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美国H1N1

事件回顾

2009年4月美国爆发了新型H1N1流感,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在病毒传播的第一年,美国有6080万例感染,近27.4万人住院治疗,1.2万余人死亡。全球范围内,因H1N1而失去生命的人数在15至58万人之间。

自2009年4月发现新型H1N1病毒以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很快将其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WHO),后者在评估后宣布此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美国政府也很快宣布公共卫生紧急情况,开始释放25%的战略储备药品,用于保护和治疗流感。2009年4-10月,美国前后经历了两波感染高发季,部分学校被迫停课。2009年10月,美国政府开始投放疫苗,疫情逐渐好转。到201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结束。

(1)美国GDP疫情当年出现反弹


2009年美国H1N1

(2)疫情后美国经济当年就出现反弹的原因:金融行业力挽狂澜,背后的本质逻辑主要集中在美国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全球投资驱动型,2009年全球都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更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事实上,自2006年开始新兴经济国家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发达经济体。2008年次贷危机,进一步夯实了这个明显的趋势。自2008年之后,新兴经济国家对全球GDP增长贡献率已经开始明显并且稳定的超越发达经济体。并且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清晰地发现,美国人均GNP增幅变化与新兴经济体对全球GDP贡献率基本同期波动,与发达经济体对全球GDP贡献不同步的现象。这个现行与美国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关系,美国经济增长属于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推手为金融与商业服务、信息业、制造业,其中金融与商业服务全球资产配置相关,因此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事实上成为美国走出次贷危机以及2009年H1N1疫情的主要推动力量。当然美国信息产业技术升级也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但这并不在本次讨论2009年美国H1N1序列之内。


2009年美国H1N1

资料来源:WIND,图表绘制过程剔除了2009年巨大变化导致的图标不清晰问题数据,2009年发达经济体对全球GDP贡献率为-2139.16%,新兴经济体对全球GDP贡献率为851.67%。


2009年美国H1N1


(3)全球资产布局,加之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以股息、利息等方式资金回流美国,提升了美国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而迅速拉动美国消费,保障了美国经济在疫情后出现快速反弹的局面。

H1N1流感爆发之际正值美国经济处于危机后的低谷,政策环境较松。财政方面,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大幅增加赤字,拯救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帮助债务负担过重的家庭度过难关。货币方面,美联储将政策利率下调至零,同时开启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降低信用风险溢价。美国当时实行量化宽松能够顺畅地传递到实体经济主要依赖投资驱动,我们可以清晰的在下图中发现,量化宽松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海外投资规模,2008年-2009年海外直接投资规模增速以超过50%的增速在迅速提高,这是美国短期内消费层面提升的重要原因。


2009年美国H1N1


2009年美国H1N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