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大著《史记》却不为后世史家之先祖,而是《汉书》,为何

如果给你一本80万字(1230页)的书,让你手抄三遍,并做到倒背如流,烂熟如心,你能做到吗?

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有一个人却做到了――他就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很骄傲的,对着朱司农讲:“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可见苏轼对《汉书》的喜爱程度,不言自喻了。

  • 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过:"迁(史)不可为定法,固(书)因迁之本,而为一成之义例,遂为后世不祧之崇焉"。

意思是说司马迁的史记,不能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但是《汉书》因为沿袭了司马迁的《史记》写法开创了先例,成为后代写历史的祖先,对《汉书》的评价不可谓不高啊,甚至高于《史记》的评价。

《汉书》又称为《前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编撰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为"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著作,与《史记》,《后汉书》和《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皇皇大著《史记》却不为后世史家之先祖,而是《汉书》,为何


《汉书》前后历经40年,经4人之手(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甄选考查史实,方才编出这么一部皇皇大著。

那班固是什么原因要编《汉书》且为断代史呢?

大家都知道《史记》是贯通古今,不以朝代为界限,所以人们称为通史;《汉书》则是从西汉刘邦建立至王莾新朝这一段之间发生的史事,称为断代史,班固认为《史记》将西汉一朝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不利于宣扬汉德,难以突出汉朝的历史地位,所以就仿《史记》写出了断代史――《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的先例,后来列朝列代所谓"正史"都沿袭了《汉书》的体载,奠定了修改正史的编例,正如刘知几所言:"自尔迄今,无改斯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原因是:据《史通正义》记载,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数10人增补过这230年的史事,但在班固父亲班彪看来,这些都只是狗尾续貂,粗俗而不能入主流,质量水平太差,于是决定自已亲自撰写。

但天妒英才,班彪只写了《后传》65篇即早逝,班固子承父业,继续遗作,因卷入窦宪外戚夺权旋涡当中,还有八表,天文志等末完成就又撒手人寰,遗憾啊!汉和帝只得再诏其妹班昭续写,后有大儒马续加入才得以完成使命。

皇皇大著《史记》却不为后世史家之先祖,而是《汉书》,为何


《汉书》与《史记》的相似之处在哪里?

《汉书》借鉴了《史记》的体载,写有12纪,8表,10志,70列传,这点是所有史学家所认可的。

当《汉书》与《史记》有重叠部分时,班固还是尊重司马迁,以《史记》当中的旧文为依据,不僭越司马迁的东西。

第三点,都持秉书实录的作风,不畏权势,不献媚,不虚伪,对朝廷的好与坏,美与丑都展览无余,一直坚持"慎核其身,整齐其文"的要求行文,这是难能可贵的。

它们的区别又在哪里?

《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在正史中第一次大量记录了边疆人文地理,人口资料等等,为后世编史,写地理志,地方志,开了一个好头。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班固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以《两都赋》而闻名,所以他写文章遣词造句是相当优美、富丽而典雅的,为后世的散文家所折服,推崇;苏轼就是其中铁粉之一。而司马迁写《史记》能用一字的,绝不用两个字,虽简单、明了,但对后世研究就显得有些单薄,资料不详,而《汉书》则比较系统,详实的介绍当时的历史人物背景,对后世研究西汉历史,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史记》是记录远古时期到汉武帝为止,上下3000年的历史大事,用了将50多万字;《汉书》则记录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起到王莽新朝(24年),230年之间发生的史事,写了80多万字,可见《汉书》比《史记》详细得好多倍,《汉书》还增加了《刑法》,《五行》,《百官公卿表》,《古今人物表》等等。

《汉书》中的史料是十分丰富翔实的,除了录用《史记》里的外,班固还吸收了当时十几个名家的资料,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的起居注的《汉著论》,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不少原始资料,班固都是全文直录入书中。被后世称为"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要非后世史官所能及",意思是说,后代史官是谁都不能有班固写得那么详细了,这样看来,《汉书》比《史记》更有史料价值。

皇皇大著《史记》却不为后世史家之先祖,而是《汉书》,为何


因为班固父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处在神学思想为主导的统治年代难免有他们的历史局限性,班固父子一直秉承"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的史学观点,所谓圣人之道即儒家之道,作为自己著作的指导思想,以维护封建神学的统治地位,班固批评司马迁:“崇黄老而薄《五径》,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

而司马迁则相反,并不完全以儒家思想作为唯一的评判是非的标准,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肯定的地方

还批评司马迁的《史记》,"分散百家之事",还不如先前的诸子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清晰可辨,将项羽,陈涉这些短命豪杰纳入"世家"是极其不恰当的,而将准南,衡山二王排斥在外,开国功臣萧何,曹参,陈平等人,只有其名没有字,就显得太过于简单了,不利于后代研究历史。

皇皇大著《史记》却不为后世史家之先祖,而是《汉书》,为何


《汉书》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巜汉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实录"的精神进行记录,平实中可见生动,有血有肉,堪称后世传记文化的典范,比如《霍光传》,《苏武传》,《司马相如传》,《东方朔传》等等。

《汉书》除了是后世写史的先祖,开先河外,还增补了少数民族史的资料,比如说《汉书.匈奴列传》就着重记录了匈奴民族,从远古到西汉末年的发展历史,对研究匈奴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书》除在我国是重要著作外,在国际上也很重要的,把《史记》当中的《大宛传》改为《西域传》,清清楚楚的记录了新疆境内各民族的历史,以及中亚、西南亚诸国的历史,还有《朝鲜传》,《南越传》,《西南夷》等等,对研究亚洲历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书》是我国历史上是极其珍贵的古代文化史籍,地位举足轻重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以史为鉴依然起到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