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衛點贊,搶先一步給新冠病毒疾病正式命名,防止西方在名字上動歪腦筋

據光明網2月12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日前宣佈,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疾病被官方正式命名為"COVID-19"。他特別解釋了取名的方式,不能有指向性,還要容易讀懂,並且要防止名稱的不準確和汙名化使用,而這個新名稱就此應運而生了。西方先前在疾病命名上有過不光彩的先例,打歪主意,涉嫌搞地域攻擊地域歧視。

為世衛點贊,搶先一步給新冠病毒疾病正式命名,防止西方在名字上動歪腦筋

2019年末,當時"不明原因肺炎"出現於武漢,後被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就此暫時將該病毒定名為"2019-nCoV" (2019新型冠狀病毒)。不過由於該單詞顯得冗長又難以發音,導致國外媒體轉而使用其他名稱,來稱呼該病毒。

而"COVID-19"這一名稱,該詞可拆分為"Co"、"Vi"和"D",意思分別代表為"冠狀"、"病毒"和"疾病",19則代表疫情發生的2019年。相比起來後者則更加簡略易懂一些。

為世衛點贊,搶先一步給新冠病毒疾病正式命名,防止西方在名字上動歪腦筋

不過不要小看這給病毒疾病的起名,一旦命名不當,將起到不可想象的嚴重後果,此前就已經有過類似的教訓。在2009年H1N1病毒肆虐的時候,該病毒疾病被起名為"豬流感",雖然該病毒是通過人際傳播而不是通過豬傳播的,但還是出現了中東國家埃及將全國的豬宰殺,而招致了當地食用豬肉的少數民族強烈抗議的一幕。

而在2015年流行的被稱為"中東呼吸道綜合徵"的MERS病毒導致的疾病,也引發過極大爭議,還由此導致了國際上對中東民眾的歧視現象,病毒疾病的起名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及倫理道德問題,也是逐漸被人們所重視,此次世界衛生組織,在疫情發生後的快速定名,可謂是極具建設性的重大意義。

為世衛點贊,搶先一步給新冠病毒疾病正式命名,防止西方在名字上動歪腦筋

此前國際上已經設立了一個給各類病毒命名的專門機構——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開始時從生物學角度為病毒分門別類定名,後來則漸漸考慮到了語言學等領域的範疇,並定下了一些基本原則,顯示了國際上對病毒命名的逐步重視。

美國有相關健康學者表示,雖然眼下都將注意力放在了應對疫情上,但病毒疾病的命名工作也是不容怠慢的,沒有正式名稱導致了一些不準確的表述氾濫,而這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隨著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正式定名,全球可謂在抗擊病毒的這場戰役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隨著對該病毒的逐步研究和了解深入,我們也相信,中國也將贏得這場疫情攻堅戰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