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WHO密集行动:汇聚全球科学家商讨,派专家组抵华

当地时间2月11日上午,全球近400位各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齐聚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召开一场为期两天的特别会议,制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国际行动计划。

“我要欢迎所有加入我们的人们,特别是在中国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希望你们知道,我们团结一致地与你们站在一起,我们祝愿你们在目前极其艰难环境中仍然保持勇气、耐心、成功和身体健康。”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开幕式上如是说道。

与此同时,一支由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博士率领的先遣专家小组已在北京时间10日晚抵达中国。专家组将与中方展开合作应对疫情,也为后续的国际专家小组到来做准备。

”世卫组织一直与中国和全球的科研人员在诊断、疫苗开发等方面密切合作。”世卫组织发言人贾萨瑞维奇(Tarik Jasarevic)11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www.thepaper.cn)表示。

全球专家商讨对策

“很多人都在问我疫情的情况。”2月10日,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会上回应称,答案或将从第二天召开的全球科学家大会以及刚刚出发前往中国的专家组那里找到一些端倪。

在11日的开幕式上,谭德塞直言,这次疫情正在很多方面考验着所有人。“这是对政治团结的考验——世界是否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打击一个没有国界或意识形态之分的共同敌人;这是对金融团结的一次考验——世界是否会一起投资于抗击这次疫情,还是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来承受其后果;这也是对科学团结的一次考验——世界会团结起来,共同寻找共同问题的答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里的原因。”他说道。

这场由世卫组织召集的汇集了各领域顶尖科学家、公共卫生机构、卫生部门和研究资助者的大会,旨在指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研究议程,确定优先次序和框架,以指导首先开展哪些项目,帮助各国快速跟踪诊断病例、推进疫苗和药物的开发和评估。

“利用科学的力量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谭德塞表示,“我们需要回答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尽快开发工具。因此我们将科学界召集起来以确定研究重点并加快进展。”

澎湃新闻了解到,根据大会议程,在11日上午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的代表将首先介绍最新的疫情进展以及相关科研的状况。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者将重点讨论几个研究领域,包括确定病毒来源以及共享生物样本和遗传序列;专家们将在现有的“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研究的基础上,找出新型冠状病毒的区别和研究重点,从而加速生成关键的科学信息和最需要的医疗产品,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的影响。

世卫组织紧急情况委员会成员、高级专家、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林发对澎湃新闻表示,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全球范围内专家信息交流,以弥补各自的知识盲区,对今后应该采取的策略提出建议。

此次论坛的与会者之一,香港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家和医学系主任梁卓伟11日在《纽约时报》的评论文章中指出,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说,当下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评估病毒的致命性和易感人群,获得病毒如何传播的详细信息,以及评估到目前为止控制措施的成效。

“由于疫情仍在演变,我们还不能看到所有感染群体的全貌。对于那些只有轻微症状或没有症状的感染者,没有人知道他们已被感染。还有多少这样的患者隐藏在‘冰山之下’?”他说道。

梁卓伟表示,目前多个专家团队都正在对这种新病毒的致命性做初步估计,“如果我们的研究结果接近一致,预计在不久,我们将更有信心描述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它究竟是更接近于季节性流感还是非典型肺炎?”

梁卓伟还表示,除了掌握病情的严重程度外,还要搞清哪些人最容易感染,病毒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前为止的数据表明,包括老年人、肥胖者和有潜在疾病的人似乎更易感,而很少有儿童受到感染的报告。他们是没有表现出症状,还是具有免疫力?这些问题都亟需答案,以帮助政府调整公共卫生措施。

中外专家将联合考察

与此同时,一支世卫专家组先遣队已于10日抵达中国。

在10日的发布会上,谭德塞表示,一个由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率领的世卫专家先遣小组刚刚抵达中国。他和他的同事将与中国同行合作,确保世卫组织拥有准确的专业信息,并对相关回答提供恰当的答案。

对此,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1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予以了证实。他表示经协商,该团组名称为“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双方专家就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控情况进行深入交流,为中国及全球各疫情国下一步共同努力开展疫情防控提供意见建议。

“今天(10日),世卫组织先遣组将抵京,与中方就考察组的具体安排进行讨论。我们欢迎包括美方在内的多国专家参加联合专家考察组。”米锋表示,相信经过各方共同商议、充分沟通后,将对考察组在华事宜做出合适的安排。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事件项目负责人迈克·瑞安(Mike Ryan)在10日的记者会上也表示,这次联合考察行动的目的是更多地了解新冠病毒疫情的性质,并交换意见。他说,许多国际专家和他们在中国的同事都已认识,此次联合考察提供了一个合作的机会,“我们需要给他们互动的空间,让科学家们做他们的工作。”

谭德塞还补充道,整个小组的专家或包括10至15人,不过他目前没有透露这个专家组其他人的身份。根据世卫组织官网信息,布鲁斯·艾尔沃德现任世卫组织的助理总干事。在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他曾担任应对埃博拉病毒总干事特别代表,指导世卫组织2000多人在西非开展埃博拉疫情应对工作,并为联合国埃博拉应急特派团提供战略和技术领导。

呼吁所有国家利用现有机会之窗

在中国疫情发展的同时,全球专家们也正在密切关注世界其他地区是否会出现类似的疫情爆发。

最近几天,在一些国家已出现一些没有中国旅行史的人确诊感染的病例。例如9日和10日在法国和英国新确诊的病例。谭德塞表示,这些现象令人担忧。

“这一小部分病例可能会引发更大范围的传染。但现在,这只是一个火花。我们的目标仍然是遏制。我们呼吁所有国家利用现在的机会之窗来防止一点火花导致一场大的火灾。”他说道。

不过谭德赛也指出,目前疫情总体格局没有发生改变。99%的报告病例出现在中国,大多数病例为轻度病例。病死率大约为2%。谭德塞表示,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世卫组织正在努力使全球各国的实验室都具备快速诊断病例的能力。

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168个拥有正确技术的实验室来诊断冠状病毒,并已经向喀麦隆、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伊朗、肯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突尼斯、乌干达和赞比亚发送了诊断工具包,其中许多国家已经开始使用它们。

目前,全世界主要大洲中,尚无非洲确诊病例报告。然而世卫组织一直将非洲列为容易遭受疫情袭击的高风险地区。

“中国以外的疫情看上去发展缓慢,但可能加速。遏制病毒仍然是我们的目标,但各国必须准备好应对病毒的可能来袭…… 在中国以外国家检测到的一小部分确诊病例可能意味着更广泛的传播,我们看见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谭德赛在推特上写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