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無畏,災難生

無知無畏,災難生

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

什麼樣的牛犢不怕虎?一類是沒見過老虎、沒被老虎咬過的牛犢;另一類是名不經傳、還沒展現強大實力的、沒被老虎重視的“牛犢”。面對老虎,兩類牛犢,兩種命運。


“初生牛犢不怕虎”典故的一個出處來自於《三國演義》。曹軍先鋒龐德挑戰關羽,兩人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雙方鳴金收兵。關平對關羽說:“俗雲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託也。”這裡可見,關平為勸阻父親貿然行事,故意將龐德說成小卒、初生牛犢。其實,龐德早年跟隨馬騰四處征戰,屢立戰功,勇冠三軍,是真正的虎將。


無知無畏,災難生

龐德(2世紀─219年)為東漢末年名將,

武藝出眾、膽烈過人。

圖為《三國演義》中的龐德


後來劉備率傾國之兵為關羽報仇,一路攻城掠地,戰無不勝。吳國委派陸遜擔任大都督。劉備認為陸遜乃一介書生,沒有打仗經驗,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陸遜能勝,在於他摸熟了劉備的“虎性”脾氣,驕兵必敗。


如果對老虎缺乏認知,卻要挑戰老虎,則難逃厄運。戰國時期的趙括——名將趙奢之子,熟讀兵法,紙上談兵沒有對手。然而他的父母都認為他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尤其母親和趙王簽約,如果趙括打敗仗,家人不受牽連。可是血氣方剛的趙括,執意掛帥出征,結果被常勝將軍白起打敗,葬送了40萬趙軍,也斷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從以上故事可知,不論是“老虎”,還是“牛犢”,如果妄自尊大、不知敬畏,一定會招來失敗,甚至滅頂之災。所謂“不知者無罪”、“無知者無畏”,不僅不是真理,而且害人匪淺。


比如孩童好奇,不知道危險:去抓熱水杯、碰熱鍋,容易造成燙傷和燒傷;用手指摳電插座孔或將鑰匙等金屬物插入電插座裡,因此觸電;爬到陽臺、窗口,稍不留神就會出現意外;在馬路上嬉戲打鬧等等。無知,是不是很危險?


無知無畏,災難生

姬昌拜河邊釣魚的老人姜子牙為師、為尚父,

為周朝八百年基業奠定了基礎。

圖為古代朝鮮畫家筆下的周文王遇姜太公,

哈佛大學佛格美術館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無知,沒有關係,每個人都會有知識盲點,但是我們一定要有敬畏之心,用先哲的智慧指導我們的行為,就不會有危險。反之,如孔子所說的“小人”那樣,就會招致災禍、天譴。


第一“畏天命”。這裡的天命是指人的信仰,人應該對天地、佛道神有敬畏之心。中國歷史上有四位正值壯年的皇帝,因為毀壞佛經佛像、殺害僧侶而遭惡報。其中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及其兩個兒子被宦官殺死;北周武帝宇文邕暴病而亡,其皇族宗室基本被斬草除根;唐武宗李炎暴斃;後周世宗柴榮胸部生瘡,潰爛而死(他用大斧砍毀菩薩像胸部)。


無知無畏的紅衛兵到處砸寺廟、毀道觀,後來很多人遭報了,瘋的瘋、殘的殘、斃命的斃命。網上有不少有名有姓的實例,朋友們不妨去查一查。


第二“畏大人”。俗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尊敬父母長輩或有德行學問的人,聆聽他們的智慧之言,日後才會有成就。古代姬昌拜河邊釣魚的老人姜子牙為師、為尚父,為周朝八百年基業奠定了基礎。張良為老人撿鞋、穿鞋,最終得到《太公兵法(六韜)》,輔佐劉邦奪得天下。


無知無畏,災難生

頤和園長廊彩繪:張良進履


第三畏“聖人之言”。四書五經、佛經、道經,都是聖人之言。如果我們敬畏、遵從聖人之言,才能在繽紛亂世中守住人的本性,不迷失。


當今社會很多人不懼天道、不敬師長、不遵聖人之言,為了掙錢什麼都敢幹,黃賭毒氾濫、假貨肆虐。人不畏懼天意、不遵從普世價值,難道能逃過天懲嗎?


如果這些人不知悔改,繼續無知的造業,等待他們的將是後悔莫及的惡報和惡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