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回应|小区里有确诊隔离病例该怎么办?


专家回应|小区里有确诊隔离病例该怎么办?

1

小区里有确诊隔离病例该怎么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

有的居民听说自己小区里有了确诊病例,或者楼里有隔离的病例就很恐慌,不知道传染的风险有多大。事实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确诊之后都会到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也会按照有关要求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确诊病例的家庭以及小区的公共区域都将进行清洁消毒,所以作为小区居民,无需过度恐慌,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这里我想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我们大家都没有免疫力,人人易感,所以无论小区是否有病例,如果不注意防范,都会有感染的风险,因为社会不是封闭的,如果出小区会有感染的风险,包括公寓的电梯、步行楼梯的通道,通常通风情况不太良好,所以我们在坐电梯时,或者走步梯时都要戴口罩,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打开一段时间能够让空气充分交换。在疫情终结之前,尽可能避免用手触摸楼梯的扶手、电梯的按钮、小区的社区公共设施物体表面。出门之后,一定不要触摸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要尽快洗手。

2

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通过粪口传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冯录召:

关于近期大家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粪口传播的问题,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所谓的粪口传播指的是如果患者粪便污染了食品、水,通过进入人体消化道而感染,病从口入,这是我们常说的粪口传播的通俗说法。

粪口传播在传染病里面并不少见,比如手足口病、霍乱都是粪口传播的传染病。近期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研究,在部分省份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粪便标本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提示新冠肺炎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但是现在还不能确定能不能通过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感染或传播。但是当前防控工作已经充分考虑了粪口传播途径的风险,在国家卫健委2月6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已经对实验室的检测、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特定人群的防护和特定场所的消毒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要求。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强研究,明确冠状病毒会不会通过进食受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感染。对于公众来讲,尤其是对于餐饮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洗手,这也是我们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3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还有间接的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数病例是可以追踪到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这个情况符合当前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一些特征。

具体什么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过程中,因为失去水分,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核,就形成了飞沫核,这个飞沫核可以飘到更远的地方造成远距离的传播,这个就是气溶胶传播,一般情况下在特定的环境里面,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比如说在一些临床气插管中,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

4

蔬菜水果如何消毒?

农产品售卖运输过程中附着新冠病毒,农产品买回家怎么处理才放心使用?

我们建议蔬菜水果和肉类回家后先用流水清洗,有人说是不是多放几天更安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建议不要放置太久,暂时不使用的肉类冷藏冷冻保存,如果放置太久,蔬菜水果变质滋生一些细菌,吃了之后对身体不好。处理生食和熟食的餐具,包括切菜的板和刀具尽量分开,另外病毒是怕高温的,在56摄氏度情况下30分钟就能被杀死,炒菜经常能达到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把它炒熟炒透,不用担心病毒不会被杀死,提醒大家处理之后及时洗手。

新冠病毒现在还没有证实可以通过粪—口消化道的传播,但是通过将食物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防止病毒经过消化道传播。

关于消毒的问题,有些网友关心,不知道如何消毒,有的在过度消毒,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新冠病毒是对紫外线、对热敏感的,常用的消毒剂,如乙醚、75%的乙醇、过氧乙酸、氯仿脂溶剂都可以有效灭活病毒。有的地方对进小区、进单位车辆的轮胎进行消毒,对马路喷洒消毒剂,没有必要,属于过度消毒,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手段,我们按照规范来做完全足够。

据国家卫健委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