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收心,可以開始關注經濟了

最新的新增確診和新增疑似數據已經可以確認疫情的拐點來了。

收收心,可以開始關注經濟了

最新的確診和疑似數據明顯出現拐點

但是這個拐點需要全國都按照現在的嚴格管控狀態持續下去,如果等到全國0新增再全面放開,估計到時候進ICU的就是經濟了。

這兩天開始,全國都已經陸續在復工了,但是產業鏈依然處於半癱瘓狀態,粵浙蘇不正常復工,整個供應鏈就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生產沒有原材料,銷售沒有訂單。勉強復工的企業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處於不飽和狀態,還要按照政府要求投入防護物資,兩難。

傍晚,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新增地方專項債8480億。地方專項債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用於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用的,算上原先就批的1萬億,累計接近2萬億了。但是對於GDP來說,新增部分並沒有很多,就算沒有疫情的話,新增專項債限額也會有個2-3k億,真正屬於疫情導致的增量部分不會有5000億。

相比較1季度以及後續2季度的潛在GDP損失,這個5000億杯水車薪。

真正的硬菜是短期放開財政赤字不超過GDP3%的限制,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募集資金用於經濟刺激。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我們計劃的財政赤字率是2.8%,距離3%的紅線還有0.2%的空間,按照現在100萬億的GDP算,只有2000億的空間,可是真正要有效對沖疫情帶來的損失,預估資金需求會在1萬億以上,3%的限制被打破的概率很高。

收收心,可以開始關注經濟了

財政赤字不得超過3%的限制可能會打破

如果後續降低存款基準利率的話,發行國債變相給社會提供了一個資金出口,兩全其美。不過放開3%的紅線需要人大同意,謎題要等到3月份的兩會政府報告才會揭曉。

還有一個腦洞比較大的對沖政策是取消社保中的公積金繳納。全國看,每個月繳納的公積金平均佔到工資的接近12%,如果取消掉公積金,對於企業的負擔降低會比較明顯。但是這個操作難度有點大,目前屬於開腦洞階段。

很多時候改革都是被迫的,貿易摩擦讓我們進一步加大了對外開放,這次疫情在降低企業負擔上步子買的會比較大,當然,是一次性福利還是長期福利就不號說了。現在開始到兩會期間,各部門應該都會有密集的刺激政策出臺,拭目以待。

此前我們覆盤的時候有看到過,疫情結束後不管哪個行業都會迎來一波比較猛烈的反彈。一個原因是相關企業會通過打折促銷的方式儘可能回籠資金,降價激發了原先被壓抑的需求,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強刺激會有個慣性,在疫情結束後依然對經濟保留著刺激的作用。

收收心,可以開始關注經濟了

今年非常需要通過強刺激對經濟進行託底

但是,今年跟03年會很不一樣。

03年處於經濟上行期,而且以投資和出口為主,本身過熱的經濟在疫情結束後快速反彈,所以在疫情結束後沒多久,貨幣政策就轉向收緊了。現在相反,經濟增速下降,經濟拉動以消費為主,而消費的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強刺激的氧氣面罩不能卸。

不管是降低存款基準還是放水拉經濟,對於資本市場來說都會是比較有利的。從股市角度,疫情徹底斷絕了後續資金面收緊的可能性,如果2685成為全年最低,不用感覺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