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名闻遐迩的现代文学经典。自出版开始,便"一纸风传,万人争诵",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吴宓先生称钱钟书先生为"人中之龙",围城更是被其视为"整个人类基本生存状况的写照"。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围城》的整体故事比较简单,但是内涵深邃,发人深省。何为"围城"?它由国外的谚语引申而来。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再来看故事内容,主人公方鸿渐在生活中屡次碰壁,历经坎坷,对"围城"之说,深有体会,"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既是现实困境,也是心理牢笼。钱先生为这篇小说取名"围城",可谓是贴切极了。

爱情也罢、事业也罢、婚姻也罢,方鸿渐的整个生活都好像被困在围城之中,总是在不断地逃亡中,却逃不出人生围城所给予的束缚。

1. 爱情的围城

在方鸿渐回国途中和回国后,生活里出现了三个女子,即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可算作是他的恋爱历程,亦可称为"恋爱围城"。

方鸿渐留学归来与苏文纨、鲍小姐同乘法国邮船。在轮船上,鲍小姐身材火辣,且着装大胆暴露,被人称作"熟食铺子"、"局部真理";虽然她已有未婚夫,但是行为恣意而放荡,对方鸿渐进行了引诱。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鲍小姐先是对方鸿渐说"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e,你相貌和他像极了!"再是提醒方鸿渐说"今天苏小姐不回来了",当得知方鸿渐"同舱的安南人也上岸了",似是无意间接了一句,"咱们俩今天都是一个人睡",把方鸿渐挑拨得"周身的血都升上脸来"。等到方鸿渐回房间睡下,"忽听得轻快的脚步声,像是从鲍小姐卧舱那面来的",打开门来,果然"闻到一阵鲍小姐惯用的爽身粉的香味",接下里便不言而喻了。

几天后,鲍小姐要下船了,拒绝了方鸿渐的帮忙,只疏远地对方鸿渐说:"不用劳你驾,李先生会上船来接我"。而后,等方鸿渐看到鲍小姐的未婚夫,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鲍小姐在玩弄他,自己不过是鲍小姐无聊时的消遣而已。但是他没有鲍小姐的洒脱,虽然自觉"自己没的吃亏,也许还占了便宜,没什么可怨。"但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跟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厉害。"至此,他与鲍小姐的一段"露水情缘"到此为止了。

虽然方鸿渐与苏文纨有着感情纠葛,但是谈不上真正的爱恋。苏文纨似乎对方鸿渐心有所属,奈何方鸿渐根本不爱她。方鸿渐不喜欢她也就罢了,明说就好了,但他没有。他非但没说,还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做了让苏文纨误会的举动。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小说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旧历四月十五,苏文纨约他夜谈。方鸿渐虽然并不想去,但又不好驳人家的面子,只好赴约。俩人在亭子里赏月,气氛逐渐暧昧,苏文纨对方鸿渐说:"Embrassemoi(吻我)!"方鸿渐不能自持,便吻了苏文纨,虽然这个吻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但这个举动让苏文纨误以为方鸿渐爱她,直到最后得知真相,羞愤交加,自尊受挫,她为了挽回之前自作多情的面子,明里暗里的使绊子,让方鸿渐与唐小姐之间的爱情泯灭于萌芽阶段。

其实,说起来,苏文纨也并非多么喜欢方鸿渐,她是个有控制欲的人,选择方鸿渐不过是因为他比较好控制罢了。她喜欢看别人为她而争风吃醋的样子,试图激起三个男士的嫉妒心,还怕他们太早分出胜负,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所以说苏文纨在感情上到底是个自私的人。

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勉强算得上是两心相悦的爱情。方鸿渐倒是真心爱着唐晓芙,故而三番四次、想方设法地与唐晓芙见面。所以最后唐晓芙跟他一刀两断,才会让他肝肠寸断,"过些时,他才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剌痛。昨天囫囵吞枣地忍受的整块痛苦,但是没工夫辨别滋味,现在,牛反刍似的,零星断续,细嚼出深深没底的回味。"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唐晓芙应该对方鸿渐是有点喜欢的,因为当她看到方鸿渐失魂落魄的样子,她又心酸又痛苦,想开口留下他,但是高傲的大小姐脾气让她开不了口,忍痛至于生了病。

就这样,苏文纨、方鸿渐、唐晓芙,这三者纠缠的感情到最后都成泡影。方鸿渐绝望之下远赴三闾大学,三人终没有能逃出"情感"的围困,终致决裂,各奔一方。

2. 事业的围城

方鸿渐的大学专业本是中国文学,但是为了出国镀金,也为了光耀门楣,便借着出国留学的热潮,去了国外。与其说方鸿渐留学欧洲,倒还不如说是游学,"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所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他游历不少,却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为了应付父亲和出资人周经理,花钱买了个假的博士学位证书。

回国后,作为一个"海归"的方鸿渐开始了屡遭挫折的求职历程。由在丈人周经理的点金银行苟且度日,到离开上海在三闾大学任教,再到离开三闾大学到华美新闻社,是其"职业围城"。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因为方鸿渐是个"无用之人",所以即便是个海归,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丈人好意让他在银行挂个名,他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走亲访友,惹下一身桃花债。为了逃避周太太的盘问和教训,同时又收到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发来的一封招聘电报,就这样,他远赴三闾大学任教

然而,在三闾大学这个校园内,方鸿渐很快就失望了。在这所大学里面,有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有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伪君子;有一心攀龙附凤、浅薄猥琐的势力小人……这里充满了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和尔虞我诈。

三间大学矛盾错杂的人事纠葛、派系斗争,再次使方鸿渐陷入了困境。先是校长高松年的降格录用,再是韩学愈的背后使坏,再是李梅亭、陆子潇的造谣诬告……方鸿渐学不来韩学愈等人的厚颜无耻和曲意逢迎,也不擅长蝇营狗苟的手段,更没有赵辛楣的见风使舵的本领,最后落得个被高松年解聘,排挤出局的结果。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后来,经过赵辛楣介绍,在王总编辑的推荐下,方鸿渐负责资料室。然而没多久,华美新闻社被敌伪军收买,方鸿渐毅然离开了报馆,因"资料室最不重要,随时可以换人,他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个准辞的人,失业最早。"

自命不凡而又没什么本事的方鸿渐辗转几个工作,做的均不顺利,不过是从一个职业"围城"到另一个职业"围城"而已,从头到尾都不过是一个失败者而已。

3. 婚姻的围城

方鸿渐去三闾大学任教,没收获了事业,反倒成就了一份婚姻。奈何方鸿渐和妻子孙柔嘉感情不深,结婚后家庭也不和睦,所以这是一段注定的"婚姻围城"。

孙柔嘉给人印象是一个普通而柔弱的女孩子,"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面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常带着惊讶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她的柔弱外形让方鸿渐生出男子汉的气概,她的心计又让方鸿渐一步步掉进她的"陷阱"之中,所以方鸿渐在稀里糊涂中就跟她结了婚。

然而,中国人的婚姻从不是简简单单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就像小说中这么描述过婚姻:"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他的老子或哥哥。"所以,他们俩的婚姻免不了要处理双方家族的矛盾。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方鸿渐的家族是一个没落的乡绅家庭,陈规陋习自是不可避免,有着古董似的父亲和唯唯诺诺的母亲,还有虎视眈眈不好相与的弟弟一家。孙柔嘉的家族则是洋味十足的现代家庭,姑母颐指气使,居高临下,不仅把自己的先生管得服服贴贴,还要对他们小夫妻的家庭指指点点,怂恿孙柔嘉管制方鸿渐,且经常流露出对方鸿渐的轻视。

由此,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

后来,方鸿渐发现孙柔嘉原来是很有主意和心计、思虑周密的女人,孙柔嘉发现方鸿渐的软弱无能,面纱揭去,露出真实的自我,他们之间的争吵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终于在一次大吵之后,两个人在愤怒之下,动了手,说了狠话,方鸿渐一气之下摔门而出。而当他回来的时候,"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孙柔嘉已经撒手而去。

虽然小说结尾到处戛然而止,并未说方鸿渐的婚姻彻底破裂,但小说的走向已经很明显了,他们不曾呵护婚姻,反而终日吵闹,离婚或许就是早晚的事了。如此,方鸿渐在婚姻和家庭中依然还是个失败者和逃避者。

4. 人生虽然痛苦,但不悲观

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这样说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确实,

方鸿渐是个非常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不见得是个坏人,他善良,有点小聪明,但是也虚浮无能,不学无术,做事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胆怯懦弱,同时也眼高手低,没有进取心……他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一个缩影。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看方鸿渐这一段人生,爱情不顺,事业无成,婚姻不幸,由于自身的懦弱和无能,他被困在了这样一种现实之中。他逃离一座"围城",又落到另一个"围城",在"围城"中奔突挣扎,听凭命运将他随意安排。

就如方鸿渐一样,很多人无法解决来自事业、家庭中的一切阻力和困扰,不敢面对这一地鸡毛的现实,到最后狼狈地逃出围城,逃亡到另一个围城,却还是延续着之前的样子,于是人生便在这种不断地逃亡中走向终点,自始至终,一无所成。

我们透过《围城》看清方鸿渐的生存困境,看到不可避免的围困式人生,看透人生的悲剧性,看到整个人类从理想到幻想破灭的循环往复……难道《围城》仅仅是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围城困境吗?

或许不只是如此。《围城》虽是"忧世伤生"的悲剧作品,但却不是悲观主义的作品。钱先生曾说:"人生虽然痛苦,但不悲观","人既然活着,就本能地要活得很好,更有意义。从这点说,悲观也不完全可取。但是,懂得悲观,至少可以说他是对生活有感受,发生疑问的人。有人浑浑沌沌,嘻嘻哈哈,也许还意识不到人生有可悲的方面呢。"

由《围城》看方鸿渐的围困式人生

在钱先生看来,能感受到人生悲观总比浑浑噩噩的好,但悲观不是目的,超越悲观,自应乐观才是人生正解。我们并非一定会困于"围城"人生,围城生于内心,也消弥于内心,当内心的"围城"瓦解,现实中的"围城"又岂能困得住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