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的最不負責的一句話是什麼?

燕子找家


最不負責的一句話就是沒有你,我會更好。這發生在任何人的關係中,以夫妻為例。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是兩個人的事兒,絕不是一方單獨而發生。這句話否定了兩個人之間的所有的恩愛和過往,讓有一方強烈的感覺到了,自我的否定人生,人生不怕分分合合,缺怕過往抹殺過往所有的恩怨是非。會造成強烈的不安全感否定感和自我懷疑中。這一句的不負責任,造成對方心理的創傷大於生活中的痛苦。人生的過往讓自我懷疑失落沮喪,讓他終其一生要負重前行。這句話讓他在以後的生活中,沒有自信,沒有情趣,深深地懷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否定。沒有你,我過得很好!痛苦😖夫妻關係父子關係朋友關係都是來源於肯定來源於幸福,但是這句話就讓你們嚴重的對你們這段關係造成的困擾持續,大家在張嘴說話時口吐蓮花,對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對他人不要過高奢望,不要高看了,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位置,也不要低估了,自我的價值。錯誤可以挽回人情可以淡泊,請不要否定你發生的每一件事,他都是一種成長,他讓你歷練磨難。在你無論如何的關係中給予感恩和感謝,留存最美好的印象。給予肯定肯定。


北京活久見鄭媽


說一下我弟媳吧,弟第有兩個孩子,由於弟弟在外地工作弟媳在家出軌了,兩個孩子不管不問讓我媽帶著,大侄子上4年級,小的上三年級,我媽就是個農村老太太,大字不識幾個教不了孩子,弟媳自從出軌之後就住到了南方家裡,我媽給弟媳打電話讓她回家教教孩子寫作業,我媽說孩子不會光哭,弟媳氣沖沖的說“哭就讓她哭”,作為一個母親說這話是不是太不付責任了


笑笑和果果


就是特朗普那句把本來是新冠病毒說成“中

國病毒”!這是最不負責任的邪惡之說!喪

盡天良之說!顛倒黑白之說!


廣法居士


我聽到過最不負責任的一句話就是:如果爸爸媽媽離婚的話,你會跟誰?

對於當年還是十二歲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當時我以為是真的,以為家裡發生什麼事情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又或者是我哪裡做的不好你。但在我聽過無數次之後,已經對這句話免疫了。這只不過是我那喝醉酒的父親,和母親吵了幾句,而對一個十幾歲的女兒說的渾話。

我相信大多數人也聽過,包括我身邊一些家庭幸福美滿的朋友,其實父母也會她們說過。到我現在長大了,也是一個陰影。

藉此想和那些已經當父母的或準父母的人說,如果不是真的要離婚,請不要隨便對孩子說這句話,你不知道你隨口一說,孩子會當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在你說這句話的時候,真的很不負責,再也沒有比這更重的話了。



繁華似星辰


很多人被別人指責“消費奢靡”時,她們總會以“我自己賺的錢,憑什麼不能買”來作藉口。

對於此,我只想說:呵呵。

這是我迄今為止,聽到的最不負責任的話,沒有之一。

自己賺的錢,自己就有支配它的權力,是這麼回事嗎?乍一聽好像是,但是總覺得好像哪哪不太對。到底是哪不太對呢?仔細一分析,至少有三方面不太對。

在此之前,我們先說說這句話我們討論的人群範圍是哪些?

本文討論人群範圍僅限於普通打工族,家裡有礦的富二代,年薪千萬級以上的不在此文討論之列。

當然,在其中的不管是單身,還是戀愛,還是已婚,都是一樣的。

對於大部分普通打工族來說,如果上過大學,本科畢業應該是22歲,研究生畢業應該是25歲。

這個年齡,無論你是否單身,都應該明白了“責任”二字的含義,所以,單身與否,並不能成為這道題你是否能夠置身其外的理由。

那麼,這句話不太對在哪裡呢?

第一,說出這句話的人,極度的自私。

我們說,自己賺的錢,自己有支配分權力嗎?從法律的層面上來說,有。但是,法律是最低層面的要求,我們對自己的要求,不能僅僅是不違法而已。

如果你已經結婚,那不用說,你賺的錢,有對方的一半,從法律層面上就說不過去,更不用談別的了。

如果是在戀愛,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比較常見。

比如女方拿著自己的工資,全部給自己買了化妝品,包包,鞋子,衣服等等。男友說她亂花錢。女方大怒:“老孃自己賺的錢,怎麼花憑什麼還要得到你的同意!”

下面的吃瓜群眾一片叫好。

很難想象,一個自私到什麼程度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一句話。

試想,如果你的男朋友用他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動漫手辦,遊戲皮膚,遊戲裝備,你心裡會一點也不彆扭嗎?

不,肯定會有大部分人以“沒有上進心”為由,將這人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亦或是,你認為,存錢買車買房,為以後生活存下保障,為自己買禮物都是對方的義務,而自己和ta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天大的恩賜?

你認為自己就該是高高在上,享受一切的?你認為你的就是你的,他的,按照法律,有一半是你的,如果愛你,就所有都是你的?

自私。

如果你是單身,那也不是理由。

首先年齡方面,我們不多說,最起碼你沒有為隨時脫單做好準備;

如果你打定注意一輩子單身,最起碼,你沒有考慮一下你的父母,你的兄弟,你的朋友,所有愛著你的人。如果他們萬一哪一天,突然遇到一些變故,急需要用錢。這個時候,你作為他們最為在乎的人,竟然自己的信用卡與花唄都還沒還上,更莫說給他們一些支持了,我就問問,你痛心嗎?

不,你不痛心。你怎麼會痛心呢?

這些你不是沒想到,你只是自私。你極度的自私,導致了你不在乎別人,你在乎的只是自己片刻的歡愉,你的心是石頭做的,捂不熱。

其次,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不懂的換位思考。

聖人云:“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但是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不分男女,卻常常是“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其實很簡單,判斷自己的某個行為妥不妥,合適不合適,只需要換位思考一下就好了。

比如:

如果你覺得你和你的紅顏知己沒什麼,那你就得無條件接受並相信你的女朋友和她的藍顏知己沒什麼。

如果你覺得一個男人到了三十五歲,還拿不出一百萬存款就是loser,那麼,你到了三十五歲,也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拿出三十五萬存款才可以。

再比如上文我們提到的例子:

如果你能接受你的男朋友用他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動漫手辦,遊戲皮膚,遊戲裝備,你心裡不會有一點彆扭,那你就可以去花自己的錢。

但是,我們想想,好像我們完全能接受自己這樣,卻無法接受對方這樣。

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極度地以自我為中心。

讀了十幾年的書,卻沒有學會換位思考。

讀了十幾年書,卻還是“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讀了十幾年書,卻還是隻聽自己愛聽的。

第三: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無話可說時,只會推卸責任!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代人,會覺得“自己賺的錢,就該自己花”是對的。

你大可以想想,你父親賺的錢,他會全部自己花掉嗎?你母親賺的錢,她會不經過與你父親商量,全部花掉嗎?

如果是的話,恐怕就不會有你了。

唯獨到了我們這一代,竟然將這種不負責任的話,奉為至理名言。

可笑吧?

當然,她們能找到“替罪羊。”

是啊,我們是無辜的,罪魁禍首是那些商家,是哪些唯利是圖的商家,媒體,為了刺激消費,寫出的文案,編出的故事,讓我們信以為真。

這怎麼能怪我們呢?對吧?

我覺得他們說的很有道理啊……

人生得意須盡歡啊……

我三十歲能買起我十歲特別喜歡的玩具時,我已經不想買了,所以,喜歡就買嘛……

為你的心動消一次費,別留遺憾嘛……

……

諸如此等等。

你覺得她們說的很有道理,你就買了。

甚至到了現在,你都不承認,是你想買而已,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甚至到了現在,你都不承認,是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而已,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替罪羊;

甚至到了現在,你都不承認,自己的自私,沒有責任,自己怎麼可能會有錯呢?錯誤都是他們的。

真的是你覺得這些話有道理才做的嗎?

那你覺得“不要熬夜,熬夜傷身”有道理嗎?那從今天起,你不要熬夜了,能做到嗎?

那你覺得“不打遊戲,遊戲浪費時間”有道理嗎?那從今天起,把遊戲戒了吧,能做到嗎?

那你覺得“多讀名著有好處”有道理嗎?那從今天開始,什麼的中外名著去讀一下吧,能做到嗎?

你做不到。

為什麼都是你覺得有道理的事情,前面讓你消費的,你就輕易去做了,而後面,對你自己有好處的,你卻做不到呢?

不要把責任,都推給“道理。”

你的錯,就是你的錯。你自私,就是自私,沒責任,就是沒責任。

……

其實,何止三點。

不過有這三點就夠了。這足以告誡我們:

如果你身邊有把“我自己賺的錢,為什麼不能花”掛在嘴邊的人,請離她遠一點


烏合之眾與鳥獸


長這麼大終於想通了一些問題,人活著就得自己對自己負責,別人永遠不能感同身受,但人脫離不了社會關係,也難免會被別人不負責任的話所影響,以下是我經歷過的一些不負責任的話,體會一下:

1.父母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養你有什麼用?

當初我又沒有要你非聽我的,你為什麼沒自己做決定?(當初是誰逼著說你不聽我的就是不孝子?)

我那麼愛你,你不聽我的?你要聽我的領導指揮!別人會說你嗎?會管你嗎?

2.朋友

你隨便!反正不管我的事!

你幫我是你的義務,我們是朋友,這事對你來說是小事!

我是你朋友,我想吃什麼你就得請我!

3.男朋友

好吧!……

那我能怎麼辦?我只能做這些!

你隨便!

誰讓你是我女朋友呢?你就得做飯洗衣服照顧我。

還不都是因為你!

女人就應該在家生孩子照顧家裡!

我在外面和別的女人喝酒怎麼了?看看人家看看你!

懶得和你說……

4.親戚

哎喲,學歷史有什麼用,就是一個副課,回家找個人嫁了做飯得了!

你得聽我們的,雖然十幾年沒見,我也還是你舅,我覺得你男朋友長的太老,你得離開他!你要為你爸媽著想啊!

……

以上就是我聽過的最不負責任的話,所以我覺得,人活著得有自己的主見,不管怎麼樣,自己對自己負責,活的開心過的精彩,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小草的大拇指


過一天算一天,其他的我管不了那麼多,這句話出自我的表妹,每次勸她跟她老公好好過,她都會這樣懟回來,不知道她是自尊心作怪,還是心裡就是這樣想的,總之我認為這是最不負責的一句話。她老公長期在外面掙錢養家,她在家裡全職帶孩子,她老公這人其實挺好的,也有掙錢能力,對孃家的父母也孝順,花錢都是由著她從來不會說啥,缺點就是從小沒了父母,可能不怎麼會心疼人。就這樣過了十幾年孩子都上高中了,兩人長期不在一起,感情也是越來越淡,兩人也不溝通,一說就要吵起來,外人還挺羨慕他們,老公能掙錢,她們兩母子在家裡過的也好,其實表妹說她心裡苦,我們勸她對老公好點,兩人長期這樣下去不行,她的回答就是上面那句話。我想一個家的穩定和幸福要靠兩個人的共同努力,夫妻間溝通理解包容最重要,,父母的感情好壞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父母有愛孩子才幸福,家庭穩定孩子才有安全感,,為了孩子,難道不應該作出努力嗎,希望她早日想通!


清水荷花


很多人被別人指責“消費奢靡”時,她們總會以“我自己賺的錢,憑什麼不能買”來作藉口。

對於此,我只想說:呵呵。

這是我迄今為止,聽到的最不負責任的話,沒有之一。

自己賺的錢,自己就有支配它的權力,是這麼回事嗎?乍一聽好像是,但是總覺得好像哪哪不太對。到底是哪不太對呢?仔細一分析,至少有三方面不太對。

在此之前,我們先說說這句話我們討論的人群範圍是哪些?


當然,在其中的不管是單身,還是戀愛,還是已婚,都是一樣的。

對於大部分普通打工族來說,如果上過大學,本科畢業應該是22歲,研究生畢業應該是25歲。

這個年齡,無論你是否單身,都應該明白了“責任”二字的含義,所以,單身與否,並不能成為這道題你是否能夠置身其外的理由。

那麼,這句話不太對在哪裡呢?

第一,說出這句話的人,極度的自私。

我們說,自己賺的錢,自己有支配分權力嗎?從法律的層面上來說,有。但是,法律是最低層面的要求,我們對自己的要求,不能僅僅是不違法而已。

如果你已經結婚,那不用說,你賺的錢,有對方的一半,從法律層面上就說不過去,更不用談別的了。

如果是在戀愛,這種情況在生活中比較常見。

比如女方拿著自己的工資,全部給自己買了化妝品,包包,鞋子,衣服等等。男友說她亂花錢。女方大怒:“老孃自己賺的錢,怎麼花憑什麼還要得到你的同意!”

下面的吃瓜群眾一片叫好。

很難想象,一個自私到什麼程度的人,才能說出這樣的一句話。

試想,如果你的男朋友用他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動漫手辦,遊戲皮膚,遊戲裝備,你心裡會一點也不彆扭嗎?

不,肯定會有大部分人以“沒有上進心”為由,將這人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亦或是,你認為,存錢買車買房,為以後生活存下保障,為自己買禮物都是對方的義務,而自己和ta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天大的恩賜?

你認為自己就該是高高在上,享受一切的?你認為你的就是你的,他的,按照法律,有一半是你的,如果愛你,就所有都是你的?

自私。

如果你是單身,那也不是理由。

首先年齡方面,我們不多說,最起碼你沒有為隨時脫單做好準備;

如果你打定注意一輩子單身,最起碼,你沒有考慮一下你的父母,你的兄弟,你的朋友,所有愛著你的人。如果他們萬一哪一天,突然遇到一些變故,急需要用錢。這個時候,你作為他們最為在乎的人,竟然自己的信用卡與花唄都還沒還上,更莫說給他們一些支持了,我就問問,你痛心嗎?

不,你不痛心。你怎麼會痛心呢?

這些你不是沒想到,你只是自私。你極度的自私,導致了你不在乎別人,你在乎的只是自己片刻的歡愉,你的心是石頭做的,捂不熱。

其次,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不懂的換位思考。

聖人云:“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但是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不分男女,卻常常是“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其實很簡單,判斷自己的某個行為妥不妥,合適不合適,只需要換位思考一下就好了。

比如:

如果你覺得你和你的紅顏知己沒什麼,那你就得無條件接受並相信你的女朋友和她的藍顏知己沒什麼。

如果你覺得一個男人到了三十五歲,還拿不出一百萬存款就是loser,那麼,你到了三十五歲,也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拿出三十五萬存款才可以。

再比如上文我們提到的例子:

如果你能接受你的男朋友用他所有的工資都用來買動漫手辦,遊戲皮膚,遊戲裝備,你心裡不會有一點彆扭,那你就可以去花自己的錢。

但是,我們想想,好像我們完全能接受自己這樣,卻無法接受對方這樣。

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極度地以自我為中心。

讀了十幾年的書,卻沒有學會換位思考。

讀了十幾年書,卻還是“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讀了十幾年書,卻還是隻聽自己愛聽的。

第三: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無話可說時,只會推卸責任!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代人,會覺得“自己賺的錢,就該自己花”是對的。

你大可以想想,你父親賺的錢,他會全部自己花掉嗎?你母親賺的錢,她會不經過與你父親商量,全部花掉嗎?

如果是的話,恐怕就不會有你了。

唯獨到了我們這一代,竟然將這種不負責任的話,奉為至理名言。

可笑吧?

當然,她們能找到“替罪羊。”

是啊,我們是無辜的,罪魁禍首是那些商家,是哪些唯利是圖的商家,媒體,為了刺激消費,寫出的文案,編出的故事,讓我們信以為真。

這怎麼能怪我們呢?對吧?

我覺得他們說的很有道理啊……

人生得意須盡歡啊……

我三十歲能買起我十歲特別喜歡的玩具時,我已經不想買了,所以,喜歡就買嘛……

為你的心動消一次費,別留遺憾嘛……

諸如此等等。

你覺得她們說的很有道理,你就買了。

甚至到了現在,你都不承認,是你想買而已,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

甚至到了現在,你都不承認,是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而已,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替罪羊;

甚至到了現在,你都不承認,自己的自私,沒有責任,自己怎麼可能會有錯呢?錯誤都是他們的。

真的是你覺得這些話有道理才做的嗎?

那你覺得“不要熬夜,熬夜傷身”有道理嗎?那從今天起,你不要熬夜了,能做到嗎?

那你覺得“不打遊戲,遊戲浪費時間”有道理嗎?那從今天起,把遊戲戒了吧,能做到嗎?

那你覺得“多讀名著有好處”有道理嗎?那從今天開始,什麼的中外名著去讀一下吧,能做到嗎?

你做不到。

為什麼都是你覺得有道理的事情,前面讓你消費的,你就輕易去做了,而後面,對你自己有好處的,你卻做不到呢?

不要把責任,都推給“道理。”

你的錯,就是你的錯。你自私,就是自私,沒責任,就是沒責任。

……

其實,何止三點。

不過有這三點就夠了。這足以告誡我們:

如果你身邊有把“我自己賺的錢,為什麼不能花”掛在嘴邊的人,請離她遠一點。


六耳副業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負責人的人,當然也會有不負責任的人。

最不負責的話應該也區分職業,或者身份。因為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法角度不同就無法說哪句話是負責人,或者哪句話是不負責任。

我們就按職業來區分

醫生: 輸點液就好了

服務員:“有水嗎”“自己倒”

老闆:這月薪水減半

主管:員工的問題

員工:這事不歸我管

老師:你家孩子咋咋咋

家長:這是老師的事

學生:我學不會

廚師:湊活吃吧

演員:“1234567”“後期配音吧”

商人:差不多就行

導遊:下車購物

歌手:對口型吧

翻譯:我聽不懂

快遞員:快遞櫃自己取

保潔:哪髒

銀行:離櫃概不負責

健康師:吃綠豆吧

建築商:捯不了

導購:姐,這個適合你

主持人:面試者暈倒了,主持人說:“你是在演嗎”

女友:你是個好人


有用知識


終究還是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內因是根本,是決定因素。分享幾種來自不同身份不負責任的話吧

  1. 來自男朋友的
  • 好好好,我錯了行吧,你都對
  • 你想怎麼著啊?
  • 什麼都聽你的還不行?
  • 隨你便
  • 都怪我好了吧
  • 你愛幹嘛幹嘛吧

2. 來自女朋友的

  • 我不管,你就得這樣做
  • 你行不行啊
  • 你就不能像xx一樣嘛
  • 你怎麼什麼都幹不了啊
  • 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都不會

3. 來自朋友的/室友的

  • 哎呀,學霸啊,又去學習了
  • 裝什麼啊裝,自己什麼樣不清楚嗎?
  • 別去了,這個又不重要
  • 怎麼這麼厲害啊?就你能行

4. 來自自己的

  • 算了,今天干不動了,明天來吧
  • 我一定是太笨了,所以才做不成的
  • 今天東西太多了,推一推吧
  • 就這麼著吧,一條拍死在沙灘上的鹹魚
  • 一點也不喜歡這樣廉價的自己

5. 來自父母的

  • 一切由你自己決定(當你不知道怎麼決定,是非觀念不強的時候)
  • 我怎麼有你這麼個孩子,氣死我了
  • 隔壁家誰滿分,你呢?就知道混
  • 你真是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
  • 你就知道哭還會幹什麼?

以上不代表所有的不負責任的話,還有很多沒有列舉。但想想這些話是不是都帶給我們心理上承重的打擊和難過,可能會導致自己情緒低落失控,無法認清自己。這不光是自己導致的,也有外界因素影響。

因此,當我們面臨這些尖酸刻薄的話語,我們需要增強自己的護盾,不要讓自己受傷,也不讓別人受傷害,學會強大自己的內心。要知道別人無法真正滴了解自己,也沒法控制你,所以要讓自己努力做到不困於心,不困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