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少年都不贱》:透过友谊,张爱玲从3个年龄段剖析人世沧桑

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她想。那些到了恋爱结婚的年龄,为自己着想,或是为了家庭社会传宗接代,那不是爱情。

——《同学少年都不贱》

《同学少年都不贱》是张爱玲的遗作,之所以成为遗作,是因为此小说是在她去世以后才出版的。

作品成书于1973年到1978年之间,2万字不到,写的是教会宿舍的女生赵珏和恩娟两个人的友谊。从同学少年到沧桑中年,两个人在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后都发生了很大地变化。作者抽取了少年,青年,中年三个画面,通过人物的心理,境遇,心态来展现友谊的变化,人世沧桑。

当我看完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内心是震撼的。不单是因为这部作品相比于她的其他小说,在题材的开拓上有了更深入的探索,把当时的风云变幻的背景写出来,如:原子弹,红卫兵等,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小人物。

更因为这部作品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现实,一种不愿意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那就是我们在同一个起点起飞,而总有同学飞得高飞得远。而我们所称赞的纯真友谊也在这种高远中越来越远。

现在,我们就从少年美好的友谊,青年友谊的话不投机,到中年友谊的终结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境遇、心态、心理地变化,从而剖析沧桑人生。


《同学少年都不贱》:透过友谊,张爱玲从3个年龄段剖析人世沧桑


1

同学少年之间的情谊: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单纯而美好

少年同学的情谊是最值得人称赞的,也是最让人怀念的。故而在赵珏心中,与恩娟的少年情谊充满了温情。

在她的记忆里,恩娟家境不好,母亲去世,父亲有另外一个家,而她外貌上是丑小鸭:单眼皮,小塌鼻子,太胖,加上丰满的乳房,整个看上去就是一个中年妇人的体型。

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境不好的丑小鸭,却是赵珏心目中唯一的朋友。故而,除开她丑小鸭的外貌,赵珏看到了她很多优点:人缘极好,入校第二年就当选级长。说话声音不高,歌喉却又大又好,还有喜剧天才的天分。长辈对她的评价都是赞不绝口,称赞其又稳重大方能干,待人亲热又得体。恩娟自己也很努力,顺利的考上了圣芳济大学。

那个时候的友谊是真挚的。赵珏家境好,经常有佣人送来点心和换洗衣服,她也借助自己的优越条件帮同学带吃的东西。

而恩娟在赵珏因为家里不让读书而要她嫁人时,恩娟去看了她,并且劝她,还陪她散步。

这个时候的她和她,真的是友谊万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着共同度过难关。赵珏也经过自己的反抗,终于在第二年也考上了圣芳济大学,不过比恩娟低一个年级。

《少年同学都不贱》用温情的笔调写出了两个同学少年的情谊,两个人虽然有过意见,有过波折,但是她们依然心怀美好,对彼此保持着最真挚的同情和善良,对未来也保持着最美好的憧憬。

从种种细节来看,她们的友谊很真实,很朴实,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这种能感觉到的温情友谊,也是张爱玲心目中的希望之光。


《同学少年都不贱》:透过友谊,张爱玲从3个年龄段剖析人世沧桑


2

同学青年之间的情谊:当境遇发生改变,希望之光也会越来越弱

战后,恩娟回到上海,见了赵珏。此刻的两个人,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恩娟大学毕业就结婚了,嫁给了犹太人汴,并且还有了孩子,生活状态从恩娟的回答中就知道过得非常地好,而且本人已经从过去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而赵珏还差一年没有毕业,一个人在跑单帮,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比较辛苦。而且她的风评也不是很好,传说她结识一个结了婚的高丽浪人,谣传她下海做了舞女等等。不管结果如何,两个人的境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恩娟结婚后,过上了众人羡慕的幸福生活,而赵珏因为家里的原因,一个人还在苦苦支撑着。

我们来看恩娟的打扮:

她穿着最高的高跟鞋,二蓝软绸圆裙——整幅料子剪成大圆形,裙腰开在圆心上,圆周就是下摆,既伏贴又回旋有致。白绸衬衫是芭蕾舞袖,衬托出稚弱的身材。眼镜不戴了,眼睑上抹着蓝粉,又在蓝晕中央点一团紫雾,看上去眼窝凹些,二色眼影也比较自然。脑后乱挽乌云,堆得很高,又有一大股子流泻下来,悬空浮游着,离颈项有三寸远。

而当赵珏看见她这身装扮,原本以为自己读大学已经学会了打扮,但看见恩娟,自愧不如。

接下来两个人的交谈中,表面上看没什么,实际上,两个人在互相较劲,而恩娟不由自主流露出那种“少年得意”的劲,就连赵珏的姨妈都能感觉得到。

举例来说,赵珏说恩娟瘦了,变好看了。

恩娟的回答:被孩子拖累的,住得挤,白天忙,晚上老是睡不够。后来她邀请赵珏去她家的时候又说了句,还是我家地方大一点。

赵珏说,好容易又有电影看了。错过了多少好片子,你们在内地都看到了?

恩娟回答,我们附近有个小电影院,吃了晚饭就去,也不管它什么片子

赵珏问恩娟他们夫妻有没有交流?

恩娟回答,交流少,但是性生活和谐。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赵珏之所以会问,是出于对好友的关心,毕竟,有几年没有见面了,想要了解彼此的生活,也不足为怪。但恩娟的回答,有时候我们自己在头脑中过一遍,就会明白,她话里有话,其实就在炫耀自己。

赵珏的姨妈听了出来,赵珏自然也听了出来,故而,越往下聊,越尴尬,越话不投机。后来,赵珏想去美国,问恩娟,而恩娟尽职而有距离的回信,也让赵珏明白,两个人的友谊已经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原因,在我看来,一个是思想观念的不同,就好像在爱情方面,赵珏不在乎对方是不是已婚,她认为感情不应当有目的,也不一定要有结果。而恩娟却不这么认为,说,你倒很有研究。

其实,恩娟思想观念符合大众的标准,结婚生子有一个温馨的家,而相对于赵珏的这种想法来说,在人群中她就是个异类。就好像现在对于很多女性不结婚不生子一样,大众给以的不是理解,反而更多的是看怪物的眼光看人。

还有一个原因是赵珏的不通人情世故,而恩娟表现得更为圆滑些。比如赵珏给她儿子的后背盖张报纸,赵珏把它当笑话讲给她听,恩娟明明不喜欢,却一直都没有说出来。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在一个通人情世故的人眼中,可能就有点对牛弹琴呢。

故而,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人的友谊的疏远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张爱玲在以前的作品中,总是以俯视的视角来看笔下的人物,对其进行冷静的解剖和漠然的嘲讽。而在《少年同学都不贱》中,无论是对于恩娟的得意,还是对于赵珏的失意,或者是两个人之间微妙的心理变化,张爱玲都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漠然的嘲讽,而是用白描的手笔写出一个真实,而这份真实,更让人感觉到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同学少年都不贱》:透过友谊,张爱玲从3个年龄段剖析人世沧桑


3

同学中年之间的情谊:友谊终结的背后,是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一二十年后,两人再次见面。见面的原因是赵珏离异,丈夫要回大陆,而自己没有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知道恩娟的丈夫在美国政府内阁,想着能够帮忙找一份工作。

故而,赵珏从恩娟的父亲处要了恩娟的地址,写信给对方,希望对方帮忙。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估计很多人要说赵珏天真,一二十年未见面也未通信的同学少年,去请求对方帮忙,这不是笑话吗?

而从赵珏这边来说,她之所以请求恩娟的帮忙,因为从少年开始,恩娟就是她唯一的朋友,而这么多年来,估计一直都是,要不然,她不会开这个口。

恩娟对于这个少年同学,她是不信任的。而这种不信任,是最后断送两个人友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二十年后的恩娟,

张爱玲用了“惊艳”“全身名牌服装,通体熨帖”“四五十岁的人,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等来写出恩娟飞黄腾达地变化

而赵珏,张爱玲用少有温情和宽容来描写她的悲剧人生。

比如赵珏发现丈夫的出轨:在汽车门上的口袋里发现一条尼龙比基尼衬裤,透明的,绣着小蓝花——勿忘我花,偏偏忘了穿上。以后她坐上车就恶心。

赵珏与其丈夫的分手,她是这样写的:人是天生多妻主义的,人也是天生一夫一妻的。

对于赵珏目前的情况,用恩娟的一句话来概括:你倒好,撑得住,没神经崩溃。

两相对比,可以看出,赵珏和恩娟的境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飞黄腾达,一个贫穷困顿。而她们的友谊呢?

看上去好像还在,对于赵珏要帮忙一事,恩娟特意跑了过来。但其结果,恩娟对于赵珏的询问是否认识司徒华等,恩娟含糊漫应;而同时恩娟的飞黄腾达则使赵珏自惭形秽。她虽然在感情上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功利的干扰而拒绝司徒华从而失去了工作,但人是活在社会中的,没有金钱的困窘让她活得小心翼翼,而又对自己的悲剧无能为力。

《少年同学都不贱》很好的捕捉到了她内心的变化和自尊的拉扯。为了找工作不得不拉下脸面,却又不愿意真正的放下。而这种故事真实得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一样,而这种真实同张爱玲晚年的生活不无关系。有人说,张爱玲之所以没有在生前把这部小说出版,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自己的隐私。

这让我想起张爱玲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也是几经周转反复,最后还是没有在她生前出版,而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小说和真实生活大部分重叠了。

文章的最后,赵珏和恩娟后来再也没有联系过,她们的友谊至此画上了一个句号。看上去是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说到底,人生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我们远去的,不只是朋友,还有亲人,而我们唯一能拥有的,只有回忆,还有停留在头脑中对美好记忆的重组和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