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背米书记”翻越山路去“送货”

党员引领疫情防控阻击战 | 青田“背米书记”翻越山路去“送货”

东源镇东源村第五党支部书记徐永新扛着30斤大米翻山越岭给村民送去

  春寒料峭时节,气温只有零下三四摄氏度。一位剪着寸头,戴着蓝色口罩,穿着黑色棉衣的58岁老人,左肩扛着一袋大米,佝偻着腰,一步一顿地向上攀登,朝着东源村东面650米高的山头上唯一一栋土房走去。

  这间土房,是从湖北务工回乡的村民徐勇军的家。春节前,徐勇军从湖北务工回乡后,主动跟村里汇报去东源村后降双朵自然村的老家居家医学隔离。由于连日来,出行受限,急缺物资的徐勇军只好给东源镇东源村第五党支部书记徐永新打了个电话。

  “你好,徐书记,我家的米快吃完了,鸡也没饲料了,我在家里无法出门,能不能麻烦你帮帮忙运点上来。”

  “好啊,没问题!”接到村民徐勇军电话后,徐永新二话没说就跑了村里五六家店选购了30斤大米和30斤玉米。由于路段不通,驱车抵达东源后降村后,徐永新只好选择以徒步的方式给徐勇军送去物资。

  双朵自然村属于高山村,东源村至双朵自然村近15公里。部分路段未通车,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是通往双朵自然村的唯一通道。山高坡陡,行路难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人口纷纷外迁。至今,只有徐勇军一家三口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破旧土木屋里。为了帮助居家医学隔离对象徐勇军解决“买粮难”问题,这些天,徐永新几乎包揽了徐勇军一家的“粮事”。

  2月3日,徐永新又送去了30斤大米,他肩上扛着沈甸甸的大米,穿过泥泞曲折的田埂,茅草荆棘丛生的山路,翻山越岭,一趟又一趟。他得时不时地调整位置,把米袋从左肩往中间挪挪,以缓解肩膀的酸痛麻木。

  “山路难行,为什么还要一趟趟地往上背呢?”记者问,“那肯定要背的啦,总不能让人家饿肚子吧!” 徐永新笑呵呵地说。

  徒步近半个小时,徐永新终于抵达了徐勇军的家门口,他一把将大米从肩上卸下,喘着大口大口的粗气。“我们就送到这里哩,你出来拿一下吧!”徐永新又扯着嗓门喊道。“好,徐书记,麻烦您了,谢谢您!” 徐勇军迎着声音走了出来,连连道谢。

  “能帮的就要帮”是徐永新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东源村人口近8000人口,是人口大村,从温州回来的村民较多,人员管控工作不容易。徐永新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在疫情爆发后,他主动加入镇里党员志愿服务队,负责东源后降村200户650人,帮助解决居家隔离人员日常生活需求。

  他的身影经常在村里的各个角落穿梭着。每天要前往武汉及湖北返乡人员家中,早中晚逐门逐户地进行探访摸排,监控居家隔离人员体温,详细询问身体状况,还要负责村里所有卡口管理工作等,常常忙到深夜才归。“徐书记,夜里有人进村,不知道是从哪里过来的!”大半夜,经常有村民打电话跟他反映情况,“好的,我马上过来!”防疫期间,夜间酣眠处,他也经常被电话吵醒,他赶紧掀开被子,披着衣服出门巡查情况。

  “徐书记是一个默默做事,却不喜声张的人。”驻村干部余胜告诉记者。送米的事情,徐永新至今没有告诉家里儿女。他只是说:“这只是一桩小事,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特殊时期,这些事情是我应该做的。”等到第二天进山探访时,徐永新低头一看,才注意到自己脚上的那双黑色皮鞋已经被荆棘割破了好几个口子。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邬敏 通讯员:叶礼标 吴懿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