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难,虽远必应!全球华侨华人暖流汇海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在全球支持中国抗击疫情之际,有这样一个群体,第一时间冲到最前线。

他们是全球各地的华侨华人以及身处海外的中国学者学生、中国企业和机构的驻外人员。

中国有难,虽远必应!全球华侨华人暖流汇海

丹麦中国商会、丹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等组织筹集物资,近日由中国国航航班从哥本哈根运往中国。新华社记者 林晶 摄

中国有难,虽远必应!全球华侨华人暖流汇海

2月1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当地华侨华人搬运抗疫物资。新华社记者 李东旭 摄

中国有难,虽远必应!全球华侨华人暖流汇海

1月31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当地华人协助整理捐赠的物资。新华社记者 朱昊晨 摄

中国有难,虽远必应!全球华侨华人暖流汇海

2月4日,工作人员将巴西华侨华人捐赠给中国的防疫物资搬上即将开往圣保罗国际机场的运输车。新华社发

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肯尼亚、喀麦隆、韩国、印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

横跨一个又一个时区,贯穿一个又一个24小时,参与的组织和个人难以尽数,感人细节难以尽录。

从募集物资到跨洋对接,海外华人在整个援助链条上可谓群策群力,各显神通。

不少人凭借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便利达到令人称奇的高效。

举个例子。记者在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华侨华人自发捐赠平台的活动现场看到,志愿者正在对照经过武汉方面确认的“合格捐赠物资型号清单”,分拣一箱箱医用护目镜、防护服、N95口罩、医用口罩、无菌手套等物资。

组织者之一房彬说,这个平台仅在一天多时间里就召集到近500名志愿者,随后按不同分工设立微信群,有的联络运输渠道,有的运送捐赠物资,有的接收和分拣装箱,有的寻找网络采购资源,有的甄别捐赠和求助信息,井井有条。“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点点心意贡献出来,汇聚在一起就是很大的力量”。

有华侨华人志愿者群体制作了“心系武汉疫情”网络共享文件,列表简洁清晰,包括善款采购明细、具体接收医院,附有合格捐赠物资的品牌、型号、直接网购链接清单,供人捐赠参考。

德国华侨华人设立以驰援中国为主题的微信群,为捐赠者答疑解惑,通报进展;组织翻译团队,求证和翻译物资型号、标准等。

类似情况不胜枚举。

要募得来,也要运得到。运输环节上充分体现了跨国协作的力量。

举个例子。一条日本直飞武汉的援助物资运输链,在两国志愿者共同努力下搭建起来。有的华侨华人企业迅速找到物资,有的免费贡献自家仓储,有的航空公司全免费用,还有日本合作伙伴协助清关……

对于这条免费而便捷的运输链,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给予大力支持,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帮忙宣传,日本机场等方面也积极协调。

大批写着加油话语的箱包都曾出现在这条“生命链”的仓库、机舱里。“真佩服咱们华侨华人,力量太强大了。在这么短时间内购买这么多一线医用物资。”志愿者张希琦一边装车一边感慨。

链条另一端,不同机构和团体的志愿者在武汉接过“交接棒”,提货、分拣、配送,直达定点捐助医院。“这次一共要送13家医院,已送了6家了,也经历了6次‘酒精浴’了。” 志愿者王志宏告诉记者。

类似的“绿色通道”或应急方案还有太多例子:

比如,南方航空公司从内罗毕飞往广州的“口罩航班”内,肯尼亚华侨华人募集的医用防护物资静静地“坐”在座椅上。

比如,经与韩国有关部门协调,韩国华侨华人组织的首批救援物资得以先随韩国政府包机,与韩方援助物资一同抵达武汉。

比如,一个70多人的中国旅行团将在俄罗斯华侨和中国留学生的两百多箱医用物资,从莫斯科“闪送”回国,驰援温州等防疫物资紧缺的城市。

……

无论出人、出资、出物、出策,都是爱心,是暖流。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在英国攻读博士的夏俊斐说,海外学子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浓,身边的中国学者、学生都密切关注国内情况,不少人联系他,想要通过种种形式尽一份力。

中国有难,虽远必应!全球华侨华人暖流汇海

一张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刷屏的照片上,防疫物资的贴纸上印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物资就是多个华侨华人以及中国的机构、企业携手募集而来。

参与机构之一的仁心会理事长刘超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就想尽快将这批一线医护人员的“战袍”尽快送达,以《诗经》中这一句表达华侨华人和出资企业与疫区人民同在的心意。

血脉相连,大爱无疆。这也是全球“爱心接力”中华侨华人共同的心意。

向无论身在何处默默付出的你们,致敬。(记者:徐剑梅、郭丹、姜俏梅、王小鹏、田颖、耿学鹏、田明、张代蕾、姜磊、刘春涛、段菁菁、吴帅帅;编辑:孙浩、唐志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