边无际的艺术心灵,回归真纯的自我本体。一刀一斧、一土一窑,映照了他对薪火、对土壤的深度情感,数十年的艰辛创造,他的陶艺作品已经不是普通的陶艺,它还连结了文化传承、人生哲理以及深沉的感悟与炙热的情感。


/

/

参考文献:

宗白华,美学漫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