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癌症患者能只靠自身免疫避免感染吗?

免疫力作为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抵御外界病毒的入侵,是人体健康的"保护伞"。只有免疫力不被破坏,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自身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个体差异。有些人天生就健康有活力,不容易生病,但是另外一部分人体质就比较虚弱甚至被疾病困扰,需要靠药物维持自己的身体。那么在如今肺炎肆虐的特殊的情况下,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否靠自身免疫力就能"撑过去"?又可以做什么去维护我们的免疫系统呢?

疫情下,癌症患者能只靠自身免疫避免感染吗?

在介绍提高我们自身免疫力的知识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是关于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的经历,在2年前体检发现大便潜血阳性,做了CT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上面有一个隆起型的肿物,病理证实为结肠腺癌。考虑患者为早期结肠癌。我们都建议他立刻做手术,但患者拒绝治疗要求回家。2年后,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腹痛、腹胀,伴有恶心、呕吐,大便解不出来,来到了我们医院的急诊。做了急诊肠镜,肿瘤已经将肠管完全堵死了,肠管支架也不进去,而且肝脏以及腹腔出现了广泛的转移,已经是大肠癌的晚期。原来,患者希望通过锻炼、休息、补充营养,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要用免疫力来杀灭自己的癌细胞,尽管间断地出现腹痛,也没来医院看病。为了解决患者排便的问题,只能做一个肠造口手术,患者需要长期挂粪袋。

举这个案例是想提醒各位,如果得癌,不做治疗,而是希望仅靠饮食、锻炼,规律作息,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就能消灭癌细胞的机会微乎其微,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扮演着警察的角色,负责清除体内的垃圾(例如凋亡的细胞)、杀灭叛徒(肿瘤细胞)以及抵御外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肿瘤细胞起源于正常的细胞,我们的正常细胞在进行分裂的时候,DNA结构会被打开,完成复制。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环境或者体内有毒致癌物的影响,复制可能会出错,就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当基因突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发生癌变。如果我们的免疫功能是正常的,在发生癌变之前,免疫细胞就会发现这些癌前细胞,然后消灭他们,防止癌变。

疫情下,癌症患者能只靠自身免疫避免感染吗?

但是,如果一个人已经患癌了,就说明癌细胞已经找到了破解免疫系统的办法,自身的免疫系统没有消灭这些癌细胞。我们的癌细胞是非常狡猾的,他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逃避了免疫系统的打击,例如通过抗原变异,让免疫细胞不认识这些癌细胞;或者直接分泌一些物质,抑制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不能清除癌细胞,甚至有一些更厉害的肿瘤细胞,还可以"策反"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帮助他们逃避免疫打击,甚至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所以,如果你已经得肿瘤了,单纯依靠锻炼,正常作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这是不太可能消灭癌细胞的,因为癌细胞已经找到了逃避免疫打击的办法。医学上仅有极少的个案报道,有一部分极早期的癌症,在后续的观察当中,癌症消退了。但是,这种情况罕见,而且无法预测,没有普遍性,得了癌症还是应该治疗,不建议大家选择观察。

在免疫力正常时候,免疫细胞会吞噬癌细胞,为人体打造一个安全防线,免受侵蚀。但是如果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癌细胞就会侵蚀正常细胞,也容易导致恶液质增生,从而癌细胞扩散和转移。

手术、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癌症的几大主要手段。其中手术和放疗为局部治疗,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全身治疗。另外还有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一些微创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电化学治疗、激光治疗、微波热疗、超声热疗、冷冻治疗、射频治疗等有时也能取得治疗效果。

在就医选择治疗方式后,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失活,加上手术或者放化疗,患者整体免疫力下降,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进行无差别伤害,主要表现症状有:白细胞低、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疲劳乏力、腹痛水肿、失眠脱发等。

增强免疫力要从根源处着手,患病的根源在于身体的细胞环境受损,想要恢复免疫系统的功能去"对抗"细胞,应从以饮食、心理、运动作为辅助,关注自身免疫细胞健康着手。建立一个全面的"防御系统"。

疫情下,癌症患者能只靠自身免疫避免感染吗?

饮食方面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多摄入优质蛋白和优质脂肪补充营养。同时发霉的食物千万不要吃,其中黄曲霉毒素可导致癌症。关于食材的选取可以遵照对应病症的推荐时令蔬菜,具体的餐单可咨询营养师。

心理方面

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因为不良情绪会使人体神经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从而免疫力低下,导致细胞微环境恶化。影响细胞更迭、修复以及正常的电化学反应,使人体器官衰竭,并造成癌细胞扩散和转移。

运动方面

运动可以促进淋巴液的分泌,清理体内的恶液质,使营养物质快速抵达。同时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正向激素多巴胺、内啡肽的分泌,使机体微循环正常,抑制肿瘤生长。推荐太极、八段锦等。

自身免疫细胞方面

正是因为癌症细胞逃避了自身的免疫打击,所以希望通过外界的力量,重新让免疫系统发挥功能,这就发展了免疫治疗,其中免疫细胞治疗通过免疫细胞回输增加患者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在对自身抵御其他疾病入侵加,引起并发症以及有利加强自身免疫系统治疗癌症等优势成为目前新的治疗选择。

在日本,关于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主要效果的NK细胞的培养在确立以前,已经普及了各种各样的免疫细胞疗法。

通常免疫细胞疗法中所使用的是比NK细胞易于培养,在攻击癌症的能力方面却不及NK细胞的T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由于NK细胞的培养极其困难,作为第二佳选择,人们开始探索T细胞、CTL等细胞的应用。

其中活化、增殖T细胞的"活化淋巴细胞疗法"在实际中多有应用。虽然都是免疫细胞疗法,但是主要以活化、增殖"NK细胞"的"高活化NK细胞疗法"和主要以增殖、活化"T细胞"的"活化淋巴细胞疗法"是不同的。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原始性细胞,无论是癌细胞还是其他任何东西,它具有见到异物就立刻进行攻击的野性力量。

另一方面,T细胞很难识别出癌细胞,如果获取不到关于癌细胞特征的信息,就无法对癌细胞进行攻击。因为这一点可以说NK细胞在工作效率上优于T细胞。

NK细胞和T细胞相比,其难点在于不易增殖和培养,并且费用相对较高。然而,通过有选择性地活化、增殖NK细胞,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威力,"高活化NK细胞疗法"依然被认为是在癌症治疗方面最强有力的。

NK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抽血从患者血液内采集可以对抗癌细胞的免疫淋巴细胞,高度激活并注回到体内的治疗方法。

疫情下,癌症患者能只靠自身免疫避免感染吗?

在免疫细胞中作为最原始免疫细胞的NK细胞,在自然免疫中扮演着中心角色,它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者癌细胞结合起到杀伤的作用。据称,即便是健康人士的体内每天也会产生3000个,6000个癌细胞,而能够最先发现并杀伤癌细胞的就是NK细胞。

已经明确的是,癌症患者的NK细胞活性相比于健康人士较为低下。

因此,重要的是增加免疫细胞、强化体内免疫。实施过程很简单,先从患者体内抽取50cc血液,把淋巴细胞取出体外,其中特别是有选择性地针对NK细胞,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激活,经过大约2个星期后,大致可以增加数百,数千倍的NKT细胞。72岁,男性,化疗与免疫治疗并行,化疗副作用消失

治疗案例:患者罹患恶性淋巴瘤,接受了21次放疗。1年以后,在骨关节发现了癌病灶。经PET检查,确诊为癌症复发,并扩散到喉部、颈部、腹股沟,需要进行化疗。患者担心化疗副作用,于是决定同时进行免疫治疗。

由于化疗会减少白血球数量,从而导致抵抗力下降,而配合进行免疫治疗则避免了这种情况。因此,尽管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白血球大量减少,身体状况却没有下降。第5次NK疗法时,患者出院,开始转为门诊治疗。第6次治疗时,患者身体维持良好状态,本来计划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但主治医生判断可以先不使用。此外,癌症复发时,被判断不能进行放疗。由于患者恢复良好,主治医生判断可以进行放疗。患者表示想继续传统疗法与免疫疗法的并行治疗,通过免疫疗法抑制传统疗法的副作用,保持接受治疗的体力。

由于健康人士拥有的NK细胞数量大约为一亿个,如果培养到4亿至5亿个NK细胞就可以期待治疗效果了。(NK细胞的数值是一个大概的数值,由于培养时间长短的不同和患者病情的不同会产生相应的差异。)

把增殖并高活化的NK细胞和生理盐水一起经过点滴输液回输到患者体内(大约30分钟)。由于是使用本人的细胞,除了极少数情况伴随有暂时性发热以外,几乎不用担心会产生副作用。

回到体内的活性型NK细胞对癌细胞进行攻击,进一步提高全身免疫力,恢复身体元气和活力。

免疫细胞治疗对几乎所有种类的癌症均有效果,和癌症的复发、转移、发展程度无关,都可以进行治疗。同时,可以和手术、抗癌剂、放射线等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有望加倍增强治疗。效果副作用小,是对身体负担较少的治疗因免疫力上升,可以在改善体质的同时进行治疗。

在中国,这些关于治疗癌症的突破性进展,给了癌症患者信心和希望。但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研究,真正运用到临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目前全世界医学界还不是十分清楚癌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所以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根本性的治疗就非常困难。现有的许多治疗手段都只能是"治标",即针对已经发生的肿瘤进行治疗,尽可能多地杀灭癌细胞,或者延缓癌细胞的生长速度,而不能做到"连根拔除",或完全阻止它的发生。

所以说,攻克癌症道路漫长,癌症患者不要因为盲目等待新疗法而延误治疗。对各种新疗法抱有科学心态,同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才是关键。

其实,至今为止,我们治疗癌症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如果能够早发现,目前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晚期患者,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在这段紧张的"抗疫"时期,癌症患者还需注意自身健康情况,加强自身抵抗力,尽量避免出门引起感染。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肿瘤免疫学教授,对肿瘤免疫治疗有疑问的,可以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或后台私信留言,我将尽我所能为您解答。更多癌症科普、病情案例实时分享。

您的关注、留言、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认可!

[1] 医学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