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医药电商行业加速增长,商业模式已经成熟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还在发展,发病高峰正在来临,全国人民,特别是医药卫生行业已经投入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中。


随着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展,疫区口罩告急,医院口罩告急,药店口罩告急,市民口罩告急……近期,国民对口罩的关注度前所未有!


尽管,我国作为口罩生产的第一大国,但受制于春节停产放假,相关生产企业大部分员工返乡、原料停供、物流停运,以致口罩在疫情造成的强大刚需面前,严重供不应求。再加上部分顾客非理性囤货,使得很多药店的口罩被抢购一空,药店原有的库存显得杯水车薪。


近期网上流传一种观点,认为根据2003年“非典”的经验,此次疫情由于医疗物资短期内短缺,使医药电商的社会认知度、使用率大幅上升,从而对线下渠道带来较大冲击,甚至颠覆线下药店业务的可能。


这种推测会不会演变成事实?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线上渠道对医药物流配送有巨大的依赖,加上受制于相关政策、社会机制等因素影响,因此线上线下都无法代替对方,由于医药保健用品、防控用品市场足够大,线上渠道有线上渠道的市场,线下业务有线下业务的渠道,相互融合必然是医药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政策层面:网售处方药几经反复


2000-2012年,我国逐步放开对非处方药网络销售的限制。国药管办公室发布规定,只能在网上销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非处方药。


2013年,我国正式放开对非处方药的限制,允许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药品交易网站销售非处方药。


2014年之后,逐步取消非处方药销售资质审核。药监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允许互联网药品经营者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2017年网售处方药的政策开始收紧,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络药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范围。网络药品销售者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等。


2018年政策再次放松。《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线上开具的常见病、慢性病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促进药品网络销售和医药物流配送等规范发展。


2019年9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1部委联合下发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提出建立互联网诊疗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渠道,支持在线开具处方药品的第三方配送。加快医药电商发展,向患者提供“网订(药)店取”、“网订(药)店送”等服务。


疫情笼罩下,医药电商行业加速增长,商业模式已经成熟


目前处方药网络销售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政策壁垒,但一定会解禁。同时,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提出,授权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健康卫生主管部门等部门具体制定网络销售药品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几类特殊管理药品不能在网上销售,这也就是国际通行的“黑名单制度”。


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表明管理部门对网络售药依然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为处方药的互联网销售实践探索留有空间。不管如何,在“4+7”集采扩面新规则下,医药电商成为处方药的一个重要的销售途径。


实体药店虽受冲击仍有5“长”


在每一次重大疫情中,药店的作用都会得到明显体现,如产品的销售会放量。在此次阻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战斗中,实体药店虽然面临医药电商的竞争压力,但其潜力巨大。


01

顾客认可度提升 客流量增加


顾客对实体药店职业素质与专业服务的认可度提升,让实体药店客流量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增加。


相对医药电商,实体药店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受各地监管部门持续监控,相对更为公平和有保障,因此在疫情中能获得消费者更高的信任度,从而持续确保客流增长。


而此次疫情爆发后,实体药店一线从业人员始终坚守一线,使线下药店真正成为民众购买应急物资与获取健康知识的第一终端,因此对实体药店信任度和口碑也会随之提升。


最近,为抢购一些防护治疗用品,如口罩、双黄连口服液,很多实体药店出现了千人排队抢购的场景。随着疫情被逐步控制,虽然这种千人排队的现象会减少,甚至不会再出现,但实体药店的客流量肯定会增加,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防护用品、医药保健品需求的增长。


02

实体药店进入医保支付体系深水区


目前大部分线下药店都与医保支付不同程度地挂钩,有的药店还开通了特慢病医保统筹,这让线上电商无法望其项背。以慢病用药为例,该类药品的消费群体多为退休职工,对医保报销有强烈的刚性需求。由于实体药店有医保统筹政策,加上一些地方还出台了政府补贴标准,医药电商在药品的价格上并无优势。


03

社区购药渠道首选属性增强


实体药店接近社区,购药方便。目前,不论是单体药店还是大型连锁企业,单个门店大多位于社区附近,甚至在小区内,这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购药上的便利。虽然疫情发生后为了安全起见,对医药电商的需求上升,但在正常时期,实体药店仍会成为顾客的首选渠道。


04

慢病患者档案、“健康顾问”制度为药店销售背书


从抢口罩到抢双黄连口服液,暴露出民众在重大疫情面前的慌乱和盲从,而许多药店因为没有口罩卖遭到顾客误解。在这两个事件中,药店主要起到的还是销售商品的作用。如果药店为慢性病患者建立了档案,成为顾客信任的“健康顾问”,那么在这次疫情中肯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减轻顾客的恐慌心理,减少不理智的抢购行为等。


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发文,鼓励药店建立慢性病患者档案管理制度,由执业药师凭患者处方、诊断证明等为慢性病患者建立档案,对建档患者在一段时期内购买治疗慢性病药品的,可不凭处方,根据档案记录直接购买。这无疑会为实体药店销售相关药品赋能。


05

药店承接医疗机构药房功能 增加业务量


安徽、广东等多个省份发文,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建立合作关系,零售药店根据药品的给药途径及需求,可将用药配送至参保患者就诊医疗机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或发放给参保患者。随着破除“以药补医”工作的推进,处方外流已是大势所趋,药店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的功能也将逐步实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大药房、一心堂、大参林、老百姓、益丰等龙头连锁药店或建立新零售电商部门,或创建互联网医院,或开启加盟模式,或深化O2O送药上门服务等,均已在相关方面有所动作,为加快企业的转型创新奠定基础。


显然,对于药品零售行业而言,以实体药店保障社区健康服务,以O2O模式提升门店服务半径与患者粘性,以新零售电商模式开拓空白市场赢取增量空间,将成为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结语: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所言,未来的零售业界将不再有明确的渠道划分,而是以新零售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多渠道融合的全场景服务,落实到药品零售分支上,线上线下模式也必将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中流支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