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蘇聯的救命恩人?為何說美國的支援保證了蘇聯的最終勝利?

陳遠


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從來就是不知道感恩的國家!二戰期間,美國無私給予蘇聯糧食武器彈藥援助!在節骨眼上,讓蘇聯度過了最艱難的痛苦時期!二戰剛結束,蘇聯就立馬跟美國槓上了!處處與美作對!還兵戎相見!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沒有美國的介入,蘇聯損失更大,四分五裂也不為奇!


好時光63


先要了解一個事實,如果沒有美國參加二戰,蘇聯人靠自己根本抵抗不了德國的入侵。

1941年6月22日,德國500萬大軍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一時間蘇軍被打的措手不及,在開戰後的半年時間裡就造成了蘇軍450萬年人的傷亡,這幾乎等於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總數的8成了。

(巴巴羅薩計劃執行後德軍進展)

面對如此巨大的損失,蘇聯雖然依靠完備的動員體制將部隊的總數還維持在400萬人以上,但是無疑在面對德軍的時候還是非常吃力。

而蘇聯當時之所以能夠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取得勝利,主要賴以依靠的還是希特勒對戰爭的樂觀和蘇聯龐大領土所帶來的巨大縱深。

但是,莫斯科保衛戰之後,德軍已經放棄了對蘇軍速戰速決的想法,轉而開始準備將戰爭長期化,佔據了半個歐洲的德國,在面對蘇聯的時候綜合國力有著巨大的優勢。

好在隨著美國的加入,德國所面對的對手實力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為了打敗德國,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制定了先歐後亞的政策,先集中力量對付德國和意大利,然後再去對付日本。

此時,美英不僅在大西洋地區和德國持續大規模海戰,以開闢出安全的航道將軍隊和物資送往歐洲,他們還在印度洋和北極地區支援蘇聯。

有了美國的加入,對蘇聯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幫助的效應分成以下三點:

首先,精神上的鼓勵。

在美國參戰之前,蘇聯幾乎是單獨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大軍,到底能不能撐住,能撐多久是一個未知數,面對德軍的猛烈進攻,誰心裡都沒底。

美國加入二戰就不一樣了,尤其是當美國決定先歐後亞,對鼓勵蘇聯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其實,不僅當時蘇聯人高興,聽說美國被日本襲擊,連常凱申都在第一時間發電慰問,可以說美國加入二戰對整個二戰的反法西斯鬥爭都是巨大的鼓舞!

其次,物資上的幫助。

美國對蘇聯在二戰中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二戰的時候,美國共援助了蘇聯109億美元的物資。以今天幣值來看,這不算什麼,畢竟世界排名前幾的富豪的資本就已經遠超這個數字,但是在二戰時期這可以說是天文數字的支援了。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的GDP是430多億美元,美國對蘇聯的支援達到了蘇聯GDP的大約四分之一。

這些物資要是換算成今天的幣值,估計怎麼著也得在1萬億美元以上吧。

最後,對德國戰爭能力的削弱。

美國加入二戰後,不僅精神上鼓舞了蘇聯人民,在物資上大力支持了蘇聯人民,還削弱了德國對蘇聯的戰爭能力。

為了防備美國對德國的轟炸,德國空軍大部分駐紮在西線,減輕了蘇聯空軍的壓力。

而美國對德國的大轟炸將德國主要城市炸成一片廢墟,讓工廠被摧毀,工人無家可歸,公路被癱瘓。

(被炸燬的德國城市)

所以,在美國的轟炸下,德國軍隊的戰爭能力大幅度下降,提高了蘇軍的勝率!


當然,也不能簡單把美國看做蘇聯的救命恩人,美國幫助蘇聯不是出於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美國並沒有大力支持蘇聯的反法西斯鬥爭,因為那個時候美國人還在大西洋對岸看熱鬧。直到日本襲擊珍珠港把美國人痛揍一頓讓美國被迫加入二戰,為了打敗猖狂的法西斯,美國人才不得不全力支持這個隊友。

說白了,這也是利益的交換!

從這方面來說,蘇聯不欠美國什麼!


歷史風暴


救命恩人說不上,但是美國對於蘇聯的勝利是幫了大忙的。美國的確是給了蘇聯不少的東西,但是說到救命,一個是要看給的時機,還有是要看給了多少東西。


蘇軍中的美國武器。數量不如蘇聯自己生產的,不過為數也不少。
蘇軍對於美國援助的兩棲車輛比較欣賞,因為蘇聯缺乏同類型的車輛。

對於蘇聯方面來說,美援大量到來的時候已經是1943年了,這個時候,蘇軍已經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正在追著德軍屁股猛追,雖然還有象哈爾科夫這樣的敗仗,但是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懷疑蘇聯將蘇德戰爭的勝利了。當然,有了美國的援助,特別是60-70萬輛卡車,極大的提高了蘇軍的後勤保障能力,美國提供的物資都是蘇聯比較缺乏的,同時象美國大量提供的卡車等物資,節約了蘇聯的產能,使蘇聯可以把工業產能集中到坦克大炮等主戰兵器上,使蘇聯在坦克等主戰兵器上的產量始終高於德國。
PQ-17船隊是美英援助蘇聯船隊中,損失最大的一次,1942年夏天的這次運輸中,盟軍出動37艘商船,只有13艘到達蘇聯,卸下了7萬噸物資,而有13萬噸物資沉入海底。


由於英軍收到了錯誤的情報,集散了護航編隊使商船暴露在德國空軍和潛艇的屠殺之下。

按照美國人的說法,美國提供了111億美元,不過蘇聯人說沒有那麼多,不過這個倒是不意外,美國人說的是起運數量,而蘇聯人說的是到岸數量。這其中是有區別的,盟國向蘇聯運輸的主要通道是北極航線,而這條航線由於自然條件的惡劣,同時還有海狼和德國的轟炸機,尤其是在1942年3至5月間,美國的107艘船被擊沉了27艘,在1942年中,美國提供了13.76億美元,美國正式向蘇聯提供援助已經是到了1942年,這個時候,蘇軍已經把德國人打回了10月份他們來的地方,事實上要說救命,英國方面的援助更及時,在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後不久,英國就開始向蘇聯提供援助,在10月份第一批英國援助到達了蘇聯的港口,不過和財大氣粗的美國相比,自己就已經是捉襟見肘的英國提供的援助有限。

應該說美國人給的東西不少,但是美援來的時候,蘇聯人最艱鉅的時期已經過去了,說幫大忙是絕對正確的,但是救命就是誇大其詞了。

本身,美國和蘇聯都是倉促之間投入戰爭的,本身把經濟從平時轉換到戰時狀態就需要一個時間,蘇聯好在在1939年就開始擴軍備戰,雖說臨時擴編的軍隊在戰爭初期被打的差不多了,但是憑藉著戰前儲備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蘇聯艱苦的轉入了戰時體制,到了1943年蘇聯已經基本上轉入了戰時體制,蘇聯的工廠已經開始源源不斷的生產各種武器補充前線。

美國的情況也差不多,雖然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國也在擴軍備戰,但是當時美軍還遠遠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而且當時美國的工業產能雖然有,但是各種軍用品的生產數量也不足,美軍自己新擴編的部隊都缺武器彈藥,而且能拿到手的只有老掉牙的傢伙,新式武器正在組織生產,還不能馬上變成士兵手中的武器,能夠達到足夠的數量,也需要時間,同時美國還有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就是大西洋中的海狼,在把海狼完成的損失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以前,美軍也不可能發動大規模進攻。

美國巨大的工業產能轉化成戰場上的優勢火力需要時間,不是今天說要打仗了,明天就有足夠的武器裝備了,沒有這種神奇的事情。

現在總是說朱可夫說“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我們很難打敗德國人,甚至有可能會戰敗。”據說是在回憶錄裡邊寫的,但是我在朱可夫元帥的回憶錄裡邊沒有看到這段話,相反朱可夫說了N次是蘇聯人民忘我的勞動,為蘇聯軍隊提供了足夠的武器裝備,蘇聯人民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了德國法西斯。就算在1995年那版的朱可夫回憶錄裡邊也沒有上邊說的那句話,1995年版裡邊,連朱可夫在大清洗中怎麼捱整都有,但是沒有上邊的那句話。當然,朱可夫感謝了盟國的海員為他們送來了各種物資。

在1942年後美國龐大的工業產能才全部轉換成戰場上美軍的優勢,同時各種美援也開始大量提供給同盟國,首先是英國,隨後是蘇聯,而這個時候,蘇聯人自己也已經全面的轉入了戰時狀態,並且達到了戰時生產的高峰,蘇聯自己的生產和美援的大量到來,這才使蘇聯能夠打動著名的十次打擊,最終同盟國一同打敗了納粹德國。

美國幫了蘇聯打敗德國,其實也是幫助了自己,戰場上每流的一個蘇聯人的血,就可以少讓一個美國人的血。蘇聯人的命只能自己救,別人救不了。


紅色手電筒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美國就是蘇聯的救命恩人。

我們看看美國援助給蘇聯什麼東西?

二戰期間,美國直接援助給蘇聯109億美元的各種軍用物資。同時代的,中國僅得到15.6億美元。

物資五花八門,包括軍火、戰略物資、食品和機械設備。

以軍火為例:

各類型號的戰鬥機、運輸機等飛機18000架,佔蘇聯整個戰爭時期生產量的20%

軍用汽車49.5萬輛、

裝甲車12000輛、

摩托車32000輛、

列車13000臺,

各類火炮7944門,

衝鋒槍10.8萬支,

另外還有炸藥、鋼材、食品和其他戰略物資無法計算。

共計向蘇聯運輸了1642萬噸的軍事物資援助。

以上是援助,還有所謂的借用。

此外美國還向蘇聯租借672艘艦船,戰後只歸還了100多艘。類似的借用,還有很多。

有意思的是,進入冷戰以後,美國曾經指責蘇聯借了東西不還。

蘇聯就真的將一些已經報廢的武器還給美國。

這些美國就倒黴了,不但要專門安排船隻運這些廢銅爛鐵,還要花錢銷燬。最終嚇得趕快宣佈借出去的東西,都不要了。

總之,美國提供給了蘇聯極為重要的物資支持。

二戰勝利後,蘇聯方面當然會淡化這些東西,宣傳美國的援助對戰爭無關緊要。

甚至,在電影《解放》中,蘇軍士兵把美國援助的肉罐頭叫做第二戰場。

也就是說,蘇軍士兵認為美國人給蘇軍的最大幫助,就是吃幾塊肉了。

實際上,美國單單給蘇聯的糧食援助,就讓蘇聯至少幾百萬人免於餓死。

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聯農業主要生產區歐洲部分迅速淪陷。單單烏克蘭的失守,就對蘇聯影響重大。

直到今天,烏克蘭還是世界三大糧食出口國,今年出口給我國的糧食就有300萬噸。

戰爭爆發後,蘇聯青壯年男性勞動力幾乎都上了戰場,身體較好的婦女和老人甚至少年,也被編入兵工廠。

勞動力急劇減少,即便蘇聯還沒有淪陷的土地也無人耕種。

1942年蘇聯糧食產量比1940年下降了60%多,饑荒開始蔓延。

兵工廠的工人是僅次於軍人的優待對象,但一天的糧食僅僅夠維持基本生存,長期處於飢腸轆轆的狀態。

其他老百姓可想而知。

在這種生死關頭,美國援助蘇聯420萬噸食品。

如果沒有這些食品,不但蘇聯老百姓,連軍隊會因為飢餓而大量減員,後果不堪設想。

其中小麥、麵粉和種子115萬噸,78萬噸肉罐頭,73萬噸香腸、油脂、黃油和豬油,36萬噸奶粉、蛋粉、奶酪和其他脆水食品,還有67萬噸糖,51萬噸植物油等等。

大家注意,其中除了100多萬噸糧食以外,其餘300萬噸全部是高脂高熱食品,絕非普通糧食可以相比的。


關於這些東西,很多資料寫的很清楚:

據俄羅斯空軍著名的歷史學家萊貝德夫少將說,二戰期間,盟軍總共向蘇聯援助了18303架各型作戰飛機,約佔蘇聯生產戰機總數的20%。

而為了推動蘇聯航空兵的作戰,美英總共還提供了150萬噸高質量的汽油,比蘇聯生產的總數還多。   

蘇聯加速生產作戰飛機後,用於製造機身的鋁極為短缺,極大影響戰機的生產。為此,美國向蘇聯提供了32萬噸鋁,超過了蘇聯整個戰爭期間生產的總數。   


據統計,在戰爭開始頭幾天裡,紅軍就損失了數千輛坦克。坦克是地面作戰的最重要兵器之一,直接關係到地面戰的成敗。

到1941年底,蘇聯已經從英國和美國獲得了近1000輛坦克的援助。其中,英國為750輛,美國為180輛。當時,紅軍正進行艱難的地面戰,因此,許多美英援助的坦克參加了地面激戰,包括極為驚險的莫斯科保衛戰等。   

據統計,二戰期間,蘇聯總共獲得了美英1.3萬多輛各型坦克。另外,蘇聯還使用美英等國提供的裝甲鋼製造了許多坦克。

二戰結束後,紅軍高級將領朱可夫曾對一位作家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的鋼,我們能夠生產那麼多坦克嗎?據統計,二戰期間,盟國援助的裝甲鋼佔蘇聯生產總數的一半左右。

因此,在二戰戰場上,蘇聯紅軍許多自己生產的坦克有著美英援助的裝甲鋼。  

美英向蘇聯海軍援助了200艘魚雷艇,使蘇聯海軍沿海防禦作戰能力得到了提高。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海軍許多戰艦被德軍水雷炸沉,損失很大。美國提供了77艘很先進的AM掃雷艦和UMS掃雷艇。

戰爭後期,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接收了43艘美國的登陸艦,準備對日本本土進行登陸戰。當時,蘇聯海軍還沒有登陸艦。然而,二戰期間,蘇聯海軍先後進行了100多次登陸戰。美國援蘇的登陸艦分兩種——LCI和LCT。其中,LCI每艘可以運載212名士兵,LCT每艘可運載250名士兵。   

二戰期間,盟軍援蘇最大戰艦是美國的“塔科馬”級護衛艦,蘇聯總共獲得了28艘。該型艦排水量為2270噸,航速為19節,巡航距離達1.5萬公里,武器包括3門76毫米艦炮、2門40毫米艦炮和9門20毫米火炮。為了對付納粹潛艇,該型艦配備了聲吶系統和深水炸彈。   

戰爭期間,美英還為蘇聯海軍提供了1196部雷達和329部聲吶。此外,盟國還向蘇聯提供了許多其他作戰物資,包括42萬多輛卡車和吉普車、8700多輛拖拉機、8218門防空炮、5800多門反坦克炮、4.7億多發(枚)子彈(炮彈)、32萬多噸炸藥、1981輛機車和35萬多臺機床等。

更誇張的是,美國甚至還援助了1700萬雙軍用鞋子和987噸煙紙。

前者是因為蘇軍的輕工業不行,士兵連鞋子都沒有。

後者是蘇軍士兵幾乎人人抽菸,但缺乏足夠的捲菸紙。

看看,牛不牛?

就差援助美國靚妞了。。

蘇聯元帥朱可夫在回憶錄中說:“如果沒有美國的援助,我們很難打敗德國人,甚至有可能會戰敗。”

需要說明的是,朱可夫最愛喝美國人援助的可樂,到了痴迷的地步。


 


薩沙



陳天恩


美國是蘇聯的救命恩人?談不上!

美國的支援保證了蘇聯最終的勝利?有道理!

先說第一個問題。判斷美國是不是蘇聯的救命恩人,要從美國為何參戰說起。

美國參戰,直接原因是日本襲擊珍珠港,而且是先對日本宣戰,德國是被日本裹挾而對美國宣戰。也就是說美國參戰直接目的不是為了蘇聯,而是為了自己,為了太平洋艦隊被毀的仇恨。它和德國對戰也是因為德國先宣戰,它不是主動進攻德國。所以,雖然美國參戰幫了蘇聯的忙,但不是救命恩人。

再說第二個問題,美國支援對蘇聯的作用。美國對二戰時期其他國家的支援,是從政治上的考量。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二戰初期,美國政治上考慮就是兩不相幫,希特勒甚至評價“美國軍人就是穿著軍裝的商人”。

美國國會1941年通過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是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通過的一項法案,目的是在美國不捲入戰爭的同時,為盟國提供戰爭物資。法案在1941年3月11日生效,為第1776號案,授權美國總統“售賣、轉移、交換、租賃、借出、或交付任何防衛物資,予美國總統認為與美國國防有至關重要之國家政府”。

美國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歐亞,英國、自由法國、蘇聯、中國都得了大量美國的產品。其中英國60%,蘇聯22%。

美國租借法案援助蘇聯,不是無償提供,是租借。美國租借給蘇聯的考慮是政治大於軍事。如果不支援蘇聯,蘇聯頂不住德國,後面就是美國要消耗大量人財物去填補。這一點從丘吉爾得知德國進攻蘇聯後的話,可以得到有力的證實,丘吉爾在回憶錄寫到“當得知德國對蘇宣戰時,我不禁熱淚盈眶,我知道英國的希望來了。雖然我是一個老牌反共分子,還是在第一時間對蘇進行了援助”。

美國的援助對蘇聯起到什麼作用,朱可夫元帥說的很清楚“不能否認的是美國人為我們迅速大量生產並供應了許多物質,沒有這些物資我們就不可能組建我們的後備部隊,也不可能把戰爭繼續下去……”,美國的援助解決了蘇聯兩大困難:糧食和武器。1941年左右的歐洲局勢,此時蘇聯已經喪失了重要的糧食產地烏克蘭,蘇聯糧食生產地失去70%,斯大林施行全國統一供給,一個普通蘇聯紅軍戰士平時每天可以領取800克全麥黑麵包,冬天再加100克,再就是少量土豆、糖和豬油,士兵處於飢餓狀態打仗,有不少還得了夜盲症;蘇聯普通百姓的糧食供應更是悽慘,絕大部分平民在戰爭中患上了因飢餓和營養不良導致的疾病,1941到1945年中,蘇聯有至少400萬人死於寒冷和飢餓。

美國從1941年10月到1945年9月,共向蘇聯運輸了1642萬噸的戰爭物資。在這些物資中主要為軍火、戰略物資、機械設備以及食品。其中各種型號的飛機1.4萬架,汽車49.5萬輛,裝甲戰車1.2萬輛,摩托車3.2萬輛,還有大量汽車輪胎(蘇聯不產橡膠)。美國援助物資雖然在坦克,大炮數量上,遠不如蘇聯自己生產的多,但是美國的援助,確是非常關鍵。比如,美國提供的優質銅材,佔了蘇聯在二戰產量的82%,美英提供的優質鋁材是蘇聯產量的1.25倍。沒有美英提供的航空鋁材,蘇聯的戰機產量就要下降60%。蘇聯自己才生產了181萬噸航空油料,美國援助了258萬噸航空油料。

圖1 美國對蘇聯的租借物資

圖2 美國對同盟國的出口

圖3 美國援助蘇聯的坦克





擠不出牛奶的老牛


美國支援了蘇聯的衛國戰爭,的確能稱為救命恩人。




可能有許多人覺得,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老死不相往來,美國根本不會幫助蘇聯。

但是,在國家利益面前,一切矛盾都可能暫時擱置,美國完美地解讀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用閃電戰佔領了波蘭,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也沒有干預戰爭局勢。

後來德國佔領了歐洲14個國家,日本肆虐東亞,南亞,東南亞地區,並且封鎖了海上交通線,美國意識到自身利益自己受到威脅,但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議會不想介入戰爭。

美國只是向交戰國出售武器和戰爭貸款,來換取利益最大化。


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看來,如果放任德國和日本不管,等歐洲和亞洲淪陷,下一步德國就有精力和美國正面較量,戰爭遲早要來,為何不早些準備。

羅斯福苦於沒有機會,因為議會有否決權,羅斯福只能等待。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了珍珠港,讓美國名正言順的參與到二戰中。

美國的參戰讓歐洲和亞洲戰場形勢扭轉,軸心國體力不支,出現了頹勢。

有數據統計,美國對蘇聯進行了支援,到戰爭結束前夕,美國支援蘇聯的物資有:


飛機 14795架

坦克 7056輛

吉普車 51503輛

卡車 375883輛

摩托車 35170輛

拖拉機 8071輛

火炮 8218門

機槍 131633挺

炸藥 345735噸

建築物 10910000美元

火車 11155節

火車頭 1981輛

貨船 90艘


護衛船(反潛) 105艘

魚雷艇 197艘

輪船發動機 7784臺

食物補給 4478000噸

機械設備 1078965000美元

無色金屬 802000噸

油料 2670000噸

化學品 842000噸

棉花 106893000噸

皮革製品 49869噸

輪胎 3786000個


這只是蘇聯一個國家而已的資助目錄,在英國,法國和東南亞,都有美國的支援和貸款,美國的支援讓反法西斯陣營的實力超過軸心國。

1944年6月,已經精疲力盡的德國軍隊全面收縮戰線,英國和美國開闢了第二戰場,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瞬間突破德國防線,希特勒見大勢已去,在柏林飲彈自盡。

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蘇聯成為和它平起平坐的國家,可能這一點是美國沒有料到的。

此後,美國與蘇聯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冷戰對抗,最終以蘇聯解體告一段落。

—End—



冷月鉤沉


這是個偽命題!

二戰美國幫助過蘇聯,那只是為滅德國的權宜之計,談不上它是救了蘇聯命的恩人。

二戰中德國進攻蘇聯,是美英法願意看到的。

納粹德國是中西歐泛起的一股黑色禍水,而蘇聯是東歐泛起的一股挑戰資本主義的紅色禍水。將德國禍水引向東方,讓兩股禍水火併同歸於盡,讓是最最理想結局,是同歸於盡,使美英法在歐洲坐大再無後顧之憂,是最理想的結局。


1941年6月22日,德國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分三路突襲蘇聯。

當德軍在蘇聯縱橫千里塗炭時,美國袖手旁觀。直到蘇聯粉碎德國“颱風戰役”取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善於投機的美國看到德國大勢已去,才開始對蘇聯提供軍事援助。

美國援助蘇聯,是支持蘇聯與德國這一對敵人廝殺消耗,為美國介入歐戰、為英法在西歐東山再起贏得時間。

美國援助蘇聯軍用物資照片

二戰中美國向蘇聯提供了112億美元軍事物資援助。包括提供14000餘架飛機(佔蘇聯產量10%)、7000多輛坦克(佔蘇聯產量的7%)和火炮(佔蘇聯產量1.5%)汽車等。可以看到,這些援助雖對蘇聯戰勝德國有所幫助,但不是決定性的!即使沒有美國援助,蘇聯最終也會戰勝德國,只不過需要更長時間和付出更大犧牲而已。況且,美國援助為不是無私的,大部分是蘇聯給錢或用其它物資交換的。

蘇聯最終以付出2700萬人傷亡代價,打衰了德國;

美國軍隊從諾曼底登陸撿勝利果實,成為了歐洲的主人。


納粹德國滅亡後,美英立即聯手對抗紅色蘇聯,拉開了冷戰大幕。

回顧二戰歷史,美國幫助過蘇聯抗擊德國,但蘇聯的命運是自己掌握並贏得的,美國不是救命恩人。

反過來,蘇聯是幫助美國成為了二戰暴發戶、世界霸主的最大“功臣”。

二戰中,羅斯福與斯大林在克里米亞雅爾塔會晤。

回顧二戰以前更長曆史,俄羅斯才一直是美國的恩人。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沙俄支持並援助華盛頓領導的大陸民兵反抗英法,對美國獨立建國有恩。

在美國分裂戰爭艱苦歲月中,沙俄派出艦隊長期駐紮紐約,為北方的林肯聯邦政府助威。

沙俄在歐洲克里米亞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失敗後,沙俄為了防止英法乘機奪走阿拉斯加,竟然把它賤賣給了美國。美國發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土地橫財。

阿拉斯加,面積171萬平方公里,現為美國的一個州,一塊與本土不接壤“飛地”。


沙俄在一戰為戰勝德國作出了應有貢獻,但由於國內爆發“十月革命”誕生紅色蘇聯,蘇聯退出了美英法俄意組成的“協約國”集團,沒有加入《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清算索賠和瓜分,把勝利果實拱手讓出,事實上幫助美國發了一戰額外的戰爭橫財。

世界真奇怪!當今,美國如此敵對俄羅斯,而德國與俄羅斯關係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差,真不容易搞不明白為啥!


諶人


以當時情勢,抗德國狂妄。只有合世界之合力。誰對誰支援都作了利自利人之事。所以做的事值的誇獎。至於說要有感激,蘇聯人民犧牲精神更為偉大,可歌,可泣。美國是賣軍火,和各種物資。是圖利的,當時美國也賣軍火給日本,後發生衝突後才停。美國在二戰中發了戰爭財,在資本主義社會,本無可非議。站在道德至上方面還是差一點。反德,反日美國沒一開始就戰在一線。國家利益至上,沒侵犯到美國利益。精明的資本社會,不會仗義助拳。


凌雲745


在人最可寶貴的生命面前,援助又算得了什麼。蘇聯軍隊和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遏制了納粹德國在歐洲的肆虐,最終拯救了歐洲,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人類感恩戴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