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雖然全世界都知道三菱EVO X會變成絕響,但當Netcarshow app彈窗出EVO Final Edition的時候,多少有幾分感嘆,一臺名為“進化”的車子,就這樣停止了“進化”。我對EVO是有幾分感情的,大學的時候好朋友有一臺CT9A的九代EVO,我們稱之為小紅,我喜歡開著它往返新老校區,對於EVO我最迷戀的是那個外排洩氣閥的聲音,收油的時候啾啾的高亢叫聲是最抓眼球的,尤其是在會計學院、外語學院姑娘們下課的時候……但我知道我對EVO一定不是最有感情的那一小撮人,每一個車迷對EVO有著獨到的情感,尤其是媒體圈,EVO大概是我見到零媒體投放卻得到最多媒體讚譽的一款車,幾乎每一個汽車編輯都為它梳理過編年史,至今百度上還能搜到當年我和李曉非當年從維基百科翻譯的各種資料(包括翻錯的地方)。大家對EVO的集體認知都和午夜、車房、山路等充滿汽油味的場景混在一起,EVO滿足了年輕人對權威的藐視,對機械的崇拜和對電子的不屑,甚至和那顆紅頭髮動機一樣帶著一點暴力欲。分析EVO火爆的原因,我認為他甚至超越了車子本身,而滿足了年輕人的邪惡面:戰勝欲。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本質上,EVO是一臺糙車,和歐洲Golf R、Focus RS等性能車不同的是,EVO的血是純的,一開始就是拉力賽場下來的,因而也變得暴力而簡單,僅有的AYC+ACD也只是為了快而存在,280匹的機器並沒有什麼高科技,以充當街頭霸王為目標,而民間對4G63改一改500匹就敢於挑戰法拉利430,如果來一套2.4Kit更可以扮豬吃老虎了。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這是一臺照顧擁躉們內心的車,對於知音他曾經幾乎全盤滿足,但對於不懂的人,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和東南菱帥有什麼本質區別,也不需要知道——我當年開過的那臺九代小紅,至今還貼著一副從淘寶買來的“DN7160”出街。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NCS這樣評價EVO:the Lancer Evolution is a car that is beloved by many and arguably the originator of the four-door sports car genre. To send it off in style。只有擁躉才懂的時候,EVO的命運也就變得飄忽不定了。事實上這是日本性能車的集體命運。世道是會變的,你不得不跟隨時代。上一個時代的年輕人在追隨日本的潮流,在GT-R還是終極夢想的時代裡,EVO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而今天的時代不屬於馬自達RX-7,不屬於本田S2000,不屬於EVO和STI,甚至不屬於GT-R 35,日本車企在性能車方面全面頹勢——本田的後VTEC時代風光不再,哪怕回到F1賽場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出了什麼狀況;我也耿耿於懷地追問馬自達2之父水野為什麼不為我出一臺MPS,他尷尬地告訴我人手都調去做阿特茲了;至於豐田,章男君理想更大,貌似更想在歐洲戰場上狙擊一把法拉利;日產無心戀戰開足馬力賺錢,唯有斯巴魯在豐田的默許下小心保留著STI的血脈;而後級的改裝行業也全面頹勢,HKS這種旗幟性大廠動作不再頻密,Tein等專著的企業乾脆開始為歐洲車配套,時代已經不再眷顧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性能車。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7年前在北海道的大巴上,斯巴魯的一位技術高層跟我嘆氣:“我們年輕的時候,攢錢也要買臺性能車,現在的年輕人攢錢都玩遊戲了。”Playstation搶走了80後,手機搶走了90後和00後。這個時代,還要一臺EVO作甚,誰還研究午夜的首都高,又還有誰苦練跟趾換擋?就算還在玩改裝的人,都在研究HellaFlush和車身貼紙,著名日本車研究達人“傳說中的彎道大發仔”在我朋友圈裡反問我:“誰還為馬力買單呢?”說句不好聽的,連賽車都Sequential了,還用得著跟右腳較勁嗎?剛剛跑完的5小時耐力賽上,我都懶得跟趾了。於是這個時代,兩個踏板的Golf R們又重回了自己的舞臺,起碼搶佔了中國年輕人的機會,因為他更切準了時代的脈搏,水平高低都能開好一臺高爾夫R。剩下的日本對手們,也僅有86/BRZ這對雙胞胎在支撐了。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開著EVO X的那一週,我手頭還有一臺奧迪TT,連我自己都在問,50w我為什麼不選擇一臺TT?那是2008年的事,而現在是2015年,七年過去了,選擇面更寬了。更何況,在CT9A(九代EVO)改CZ4A(十代EVO)的過程中,三菱犯了錯,對Evolution這個詞的把握似乎欠了火候。先對比STI從GD(7-9代)時代跳躍到GR(10代+),保留了其核心的DNA,並且進化了SI-DRIVE(斯巴魯智能駕駛提升系統)、多模式駕駛員控制中央差速器(Multi-mode DCCD)、多模式車輛動態控制系統(Multi-mode VDC)。關鍵的是,這臺車提升到了歐洲車的所有點,又保留了街頭跑車該有的參與感(例如EJ25發動機的改裝空間、手動變速箱的玩味等)。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車評人彭煜曦一針見血:“同樣面對市場轉型問題,STI雖然被罵得很慘,但事實證明還是妥妥抓住了新老客戶不同需求的平衡點,反觀EVO卻搞得跟額頭上烙上了‘將就’倆字一樣。開著一臺STI,你明他和Golf R之類的歐洲貨一樣穩當,卻還能擼著手動擋和副駕的妞上個課洗個腦,而EVO呢不但跟前輩一樣腳步浮浮,而且他X的居然用上了PRND……”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在我看來,棄用4G63T並非壞事,但將一臺打磨不夠的4B11T匆匆推向市場會遇到大問題,一來改裝圈無從下手二來這臺機器似乎更像是為現代、克萊斯勒準備的,急急忙忙加上T以後並沒有給到暴力的感覺,最要命的是那臺自作聰明的SST雙離合器變速箱,和GT-R遭遇的不穩定問題一模一樣,一如既往保持了Getrag民用變速箱猶猶豫豫的品性,又把EVO推到另一個漩渦:沒有三個踏板,我為什麼不選擇其他?例如BMW 1M。關鍵是,在7代EVO身上三菱已經用自動變速箱翻過一道錯了,這一次自尋南牆,EVO的“快”並不是一臺不可取代的快,貴在其駕駛參與感,這是歐美諸車無法提供的,早年間有人號稱自己能開出硅油粘滯的感覺,而後又有人說自己能從方向盤力回饋裡找出AYC的分配比,這大概和花總丟了金箍棒微博裡聊的“風電水電”有得一拼了,從耳機裡聽出風電的豐潤和水電的滂沱,還能仔細辨析出阿克蘇的風力和丹江口水庫的水位,調侃歸調侃,但的的確確說明玩EVO的人很在意自己和車子的交流。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我見過的那些EVO玩家是不需要女人的,EVO就夠他們射一襠了,試問這世上有幾臺能如此交流的車?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又說到前幾天的稿子,我說BMW3是人生裡繞不開的一臺車,雷克薩斯ES是繞不開的另一臺,但EVO 這臺車我是繞過了,儘管依然留著念想。今天的EVO到底是在讓我懷念什麼?二手市場裡能夠找到這臺車的神奇之處,一臺九代CT9A EVO在2006年用五十萬買入,享受十年駕趣以後,二手的價格走了個觸底反彈悄然回到了當初的價格。他一直不缺擁躉,玩過PCCA卡雷拉杯的大拿嚴路在我朋友圈裡說,這是他人生繞不開的一臺車,歸根結底,他繞來繞去繞不開的,是自己。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鬼才知道每個人心底的情懷是什麼,喜歡的話就收一臺吧,趁早,個人覺得八代九代很不錯,六代半的馬基寧特別版TME能搞到就更好了。都別瞎改了,留著就好,就像我老朋友吳禮毅的做法,誰都不賣,留給女兒……至於EVO,還是一身嘆息然後尊重他的老去,讓他去做一個經典吧,如果再見活體EVO,我們只要站在路邊,致以老兵的尊重。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好吧,還是不要這麼灰暗了,說點希望。當EVO不再Evolution,並不是進化的停止,而是進化的方向突變了。達爾文學說裡,環境變化是引發突變的重要誘因,人變了、日本車企變了、世界車壇也變了。當世界需要大步朝前看的時候,我們也許不該去嘆息和留戀,三菱專心致志朝著SUV和EV的方向發力,是對當下的“識時務”和對未來的“前瞻”,更何況,三菱已經承諾會有一臺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高性能車接過衣缽。這是對情懷的最好慰藉,再回到1992年,初代CD9A Lancer Evolution GSR/RS出現的時候,誰又會知道他未來的二十年是如此輝煌呢?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不得不在最後提一提STI,這對生死冤家纏鬥了十代總算是有了個結果,可我相信斯巴魯STI部門一定高興不起來,這兩臺車已經不知道是對手還是兄弟了,插播一個好消息是,專注抬槓二十年的STI還會孤獨堅守,我從斯巴魯高層嘴裡翹出來的消息是,新的Impreza STI明年會引進,雖然過程無比曲折,但為了保留斯巴魯的魂,我猜斯巴魯進口這批車應該是虧著老本的。一大早朋友圈裡Leon發了一張圖,他為這張圖寫了圖注。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STI:“沒了你,我一定會很孤單的!”EVO:“你要替我繼續堅持下去……”我艹,一大早,我坐馬桶上哭了,他們不過是兩臺車啊!


EVO究竟有多強,強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街車戰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