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病害嚴重,主要會因什麼原因所導致?

農人顧流芳


在山藥栽培中, 由於受土壤條件、天氣變化、連作重茬、山藥栽子帶菌、肥料未腐熟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 常會發生一些生理性、非生理性病害, 部分地塊發病有逐年加重趨勢, 病害已成為制約山藥安全生產的瓶頸。接下來就和大家說一下山藥常見病害的發病原因。

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黃葉

症狀。植株中下部的老葉先出現黃化, 接著葉片出現失綠、變色, 最後枯焦, 嚴重的成株死亡, 從而導致山藥生長不良, 產量下降。

發病原因

  • 田間積水。由於雨季降雨增多, 降雨量增大, 若田間排水不暢、長時間積水, 就會造成土質黏重、板結、通氣不良, 致使毛細根發育不良甚至枯死, 嚴重影響根部對營養成分的吸收, 導致葉片營養匱乏而形成黃葉病。

  • 植株缺素。缺素症引發的黃葉可以分為中下部老葉先黃和中上部新葉先黃兩種情況。鉀、鎂等元素在植株體內移動性強, 缺乏時往往中下部的老葉先出現黃化;鈣、硫、鐵、鋅等在植株體內移動性差, 缺乏時中上部葉片先出現黃化。

  • 藥、肥害。用藥濃度過大、噴藥環境不適宜、施肥量過大造成的肥害等也可導致山藥黃葉。 品種因素。不同品種黃葉程度表現不同, 長育山藥和鐵棍山藥表現差些, 黃葉程度重 ;日本白皮、兗州黃牛腿山藥則抗性強, 黃葉程度輕。


防治對策

  • 山藥栽培應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通氣透水良好的地塊, 種植前洇溝沉實, 並起高壟, 雨後及時排水防澇。

  • 精選山藥栽子。選擇單株重在100克以上的無病蟲山藥栽子做種, 也可在播前用50% 多菌靈1500倍液浸種處理, 均能有效減少黃葉病的發生。

  • 增施有機肥。加大底肥中有機肥的用量 ;在山藥塊莖快速生長的七八月份, 結合防病治蟲, 葉面噴施腐殖酸、氨基酸類葉面肥進行調節。

黑頭

症狀。植株龍頭或嫩梢發鏽、變黑, 最後上部莖蔓枯死。

發病原因。由於山藥根、塊莖膨大期對鈣的需求量特別大, 如果此時缺少能被根系吸收的活性鈣, 就會使山藥龍頭、嫩梢出現變黑死亡的現象。

防治對策。 整地時底 肥中每畝 加入硝酸 鈣15 ~ 20千克, 與複合肥一起全田撒施, 進入7月中下旬葉面噴施0.1% ~ 0.2% 硝酸鈣溶液, 連噴兩次。

畸形山藥

症狀。山藥塊莖形狀變異, 出現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頭形、腳掌形、葫蘆形、麻臉形等形狀。

發病原因

  • 山藥塊莖生長點遇到石塊、磚頭等硬物時, 生長方向受到阻礙, 致使山藥幼嫩的生長點出現分杈、畸形等形狀。

  • 由於種肥中化肥施用量過大或未能充分與土壤混合, 造成山藥莖尖因局部肥料濃度過大而燒死的現象。


  • 施用的有機肥未充分腐熟, 發酵時產生的熱量容易傷害到山藥塊莖嫩尖, 從而使基端分生組織的汁液外滲, 形成畸形。

防治對策。開溝時去除溝內異物 ;少施或不施種肥 ;毒土、毒餌不能盲目加大劑量 ;施用腐熟有機肥。

非生理性病害

炭疽病

症狀。主要為害山藥葉片。初侵染時葉面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 大小不等, 邊緣褐色, 中間呈灰白色並有針尖狀小黑點, 嚴重時造成植株大面積落葉死亡。一般高溫多雨的七八月份此病發生最重。

防治方法

  • 農業防治。採用網式支架栽培, 改善田間小氣候;合理密植, 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合理施肥, 重施有機肥, 增施磷鉀肥, 少施氮肥。

  •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葉面噴施70% 甲基硫菌靈1500倍液或50% 烯酰嗎啉1500倍液, 隔7 ~ 10天噴1次, 連噴2次。


紅斑病

症狀。山藥紅斑病主要由線蟲引起。染病時首先在塊莖上形成紅褐色近圓形小斑點, 斑點大小不一, 直徑在2毫米左右。後期病斑擴大形成深約1.5毫米的大斑塊, 造成山藥塊莖商品性差, 品質下降,。

防治方法。合理輪作 ;做好山藥栽子消毒, 浸種時可選擇1.5% 噻黴酮水劑50 ~ 100倍液。

褐斑病

症狀。發病初期表現為葉片出現不規則分佈的乾燥褐色斑點或大斑塊, 斑塊呈圓形或橢圓形, 斑塊中心灰白色或褐色, 溼度大時產生灰黑色黴狀物, 但色澤較淺, 大小不一。

防治方法。加強管理, 雨後及時排水, 降低田間溼度 ;及時清除發病植株並帶出田外銷燬 ;發病初期葉面噴灑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枯萎病

症狀。田間基本只為害植株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發病較輕, 是一種土傳性病害。感病時地上部植株先出現萎蔫, 葉片黃化、脫落, 剖開病莖, 莖蔓維管束變褐, 溼度大時病部常產生白色或粉紅色菌絲。

防治方法。選擇無病的山藥栽子做種 ;栽種前用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泡山藥栽子10 ~ 15分鐘, 然後晾乾待播 ;存儲時在山藥栽子的切口處塗1∶50倍石灰漿預防腐爛 ;田間發病初期用7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淋莖基部, 隔10天噴1次, 連噴2 ~ 3次。


農小二SN


【山藥主要病害防治】目前山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區域氣候特徵、地質特點、生長習性等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的產地特徵,其中以河南博愛、武陟、溫縣所產的“懷山藥”最為出名。下面為大家介紹山藥主要病害防治。

山藥炭疽病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葉脈上產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淺,潮溼時輪生粉紅色膠粘質小點, 漬狀病斑,略下陷,潮溼時同樣產生粉紅色膠體物,導致枯莖。

發生規律

發病適溫為25~30℃,靠病土、病肥、感病種傳播,大田靠雨水再侵染。在多雨、高溫、多霧、灌後遇雨、連作、排水不良、背陰、生長不良田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收穫後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並深翻土壤。採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間小氣候。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除草,鬆土排漬;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少施氮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性。

藥劑防治:發現病葉立即摘除後,炭疽病用1∶1∶120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50%福美雙、50%退菌特、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葉面及莖部噴灑,7d噴1次,連噴2~3次。

山藥褐斑病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初期葉面呈綠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黃色,無明顯邊緣,直徑3~6mm。斑內生多數白色至黃色小點,初在表皮下,後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狀。後期擴大變褐色,有暗褐色邊緣。葉片上黃枯,有時病斑形成穿孔。

發生規律

7~8月多雨、高溫、缺肥、管理粗放、生長衰弱、偏氮田易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選地勢較高,通風良好地塊種植。因地制宜設計壟(畦)向,注意密度不要過大,避免株行間鬱蔽;做好肥水管理,防止植株早衰;陰雨天注意清溝排漬;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或深埋,並深翻土壤。

藥劑防治:病初期及時噴布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山藥灰斑病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初產生淡黃色小斑,後擴大成褐色橢圓形,無明顯邊緣大斑,葉背面紫灰色黴層。

發生規律

病菌需求高溫高溼條件。高溫季節,遇連續降雨或重露多霧,病害就會發生,並極易流行。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選地勢高燥地塊或高廂深溝種植;重病地應與非寄主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加強肥水管理。施足腐熟糞肥,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水,控制田間溼度;收穫後徹底清潔田園,把病殘全集中深埋或燒燬。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布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 倍液葉面噴灑。

山藥白鏽病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亦可危害葉柄。葉片上初現淡黃色斑點,葉背面相應生白色粉狀皰疹,破裂後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澤粉狀物,重時葉片畸形枯黃,葉柄腫大。

發生規律

白鏽菌在0~25℃均發生,故此病多在緯度或海拔高的地區和低溫年份發病菌重,如內蒙古、吉林、雲南此病有上升趨勢,在廣東一帶如遇冬春寒雨天氣,本病為害有時也很嚴重。在這些地區如低溫多雨,晝夜溫差大露水重,連作或偏施氮肥,植株過密,通風好及地勢低排水不良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與非十字花入蔬菜進行隔年輪作;蔬菜收穫後,清除田間病殘體,以減少菌源。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畝噴藥液50~60升,隔10~15天1次,防治1至2次。

山藥根莖腐病

危害症狀

山藥根莖腐病發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規則的斑點,繼而斑點擴大形成深褐色的長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嚴重時藤蔓的基部幹縮,導致莖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顯的淡褐色絲狀黴。塊莖發病常在頂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若是根系發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發生規律

該病致病菌通過土壤、雨水和施用帶病菌的肥料傳播。高溫高溼條件下容易發病,乾旱時發病輕,重茬地、田間積水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收穫時徹底收集病殘物及早燒燬;實行輪作,避免連作。

藥劑防治:種植前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託布津

可溼性粉劑500 倍液浸薯種30分鐘,晾乾後播種。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灌根,15天施用1次,連續灌2~3次。

山藥疫病

危害症狀

山藥疫病主要危害葉片、莖蔓。葉片感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生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逐漸擴大呈不規則形,被害組織逐漸變褐乾枯;葉柄感病時,病斑從葉柄向葉片和莖部同時擴展,病部逐漸變褐;莖蔓發病,初期與葉片症狀相似,圍莖近一週時,其上部莖(蔓)葉萎蔫枯死。

發生規律

該病致病菌可以隨著雨水及氣流傳播,雨後溼度大,連陰天,溫度在28度左右則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實行輪作、深翻改土,結合深翻,土壤噴施“免深耕”調理劑,增施有機肥料、磷鉀肥和微肥,適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進根系發達,植株健壯。

藥劑防治:播種前每畝撒施70%敵克松可溼性粉劑2.5千克,或70%的甲霜靈錳鋅2.5千克,殺滅土壤中殘留病菌。出苗或定植後,每10~15天噴灑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保護,防止發病(注意!不要噴灑和生長點)。

根結線蟲病

危害症狀

受害塊莖表面呈暗褐色,無光澤,大多數形成畸形,在線蟲侵入點附近起腫脹,並出現很多直徑2~7mm的蟲根結,嚴重時蟲根結癒合一處,根系產生米粒大小根結,剖開病部能見到乳白色線蟲。發病後山藥長勢變弱、葉片變小直到發黃脫落。

發生規律

根結線蟲是以卵及雌蟲在土壤中、種薯上及殘留根結內越冬,地溫14℃以上孵化開始侵染危害,地溫25℃以上土壤溼度40%、重茬、沙質田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對線蟲病防治要加強植物檢疫,嚴禁從病區調種。選擇無病健壯種薯。栽前用3份開水,1份涼水,調成52~54℃溫水,將種薯放入浸種,上下攪動2次,浸種10min。

藥劑防治:播前也可以施用40%甲基異柳磷500~800倍液進行浸種,浸種48 h。同時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每畝地用22.5kg,或5%克線磷顆粒劑每畝地用150kg,或10%滅線磷顆粒劑每畝地用90kg,或5%敵線靈乳油每畝用112.5kg,進行混土消毒。





豪哥在農村


山藥炭疽病

①症狀。發病初期,在葉脈上產生略有下陷的褐色小點,不斷擴大成黑褐色病斑,中部有不規則的輪紋,上面著生小黑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莖基部被害,出現深褐色水漬狀病斑,後期略向內陷,造成枯莖、落葉。

②發病規律。病原菌以菌絲體附著病株殘葉和病苗上越冬,成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6月發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擴大為害,一直延至山藥收穫。溫度在25~30℃,相對溼度80%時,發病嚴重。

③防治方法。一是山藥收穫後,清潔田園,掃除病株殘葉,集中燒燬或漚肥;二是栽植前,種苗經波爾多液(1∶1∶150)浸10~15分鐘消毒處理,減少種苗帶菌;三是發病初期,摘除病葉,再噴30%特富靈可溼粉劑1500~20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每隔7天一次,連續噴2~3次。

(2)山藥斑枯病

①症狀。罹病葉片,病斑呈多角形,直徑6~10釐米,中心部褐色,邊緣暗褐色,上生無數小黑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發病嚴重時,病葉枯死。

②發病規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附在被害葉上越冬。次年春季溫溼度條件適宜,分生孢子從分生孢子器中溢出,借風雨傳播,進行再次侵染,擴大為害。秋季發生較普遍,苗期為害嚴重。

③防治方法。參照山藥炭疽病防治。

(3)山藥褐斑病

①症狀。植株下部葉片首先發病。發病初期,葉面病斑黃色或黃白色,邊緣不明顯。病斑不斷擴大,並受葉脈所限,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5釐米,黃色,邊緣不清。後期病斑周緣變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有時形成暗褐色的邊緣。同時,在葉面長出無數白色小點,即分生孢子盤上大量聚集的分生孢子。嚴重發生時,病斑匯合,葉片穿孔枯死。

②發病規律。病原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座附著在被害部越冬,成為初次侵染源。生長期產生分生孢子,遇適宜的溫度、溼度條件,經1~2天即可萌發,進行再次侵染。一般於7月中下旬開始發生,8月為害較重,直至收穫均可被害。潮溼、多雨季節有利發病。

③防治措施。一是實行輪作,避免連作;二是清潔田園,掃除枯葉殘葉,減少越冬菌源;三是從6月初開始,噴灑波爾多液(1∶1∶200~300),每隔7~10天一次、連續噴2~3次。發病嚴重時,噴灑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每667米2用藥量400克對水噴霧。

(4)山藥葉鏽病

①症狀。葉鏽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在6~8月份為害。病斑黃色,多角形,中心有黑色小粒點散生,後變成紅白粉狀小點,老斑暗褐色,可穿孔。嚴重時,在莖部和葉柄也有發生。最後,導致全株落葉枯死。

②發病規律。此病以菌絲在被害部位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飛散蔓延傳病。

③防治措施。一是與水稻進行2年輪作,可減輕病害;二是播種前進行種薯消毒,也很有效;三是發病後,應立即摘除病葉病株燒掉。

(5)根腐線蟲病

①症狀及為害。該病症狀主要表現在塊莖中上部。生長期表皮組織先出現小的圓形、橢圓形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成不規則形大斑。受害組織初為紅褐色,後變為褐色腐爛,病斑凹陷,嚴重時病斑繞山藥一週,地上莖枯萎死亡。土壤潮溼時,病組織感染腐生菌,加劇塊莖腐爛。病輕時山藥塊莖僅表皮呈現褐色壞死斑點,於貯藏期條件適宜病斑繼續擴展造成嚴重腐爛,後期病組織失水乾縮,表皮龜裂,剝離表皮後可見大小不等的凹陷斑,此病不僅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而且影響種苗(山藥栽子)貯藏。

②生活習性。該線蟲屬於轉移性內寄生,易造成組織腐爛。線蟲可在病組織中大量繁殖。卵內橢圓形,1齡幼蟲在卵內,孵化後2齡幼蟲開始侵染,塊莖組織內存在世代交替現象。因此,線蟲可在病種苗上隨貯藏而越冬,作為翌年主要初侵染來源。

③防治方法 。一是注意種薯消毒;二是用40%多菌靈400倍液澆灌。








20202020天天


山藥原名為薯蕷,北宋時期因避諱與宋英宗趙曙有同音,從而更名為山藥。《本草綱目》稱其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等滋補功效。曾經在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遂蜚聲中外。

目前山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區域氣候特徵、地質特點、生長習性等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的產地特徵,其中以河南博愛、武陟、溫縣所產的“懷山藥”最為出名。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山藥種植中常見的病害診斷方法與防治方法。

山藥炭疽病葉片受害狀山藥大面積受害狀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亦危害其他部位。 病初葉脈上產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淺,潮溼時輪生粉紅色膠粘質小點, 漬狀病斑,略下陷,潮溼時同樣產生粉紅色膠體物,導致枯莖。

發生規律

發病適溫為25~30℃, 靠病土、病肥、感病種傳播,大田靠雨水再侵染。在多雨、高溫、多霧、灌後遇雨、連作、排水不良、背陰、生長不良田發病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收穫後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並深翻土壤。採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間小氣候。加強田間管理,適時中耕除草,鬆土排漬;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少施氮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性。

藥劑防治:土傳病害的發生,一般都和重茬種植有關,土壤中代謝產生的毒素和各種有害病菌,需要使用土巴克威消葆,在翻地時撒施,可殺滅土壤中的真菌、細菌、病毒,解決大部分的土傳病害。

山藥莖基腐病

在莖基腐病的防治上,有很多農戶採取葉面噴霧的方式來進行防治,所用的殺菌劑要麼沒有內吸性,如代森錳鋅、百菌清、銅製劑等,要麼有內吸性,如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戊唑醇等,也是內吸後由下向上傳導,藥劑不能到達發病部位,幾乎無效。由於山藥是採取高培壟栽培的方式,發病後採用灌根的方式,藥液大部分會順壟肩流失,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2014-2017年,我們開展了阿亮組合等噴溝的方式預防莖基腐病,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播種時,在山藥種薯下溝後,用阿米西達50毫升(或阿米妙收50毫升),加亮盾50毫升(或酷拉斯45毫升),對水30斤噴溝後蓋土,可有效減輕或延緩莖基腐病的發生,防治效果在80%以上。播種覆土培壟後,及時用金都爾100毫升+二甲戊靈200毫升對水60斤噴霧進行封閉除草。

扎架前,用愛苗20毫升對水30斤噴架材滅菌消毒,可減輕中後期葉部病害的傳播。

山藥甩秧上架後,及時用阿立卡10毫升對水30斤噴霧防治盲蝽蟓。

炭疽病是山藥中後期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和莖蔓,葉片受害初形成暗綠色水漬狀小斑點,以後逐漸變成褐色至暗褐色略凹陷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有時產生較明顯的輪紋。莖蔓染病,初期出現褐色水漬狀斑,後變深褐色凹陷斑,病害嚴重時造成莖枯和大量落葉。









兮港


山藥死棵,是重茬種植很容易出現的問題。那麼,導致山藥死棵的病害主要有哪幾種,菜農又該採取什麼方法進行防治呢?

據導致山藥死棵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腐病及枯萎病三種,其中炭疽病主要發生在植株的葉片及莖蔓上,枯萎病及褐腐病主要發生根系及莖塊上。這三種病都能通過水流傳播。

炭疽病菌侵染葉片後,會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的病斑,病斑中間灰白色至暗灰色,邊緣呈深褐色,後期病部生有小黑點;莖部病斑中間灰白色,周圍呈黑色,形狀不規則,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至全株變黑枯死。菜農可用25%咪鮮胺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枯萎病在重茬種植的地塊上發生嚴重,在新種植的地塊發病較少。枯萎病發病初期主要表現為莖基部出現梭形褐色斑塊,並逐漸向四周擴展,導致莖基部表皮腐爛,上部葉片黃化脫落,藤蔓枯死,病莖內部變褐;塊根染病會導致皮孔的四周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病斑。建議大家可以選擇:多福+惡黴靈灌根。

褐腐病主要為害山藥的塊莖,塊莖染病後病部呈壞腐狀不規則褐斑,稍凹陷,切開後可見病部變色,嚴重時病部周圍全部腐爛。菜農可用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或80%乙蒜素30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

科學合理管理山藥,預防病害,謹防山藥死棵


T唐大球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根據蟲情,因地制宜,做到地下害蟲地上治,成蟲、幼蟲結合治,田內田外選擇治。 1、土壤處理:結合播種前整地,用藥劑處理土壤。

常用方法有:①將藥劑拌成毒土均勻撒施或噴施於地面,然後淺鋤或犁入土中②撒施顆粒劑③將藥劑與肥料混合施入,即使用肥料農藥的複合肥④溝施或穴施,應選用一 些高效、低殘留類殺蟲劑。如苗酯類,滅幼叩水有機磷類。

2、毒餌誘殺:姜餌誘殺是防治螻蛄和蟋蟀的理想方法之一。

3、噴粉:選用1.5%樂果粉劑,2.5%乙敵粉等。

4、噴霧:40%樂果乳油或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等噴灑在寄主植物上,對多種食葉金龜甲均有較好防治,希望幫到您!





執著的門窗人


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中能形成地下肉質塊莖的栽培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產品器官為官塊莖。肉色潔白,味甘粉足,個大質堅,即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藥材,是被人們公認的無公害蔬菜。 發展山藥生產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好項目。開發前景十分廣闊,但在栽培過程中,由於經驗不足或種植技術不規範,往往出現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福記紅旗合羅面砂鍋麵


山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區域氣候特徵、地質特點、生長習性等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的產地特徵。

下面是山藥常見7種病害,以及它們的發生規律、相關圖片。

一、山藥炭疽病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葉脈上產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淺,潮溼時輪生粉紅色膠粘質小點, 漬狀病斑,略下陷,潮溼時同樣產生粉紅色膠體物,導致枯莖。

發生規律

發病適溫為25~30℃,靠病土、病肥、感病種傳播,大田靠雨水再侵染。在多雨、高溫、多霧、灌後遇雨、連作、排水不良、背陰、生長不良田發病重。

二、山藥褐斑病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初期葉面呈綠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黃色,無明顯邊緣,直徑3~6mm。斑內生多數白色至黃色小點,初在表皮下,後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狀。後期擴大變褐色,有暗褐色邊緣。葉片上黃枯,有時病斑形成穿孔。

發生規律

7~8月多雨、高溫、缺肥、管理粗放、生長衰弱、偏氮田易發病。

三、山藥灰斑病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初產生淡黃色小斑,後擴大成褐色橢圓形,無明顯邊緣大斑,葉背面紫灰色黴層。

發生規律

病菌需求高溫高溼條件。高溫季節,遇連續降雨或重露多霧,病害就會發生,並極易流行。

四、山藥白鏽病

危害症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亦可危害葉柄。葉片上初現淡黃色斑點,葉背面相應生白色粉狀皰疹,破裂後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澤粉狀物,重時葉片畸形枯黃,葉柄腫大。

發生規律

白鏽菌在0~25℃均發生,故此病多在緯度或海拔高的地區和低溫年份發病菌重,如內蒙古、吉林、雲南此病有上升趨勢,在廣東一帶如遇冬春寒雨天氣,本病為害有時也很嚴重。在這些地區如低溫多雨,晝夜溫差大露水重,連作或偏施氮肥,植株過密,通風好及地勢低排水不良田塊發病重。

五、山藥根莖腐病

危害症狀

山藥根莖腐病發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規則的斑點,繼而斑點擴大形成深褐色的長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嚴重時藤蔓的基部幹縮,導致莖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顯的淡褐色絲狀黴。塊莖發病常在頂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若是根系發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發生規律

該病致病菌通過土壤、雨水和施用帶病菌的肥料傳播。高溫高溼條件下容易發病,乾旱時發病輕,重茬地、田間積水時發病重。

六、山藥疫病

危害症狀

山藥根莖腐病發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規則的斑點,繼而斑點擴大形成深褐色的長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嚴重時藤蔓的基部幹縮,導致莖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顯的淡褐色絲狀黴。塊莖發病常在頂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規則形的病斑,若是根系發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發生規律

該病致病菌通過土壤、雨水和施用帶病菌的肥料傳播。高溫高溼條件下容易發病,乾旱時發病輕,重茬地、田間積水時發病重。

七、山藥根結線蟲病

危害症狀

受害塊莖表面呈暗褐色,無光澤,大多數形成畸形,在線蟲侵入點附近起腫脹,並出現很多直徑2~7mm的蟲根結,嚴重時蟲根結癒合一處,根系產生米粒大小根結,剖開病部能見到乳白色線蟲。發病後山藥長勢變弱、葉片變小直到發黃脫落。

發生規律

根結線蟲是以卵及雌蟲在土壤中、種薯上及殘留根結內越冬,地溫14℃以上孵化開始侵染危害,地溫25℃以上土壤溼度40%、重茬、沙質田發病重。









紅太狼家的慢羊羊


大家好,我是傑哥紀事:山藥病害嚴重,主要原因是因為三種病菌入侵,導致山藥死棵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腐病及枯萎病三種,

1.炭疽病菌侵染葉片後,會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的病斑,病斑中間灰白色至暗灰色,邊緣呈深褐色,後期病部生有小黑點;莖部病斑中間灰白色,周圍呈黑色,形狀不規則,嚴重時病斑連成片至全株變黑枯死。

2.枯萎病在重茬種植的地塊上發生嚴重,在新種植的地塊發病較少。枯萎病發病初期主要表現為莖基部出現梭形褐色斑塊,並逐漸向四周擴展,導致莖基部表皮腐爛,上部葉片黃化脫落,藤蔓枯死,病莖內部變褐;塊根染病會導致皮孔的四周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病斑。

3.

褐腐病主要為害山藥的塊莖,塊莖染病後病部呈壞腐狀不規則褐斑,稍凹陷,切開後可見病部變色,嚴重時病部周圍全部腐爛。



傑哥紀事


山藥常見病害褐斑病、炭疽病、根結線蟲病的症狀、病原和發生特點,並提出防治措施。

關鍵詞 山藥;病蟲害;症狀;防治

1山藥褐斑病(又稱白澀病、葉枯病、斑紋病)

1.1症狀

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上形成黃色或黃白色邊緣不明顯的病斑,然後病斑逐漸擴大。擴大時常受葉脈的限制,呈不規則形或多角形,長2~5mL,後期病斑邊緣微凸起,中間淡褐色,散生黑色小點 即分生孢子盤。嚴重時病斑癒合,可導致葉片穿孔或枯死,但枯死葉片一般不掉落。莖蔓部和葉柄感病症狀相仿,嚴重時病斑擴大融合在一起,致整株枯死。

1.2病原

山藥褐斑病病原為薯蕷盤孢菌,屬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株盤孢屬真菌,分生孢子盤長圓柱狀,白色或灰白色,平鋪,聚生或散生。

1.3發生特點

山藥褐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和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病殘體上病菌形成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形成初次侵染。遇到適宜的溼度和溫度條件,經過1~2d的潛伏期,分生孢子即萌發再次侵染,使病害蔓延。褐斑病的發生、蔓延與田間溫、溼度直接相關。該病害發生的適宜溫度為25~30℃,相對溼度80%。一般6月下旬至7月份大霧多、露水重、雨量多,發病重;相反,若天氣乾旱,發病就輕。此外,氮肥施用過量,使植株生長過旺,也易發病。

2山藥炭疽病

2.1症狀

此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莖蔓,葉片染病後有急性型和慢性型2種。急性型典型而常見,發病快,危害重,約佔發病面積的80%左右。病斑較小,多在葉柄與葉片或葉柄與莖蔓交界處出現不規則形的褐色病斑,而在葉面上少見病斑,數日後葉片即脫落。慢性型發病較慢,約佔發病面積的20%左右。發病初葉片上出現褐色不規則小斑,後逐漸擴大成黑褐色圓形或橢圓形至不規則形大斑,病部中部灰色至灰白色,上面有不規則同心輪紋,有的病部易破裂穿孔或葉片脫落。莖部受害後,產生不定形或梭形褐色病斑,有的病斑稍凹陷,嚴重的病斑擴大連片,致整株枯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