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你們做出讓父母入住養老院的決定?

老左心理工作室


大勢所趨,以前認為只有無兒無女的人和子女不孝的人才進養老院,現在形勢變了,社會上老年化嚴重,老年人需要生活照顧和精神生活。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很難有能力照顧好老人。


A乳腺科J醫生


我住的是一個小縣城,我們這裡的養老院真的很值得嚮往!

三層樓,有電梯,按年齡安排房間,年齡大的住一樓,依次往上住。一人一間屋,帶衛生間,也有兩人間,一般夫妻住。暖氣,電扇,空調,警報系統,樓道內有監控錄像頭。

有餐廳,考慮到他們那個年代不習慣吃精粉,就在村裡買了麥子,磨成全麩面自己蒸饅頭,有個大院子,全是種的菜,夏天根本不用買菜,冬天也是基本吃白菜,蘿蔔,土豆,我們北方習慣冬天吃這種菜了!自己養了很多雞,鴨子,鵝,天暖和吃蛋,不下蛋了就偶爾殺幾隻燉燉吃了,排骨,羊肉,牛肉到冬天都有,都有養生食譜。

有兩個護士,兩個保姆,工資都是4000多,照顧的很好,身體好的老人也幫著幹很多活,種菜,餵雞,做飯之類的活都能幹!

院長,還有副院長,主任,都是公務員。孤寡老人都是有村裡每月上交300元伙食費,有工資的按工資標準也是差不多300到600,很多老人都是春天,夏天,秋天願意來養老院,有院子可以活動,還能說說話,冬天就待在家裡。

過年過節會有單位,企業過來看望老人,帶點福利,有時候還有捐款。民間義工組織會定時來打掃房間衛生,消毒。

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廣場舞,還有活動室,茶室,觀看新聞。

我作為義工在裡面連續待了三天,簡直不愛回來了!吃的舒坦,吃飽了有活動的大院子,好幾畝地的院子,有花,有菜,有鳥叫,有小橋流水,關鍵是有人說話,開玩笑。

太陽照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有紅似白的。


嚮往的生活574


和你分享一個我舅媽家的真實案例:

舅媽現就入住在了養老院,她有2個兒子,一個女兒。

原本舅媽和舅舅兩個人一起生活的,但前些年舅舅走了,舅媽人老多病,行動不便,眼睛又不好使了,一個人又不能自理。

大兒子在國外打拼,沒成家,但偶爾會回來看望一下,也會給老人一些錢。

小兒子條件還不錯,但夫婦兩人工作都很忙,照顧不了老人,他們給老人家請過幾個保姆,但都被老人轟走了,他們也沒有辦法。

女兒嫁外地比較遠,家境貧窮,所以很少回來,但偶爾也會回來看望幾天,給老人一些小錢。

兒女們說真沒辦法了,所以才做出了,讓老人入住養老院的決定。


伊葉之秋


說實話送父母去敬老院作為我還是於心不忍。因為哪裡必然不是家,對於父母是陌生環境。

但現實確實也很殘酷,比如自己身體不好;請來的保姆在家人不在的時候會對老人不好,還不如敬老院有24小時監控和護理。

所以如果沒辦法要送父母去敬老院,我會選擇時間彈性的那種。當我住院不在家的時候讓他們去敬老院,等我回來馬上接回來,請個保姆或小時工和我一起生活。



覺心悅境


不想養就是不想養,別找一大堆藉口,當你養孩子的時候,你就應該知道父母當初是怎麼養你的,你能養孩子為啥不能養父母,不養的人把養老院說的比皇宮還好,你的父母躺在養老院床上經常想的是什麼嘛,那就是對你小時候滿滿的回憶,你說傷心不傷心,我家旁邊就是養老院,經常去


加油武漢加油黑龍江


孩子在外工作,常常不能回來。如果把老人放在家裡沒人照顧,一旦突發生疾病。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曾經親眼目睹過一個案例。在我家附近的一個小區,有兩位年邁的老人,老伴兒臥床多年。老頭兒也年歲已高。某日老頭兒去廁所突然摔倒。由於只有一個女兒在外工作,沒有親屬。更沒有人知道這個突發情況。這樣老伴兒被活活餓死了。因為老頭兒昏倒在廁所。直到走廊發出屍臭味兒,才被鄰居發現。於是撥打了110。通過上面這個事例。將年邁的父母送到養老院是一個最明智的選擇。


天才老韓


我媽說她老了後要去養老院,我心裡有點接受不了,可如果我們真的沒時間照顧老人,我會同意媽媽的做法,可我不會讓媽媽像一般老人那樣,我會白天把媽媽送去,晚上再接回來,就像上學那樣,如果有時間,肯定不會讓老人去養老院


咯五勞模KKKSQL嗯YY


首先要說的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們的養老觀念已經開始改變。以前都是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送老人到養老院好像是子女不孝,現在人們不這樣看了——

家裡沒人讓生活上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家不放心,請個保姆算上吃住費用一點也不少,有的還不懂病人怎麼護理;老人有點頭疼腦熱,子女不一定知道用什麼藥;在養老院裡生活上有人照顧,還有別的老人做伴,專業護理,日間照料,文化娛樂一樣不少,何樂而不為呢!

越來越多的老人去養老院親身體驗後,住養老院的意志更加堅定了,如果不送老人去養老院,那才是真不孝。

那麼,兒女一般在什麼情況下要送父母去養老院養老?

首先看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養老院會接收完全生活能夠自理、老年性痴呆、精神病、柏金森、造瘻術、偏癱、完全臥床、長期注射胰島素、插尿管,胃管,氣管切開。處於生活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狀態下的老人最好選擇入住養老院。有不少老人80歲還能夠生活自理,有的人50多歲就偏癱了,總之需要精心照料的老人可送到養老院。當然,老人住養老院是沒有年齡限制的。

其次,平時老人生活比較孤獨的,入住養老院是個很好的選擇。有些老人喜歡熱鬧,有個老年群體,聊聊天,打打牌,會使這些老人感到快樂。還有獨生子女夫妻,或者兒女確實沒有時間照顧的老人,與其一人在家獨居不如送到養老院齊樂樂。

最後,身邊確實有不錯的養老院,比如管理正規、收費合適、護理專業等,把老人送到這裡,比在家裡強,養老護理員都受過專業的訓練,護理工作都有規範,還有人檢查工作,如果在家裡,有專業護理技能的保姆費用高,沒有專業技能的護理不好,在家工作還沒人管,既花錢還沒有安全感。

其實住不住養老院,主要是在老人,既要結合實際情況,又要尊重老人的意願。關鍵還要記住,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或者社區託老站,做子女的還要三天兩頭去探望,逢年過節也要把老人接回家,共享天倫之樂。


楊勰


可能是一種無奈,因為這個社會的競爭太激烈,壓力太大,特別是70後80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她們都要擔負著雙方的老人,生活起居生病都需要人照料,有很多人都力不從心,並不是不孝,而是生活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又上要照顧老人,下要照顧孩子,兩個人照顧四個老人的難度,可想而知,特別是經濟收入低的普通大眾,他們真的很難,父母有養老醫療還好些,到敬老院的老人大部分都是自願的(非自願兒女不孝的就不說了),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這些老人是可敬的,為兒女操碎了一輩子心,晚年卻得不到兒女很好的照顧,這是現代老人的悲哀,也是現代兒女的悲哀,誰不想享受天倫之樂?膝下兒孫環繞,可是實力不允許啊![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像我們小時候,父母工作很忙,也是給我們寄託在長所(長期託兒所)吃住都在託兒所,到週末會來接我們,敬老院是也一個道理,但要做到不管多忙每個星期,一定要到敬老院看看老人,或接回家最好,人老了性格和小孩差不多,要多關心他們,陪他們多說說話,只要你的心在老人那就行,並不是說敬老院不好,而是中華傳統思想,心裡這道坎過不去,一說這個老人去敬老院了,好像兒女不孝似的,再說現在的敬老院條件都挺好,老人去不會受苦,只是和在家待著,不太一樣而已。本人絕不會把父母送到敬老院,父母把我們養大成人,我們要回報他,做人要有反哺之情,這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為孝道,百善孝為先,本人還是喜歡老人在家裡,家有老人,如有一寶,還是喜歡和老爸打嘴仗的感覺,如果有一天家裡沒有老人了,心裡覺得空空的,如果老人非要上敬老院,我還是會尊重他們的決定,個人見解,只要不是實在沒辦法,還是不要把父母送到敬老院,願天下父母和兒女都生活的幸福[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夏蓬有話說


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大,她開始不願動手做飯。而且願意讓人陪著。而兒女問各有各的工作,起早貪黑,顧不上她。請保姆來家照顧,經濟、居住條件達不到。而去養老院,既解決吃飯問題,又有人聊天,費用也不高。養老院也很不錯,規模不大,是個二層樓,但老人都在一樓,有熱水,暖氣,兩人一間屋,單獨衛生間,防滑地板,專門的保潔人員打掃,吃飯腿腳方便的自己去吃,不方便的,送自己屋裡。她看了,很滿意,就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