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線上的前哨尖兵

——記汝南縣疾控中心流調隊員

通訊員 張翼翔 黃 芳

“流調”,即流行病調查,對象是病毒密切接觸者和疑似人群。與醫生一樣身著白衣的流行病學調查隊員,就是一群追尋病毒蹤跡的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支由縣疾控中心黨員幹部組成的流調隊成了戰疫線上驍勇善戰的前哨尖兵。

2020年1月20日,汝南縣疾控中心下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方案》,正式啟動疫情應急處置工作,成立由12名隊員組成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組,其中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過半人員經歷了當年的“非典”防控工作。既有現年已58歲即將退休的老黨員,也有孩子剛滿6個月的新隊員。郭秉福、樊世忠就是流調隊員中2名年齡最大的,都已經58歲了,均到了即將退休的年齡,得知中心正在組建流調小組,二人第一時間找到領導表示願意加入,郭秉福說:我是主管防疫工作的副主任,我要到第一線去,去流調。樊世忠說:我是流病科長,流調我不去誰去?應急辦主任董魁、流病科副科長張楠楠同志家都有2個孩子,而且孩子都很小,得知自己被定為流調隊員後,兩人均第一時間將孩子送回老家託付給父母照管,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什麼是新時代的疾控人。

如果說疫情隔離病區是“火場”,現場流調人員就是那身著防護服逆向而行的“消防員”,他們的職責就是走進被感染者病房,與病人面對面溝通交流,進行心裡疏導,詳細瞭解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的信息,為疫情防控決策部署提供精準詳實的信息情報。

1月24日,除夕之夜,細雨綿綿,夜晚23時,汝南縣人民醫院上報我縣2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接報後,流調隊員迅速集結到疾控中心,做流調的前期準備工作。夜晚11時54分流調隊員開始向人民醫院感染區病房行進,因為防護服短缺,尺碼偏小,穿防護服時必須將棉襖脫掉,在隔離病區一個多小時流調隊員被防護服捂得滿頭大汗。大年初一凌晨1時,流調隊員從感染區病房出來,這時隊員們身上只剩下一層薄薄的單衣,而外面是寒冷的陰雨天氣,大家就這樣從人民醫院步行回到疾控中心。回到單位,瑟瑟發抖的他們來不及回家休息,而是投入到流調錶填寫、密切接觸者核實的工作中。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晚上22點,汝南縣人民醫院再次上報3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接報後大家再次緊張忙碌起來,打印流調錶,穿防護服,戴防護眼鏡等開始做流調的準備工作,這時大家已經整整工作38個小時了,可是沒有人喊苦,沒有人叫累,毅然堅守在崗位上。

止2020年2月9日,疾控中心流調隊員共完成流行病學調查37次,累計排查出密切接觸者177人。有時候這份報告還未完成,那邊疫情預警已經到了;有時候泡麵還未泡好,那邊又要流調了。有的病人不理解,不願意透露信息,他們不得不找到病人的家屬、經治醫生、鄰居瞭解情況,不得不打電話到深夜,只為得到病人更全面的信息,不放過任何一個密切接觸者。此中的艱辛和委屈只有他們知道,但沒有一個人退縮。流調人員郭秉福說:“人的一生有很多回憶,我們對能夠參與這次“疫戰”而感到無比光榮與自豪,也必將成為這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不論多累多苦,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刻,縣疾控中心流調隊員無怨無悔、牢牢守護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