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逆行者”——衝鋒在最前沿的隆昌衛健人

鼠年春節,正是每個家庭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卻有這樣一支隊伍,把“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寫在牆上,刻在心裡,“快行動、高效率、滿負荷”運轉,他們為“逆行者”引路,他們為“逆行者”護航,他們是衝在最前沿的“逆行者”,他們就是隆昌衛健鐵軍。

指揮部裡的“女鐵人”。她是局黨委書記、局長,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潘玲。工作千頭萬緒,容不得她半點慌亂,問題頻頻突發,容不得她半點遲疑,分析研判、調控部署、指令發佈、深入一線,她運籌帷幄,細緻嚴謹。發熱門診改造、醫學留置觀察點運行、體溫監測點佈局、應急物資籌措保障、重點人群排查……她與時間賽跑,與體能硬拼,與疫情抗爭,風裡來雨裡去,常常通宵達旦、不眠不休。她已經十餘天沒有跟親人見一下面,吃一頓飯了!嬌小的身軀超負荷運轉,凌亂的頭髮隨風飄舞著,疲倦的幾乎沒有血色的面容,讓人心疼,讓人動容!卻向身邊的戰友們傳達著意志,傳達著溫情,傳達著信心。這不,她又去慰問奮戰在一線的黨員和普通醫務人員去了……

專家組裡的“機器人”。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邱祖龍,是在非典疫情防控工作中成長起來的公共衛生應急處突專家,臨危受命,他又挑起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救治專家組組長重任。在培訓隊員時,他要求嚴格,語氣凝重,“我們可以戰死,可以累死,但絕不因為麻痺大意送死!”診療時,對每一位發熱病人進行仔細診療篩查,對每一例送達的高危發熱病例進行留置觀察救治,遇到疑似病例,緊急組織專家會診。他已經分不清白天與黑夜,顧不了早餐或晚餐,曾經連續工作48個小時,短暫休息後,又上“前線”。他戰鬥在最危險的陣地,無所畏懼,身體像機器一樣運轉,內心卻那樣的純善甚至有些柔軟,當他接過上級領導送來的慰問信時,眼眶裡隱隱閃爍著一絲淚光,“既然選擇當醫生,就要秉承醫者仁心,既然承擔了這份責任,再苦再難也絕不撂挑子!”好一個鐵骨錚錚,古道熱腸的白衣戰士!

鐵石心腸的“忙媽媽”。“周碧,你還是抽空回家看看孩子嘛,孩子想你噠!”。車窗外偶遇的丈夫使勁揮舞著雙手,邊追邊喊。那一刻,周碧多麼想停下車,與10余天不見的老公來一個激情擁抱。但是,她一句話也沒有說出來,車就呼嘯而去。作為醫政股股長,職責所繫,她義無反顧奔忙在防控一線,組建培訓專家組、籌建預防分診和發熱門診、設置留觀醫院、處置突發事件、進行工作檢查、督導整改工作,沒日沒夜衝鋒在疫情防控最前線。她也不是沒有時間回家,如果要回家,每次時間都那麼晚那麼短,加上她也在打一個“肚皮官司”,就是自己總是奔忙在風險係數最大的地方,孩子那麼小,萬一自己感染了病毒,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乾脆以辦公室為家。當孩子在電話裡呼喊“忙媽媽,趕快回家”的時候,她狠心掛掉電話,卻在心裡默唸著:“寶貝,媽媽愛你,別怨媽媽鐵石心腸”。

“鐵柺李”的口頭禪:隆昌市胡家鎮聯合村村民李代清,46歲,肢體二級殘,在農村疫情防禦戰中,他打出了自己的名言,那就是“讓我來”。當村裡確定了居家觀測對象,需要人手去進行醫學觀察,提供服務時,“讓我來!”他拄著鐵柺,提著藥箱蹣跚而去。當村裡設置卡口進行體溫檢測需要人手時,“讓我來!” 他拄著鐵柺,提著藥箱,背上棉被,奔卡口帳篷蹣跚而去。當村裡有人聚餐聚賭聚會需要勸阻時,“讓我來!”他拄著鐵柺,提著喇叭往人群裡去,直到人群散開為止。他是一名鄉村醫生,人們親切的稱他“鐵柺李” 。(楊世全 邱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