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的“道”(策略和方法)是啥?

这几年跟着舵手做交易的人越来越多,舵手入市12年有余(2007年中入市),操作的策略和方法这两年基本已经固定下来,不认同的离开,志同道合的留下。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舵手的“道”(这里的道不是指什么终极真理,不是虚无缥缈的形而上学,而是指股票操作的策略和方法)到底是个啥?

今天舵手就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认同的可以加入,加入的可以监督,因为舵手也会因为个人局限性而偏离我们的道,会让航向跑偏,同道中人的监督和提醒能够让我们回归正道,尽快的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三个方面就是心理因素、资金管理、交易系统。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的“道”(策略和方法)是啥?

当我们刚开始炒股票的时候,我们会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打听消息和交易系统(包括选股、买入、卖出、止盈、止损)上面,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对于资金管理和心理因素的重视都是来源于交易失败的反思与总结,时间长了我们才会觉得资金管理和心理因素更加重要,是做好交易的基础。

一、心理因素

一说心理因素我们都知道很重要,但同时觉得虚无缥缈,太抽象,没有办法具体起来。

舵手就从两个大的方面来梳理:认清自己和认清市场。

a、认清自己

这里的认清自己不是指单独的个人,而是指一个群里,概括的说就是单打独斗的情况下不能影响市场和个股走势的市场参与者,通常是指小资金者或者散户,这里用散户代替这个群体。

在股票市场里另外两个群体是机构和游资。

如果我们把股市看作没有硝烟的战场,机构就是正规军,他们有资金、有团队、控制着媒体,他们适合阵地战,在股市里适合价值投资;游资就是游击队,他们也有团队、有资金、也可以利用媒体渠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适合游击战,在股市里适合炒题材热点。

而我们散户就是单打独斗、无组织、无纪律的散兵游勇,我们没有团队、没有资金、没有媒体,我们适合什么样的战术?

这个也要分三种情况,如果我们有机构作为靠山,我们也可以做价值投资,如果我们有游资作为靠山,我们可以做题材热点,如果我们真的什么靠山也没有,适合我们的就是打猎式狙击战。

如果我们冒然去做价值投资,别人抓到的是茅台,而我们抓到的可能是乐视;如果我们冒然去做题材热点,别人可能抓到牛股黑马,我们可能追高被套。

大部分散户都是无依无靠的小资金参与者,这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如果大家认可这个现实,说明我们散户不适合做价值投资,因为我们没有专业团队帮助我们调研上市的经营情况,我们没有行业分析师帮助我们跟踪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我们也没有宏观分析师帮助我们洞察大势。

有的朋友说,关于宏观、行业、公司的情况我们可以从财经平台上看呀。

理论上好像是可以。

但是,我们看到内容是否有用?

或者说我们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是否真的可以正确的解析?

再者,如果我们持有一只股票,三年不涨,发现策略和方法错了,这个纠错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我们更不适合做题材热点,这个观点可能很多做短线的朋友都不认同,因为大部分散户都非常喜欢炒题材热点,因为题材热点赚钱快,制造了很多牛股和牛人。

但这只是生存者偏差,他们只是最幸运的人,他们的操作是不可复制的,不然让他们再抓一只牛股他们就抓不到了,2019年很多人业绩翻好几倍,2020年可能因为疫-情直接被套了。

如果我们因为牛人身上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就认为我们一定也也做到,这就是认不清自己。

适合我们的是猎人式阻击战,我们拿着一把狙击枪处在黑暗森林之中,我们的处境是危险的,我们的子弹是稀缺的,我们大部分时间要么在家休息(空仓),要么在森林里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趴下等待猎物(如果我们猎物是野猪,当兔子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开枪)出现(耐心等待买点),猎物出现果断扣动扳机,而不是在森林里到处乱跑(频繁的追热点、炒题材),这样只能成为别人的猎物。

既然在价值投资和题材热点上都是别人的长处,散户的短处,那么在哪个方面三方是平等的,在哪个方面我们散户占有优势呢?

对于三方都平等的是技术,散户的最大的优势就是空仓。

好,基于认清自己、认清对手舵手先得出以下几点:

1、无靠山,不做价值投资、不做热点题材。

2、尊重技术。

3、重视空仓,利用好空仓。

4、不频繁做短线,耐心等待机会。

b、认清市场

认清自己就要分清敌我优劣,对手的优劣就是我们的参照物,认清市场也要找到参照物,不然无从下手,只是空话。

市场的参照物就是生活。

这方面舵手经常在文章和专栏课程里说,这里就不仔细的从头到尾的啰嗦了,简单阐述一下。

在生活中,机会是稀缺的,风险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而在股市(也包括其他交易市场)机会是泛滥的(天天都有涨停板,题材热点层出不穷),风险的发生是也是泛滥的(天天都有跌停板,经常出现暴雷的个股)。

机会与风险是一体的,是市场的正反面。

因此,炒股就是控制风险,我们只要控制好了风险,剩下的就是机会,赚钱是早晚的事,如果我们只看机会,追热点、炒题材、抓牛股、捉黑马,反而容易适得其反,赚钱也只是暂时。

认清市场需要我们把机会思维(这个机会思维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养成的)转变成风控思维。

炒股就是控制风险,这又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说法,非常的抽象,没有抓手,所以我们必须具体化,才能指导我们的操作。

首先我们要分析市场中都有哪些风险?

我们不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因为他们也是虚无缥缈,对于操作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我们把市场风险分为:公司经营风险、资金风险(炒作风险)、行业风险、宏观大势风险。

我们光知道具体的风险方面还不够,还要分析这些风险的抓手是什么。

公司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炒作风险、个股被操纵的风险)大部分(不是绝对的,百分之百的)都会反映到个股走势里,行业风险大部分反映到行业板块走势里,宏观大势风险大部分会反映到大盘走势里。

通过认清市场,舵手先总结如下几点:

1、炒股就是控制风险,把机会思维转变为风控思维。

2、关注大盘走势,因为他体现了宏观大势和市场情绪。

3、关注行业板块走势,因为他体现了行业发展和周期。

3、关注个股走势,体现了各方力量的博弈,尽量不碰盘子太小的个股,因为他们可能会个别游资或者机构操纵,我们的技术分析就失去了意义,可能被技术反收割。

当然,舵手对于心理因素方面说的可能不全面、不准确,但舵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资金管理

关于资金管理,如果我们只做股票,我们可以把资金管理理解成仓位控制,如果我们还交易期货、美股或者港股,还投资其他品种,这个资金管理就比较宽泛一些。

舵手认为的资金管理就是房产(包括住房和铺面)和交易(股票为主,舵手也做美股、港股,和期货,只是投的比较少)两条腿走路,因为在中国,房价走势与股价走势是此消彼长的,这个大家可以去对比房价和大盘的历史走势。

在牛市中,股票赚钱了,就把钱抽出来投资买房,在熊市最后阶段或者牛市第一阶段(现在就处于这个阶段),就多抽调一些资金投入股市。

股价参考大盘走势,房价参考北京房价走势。

再说说仓位管理,舵手的仓位控制是根据大盘走势而定,不是根据板块和个股。

1、大盘处在日线级别买点位置重仓或者满仓,如果大盘同时也处于周线级别买点位置可能会融资,杠杆控制在1倍以下。

2、大盘形成日线级别卖点之后轻仓或者空仓。

对于第1点我们很容易做到,但是对于第2点就不那么容易做到了,因为大盘形成卖点的时候很多个股还在涨,题材热点不断,这个诱惑很难抵制;当大盘形成卖点的时候,持有的个股可能还在涨,急流勇退很难做到;如果持有个股是亏损的,果断止损也很难做到。即便是大盘卖点形成之后轻仓了,耐心等待大盘形成日线级别买点再建仓,期间的空仓等待也是非常具有考验性的。

三、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都会涉及到操作技术,舵手用的技术是缠论,舵手在解盘解析的时候也是用缠论语言,包括大盘、板块、个股的走势、结构、形态和买卖点。

至于缠论技术舵手有2个专门的课程阐述,这里就不补基础知识了。


1、买点买、卖点卖。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的“道”(策略和方法)是啥?

这里的买点是指缠论里四类买点:第一类买点(盘整底背驰和趋势底背驰形成的买点)、第二类买点(1买之后回调形成买点)、第三类买点(突破中枢之后回踩不破中枢上沿形成的买点)、第四类买点(中枢构筑完成之后形成的买点)。

2、大盘买点+板块买点+个股买点(大盘买点+个股买点、这是次优选择)。

大盘有买点的时候才去看板块与个股,如果大盘正在下跌或者没有形成日线级别买点,是没有必要看板块与个股的,更不应买股票,需要的是耐心等待。

3、买入之后不符合预期就要卖,止损是无条件认亏出局的位置。

舵手觉得最早的卖出时机就是走势不符合预期的时候,因为我们买入一只股票肯定会有一个预期,比如打板,我们的预期是涨停,没有涨停就是不符合预期,就要卖;比如做强势股,买入之后应该继续大阳线或者阳线拉升,但是没有涨,就是不符合预期就要走;比如我们买入后预期是沿着5日均线上涨,一旦跌破5日均线就是不符合预期,就要走。

买入之前我们肯定要设置一个止损位,买入之后一旦不涨反而下跌,跌破止损位,就要止损,不能找理由(大盘不好、庄家洗盘、价格跌破游资成本,很快就会拉升),即便是今天卖了,明天涨停也是对的。

4、放弃自以为是的猜测和预测,按照大盘、板块、个股信号交易。

为什么现在很多机构都用自动化交易,就是因为人工交易添加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无法百分百执行既定的交易策略。

我们人也是可以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做不到,就是没有认清自己、认清市场,就要从头再梳理一遍,直到知行合一。

这就是的舵手的交易策略和方法,欢迎志同道合的股友加入我们,一路同行,感谢同路人一直以来对舵手的支撑。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的“道”(策略和方法)是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