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收心,可以开始关注经济了

最新的新增确诊和新增疑似数据已经可以确认疫情的拐点来了。

收收心,可以开始关注经济了

最新的确诊和疑似数据明显出现拐点

但是这个拐点需要全国都按照现在的严格管控状态持续下去,如果等到全国0新增再全面放开,估计到时候进ICU的就是经济了。

这两天开始,全国都已经陆续在复工了,但是产业链依然处于半瘫痪状态,粤浙苏不正常复工,整个供应链就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生产没有原材料,销售没有订单。勉强复工的企业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处于不饱和状态,还要按照政府要求投入防护物资,两难。

傍晚,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新增地方专项债8480亿。地方专项债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用于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用的,算上原先就批的1万亿,累计接近2万亿了。但是对于GDP来说,新增部分并没有很多,就算没有疫情的话,新增专项债限额也会有个2-3k亿,真正属于疫情导致的增量部分不会有5000亿。

相比较1季度以及后续2季度的潜在GDP损失,这个5000亿杯水车薪。

真正的硬菜是短期放开财政赤字不超过GDP3%的限制,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募集资金用于经济刺激。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我们计划的财政赤字率是2.8%,距离3%的红线还有0.2%的空间,按照现在100万亿的GDP算,只有2000亿的空间,可是真正要有效对冲疫情带来的损失,预估资金需求会在1万亿以上,3%的限制被打破的概率很高。

收收心,可以开始关注经济了

财政赤字不得超过3%的限制可能会打破

如果后续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话,发行国债变相给社会提供了一个资金出口,两全其美。不过放开3%的红线需要人大同意,谜题要等到3月份的两会政府报告才会揭晓。

还有一个脑洞比较大的对冲政策是取消社保中的公积金缴纳。全国看,每个月缴纳的公积金平均占到工资的接近12%,如果取消掉公积金,对于企业的负担降低会比较明显。但是这个操作难度有点大,目前属于开脑洞阶段。

很多时候改革都是被迫的,贸易摩擦让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这次疫情在降低企业负担上步子买的会比较大,当然,是一次性福利还是长期福利就不号说了。现在开始到两会期间,各部门应该都会有密集的刺激政策出台,拭目以待。

此前我们复盘的时候有看到过,疫情结束后不管哪个行业都会迎来一波比较猛烈的反弹。一个原因是相关企业会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尽可能回笼资金,降价激发了原先被压抑的需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强刺激会有个惯性,在疫情结束后依然对经济保留着刺激的作用。

收收心,可以开始关注经济了

今年非常需要通过强刺激对经济进行托底

但是,今年跟03年会很不一样。

03年处于经济上行期,而且以投资和出口为主,本身过热的经济在疫情结束后快速反弹,所以在疫情结束后没多久,货币政策就转向收紧了。现在相反,经济增速下降,经济拉动以消费为主,而消费的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强刺激的氧气面罩不能卸。

不管是降低存款基准还是放水拉经济,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都会是比较有利的。从股市角度,疫情彻底断绝了后续资金面收紧的可能性,如果2685成为全年最低,不用感觉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