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靖王之後,為何混成了織屐販席的貧農?

燒音箱


劉備從皇室後人混到了織屐販席的貧農,這其中主要受到了漢武帝實行的推恩令的影響。



一、

元朔二年(前127)年,君臨天下的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下令允許自己手下的王侯將相把自己的封地封給自家子弟,但是卻有一個要求,就是被分封的諸侯國只能越封越小,也就是說一旦第一代諸侯去世了,那麼第二代諸侯時不能繼承第一代的諸侯位的。

打個比方:如果以前被封的鬱黎王去世了,那麼這鬱黎王的兒子是不能直接頂替他的王位的,頂多當個鬱黎候。

這個就是所謂的推恩令。

推恩令不同於之前的分封制,分封制是允許嫡長子繼承的,也就是說王去世了,繼承他位置的人還是王。

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也是因為有了前車之鑑,之前漢景帝就吃過七王之亂的苦頭,所以漢武帝才會廢棄了分封制,弄了個推恩令,這樣的措施更加方便漢武帝對諸侯的管理。

二、

再說劉備,按《三國志》的說法,他是漢景帝之子劉勝的後裔。

關於中山靖王劉勝到劉備之間傳了幾代,我就不多說了,看看下面的圖就明白了。



我還是數了一下,劉備是劉勝的第十六代傳人,光按推恩令的說法,這十六代傳下去,如果還是諸侯的身份就見鬼了,更別說這這三百年之間還有斷了漢朝的王莽新朝了。

說實話,到了三百年後的東漢末年,劉勝還能有後代傳下來就已經很不錯了,畢竟那時候世道真的很亂,當然劉勝能有後代傳下來還和他生了一百多個兒子是有一定關係的。

現在我們不是也經常拿劉備的身份打趣嘛,說他有可能不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畢竟他兒子那麼多,誰能去一一考證下來呀,你說是吧。

接下來再考證一下劉備祖上的身世,遠的不說,就說三代,先從劉備的爺爺說起。

爺爺劉雄,在涿縣做縣令。

父親劉弘,生平事蹟現在也考證不出來了,死得比較早。

劉備也是因為父親早亡的原因,只能自幼與母親靠著織蓆為生。



劉備雖然家道是中落了,但他好歹也是漢室正統,在那個時代有著其他諸侯所沒有的正統身份。

這層身份在蜀漢建立前期,也確實幫了劉備不少忙。

總的來說,劉備家道中落還是有原因的,其實不單單劉備,任何人的先祖可能也曾光輝過,但是這些身份必定都會消失在時光長河之中,這是沒有人可以左右的。

And.

才疏學淺,博君一笑。


鬱黎話史


都別搶,我來答。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但話說回來也只是名頭好聽,畢竟那都是祖宗時代的事情,和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都說每個人往上刨五代都是農民出身,往上刨十代或多或少家族都有人做官,按照一般的觀點來看,劉備之所以混的如此慘是受到“推恩令”的影響。

不可否認“推恩令”肯定對劉備家族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到了後期以後,這種影響其實已經並不大了,主要是前幾代的影響比較大,如中山靖王那幾代,原本一個諾大的王侯家族在“推恩令”的影響下被肢解的四分五裂。

但是隨著王侯家族被肢解,它的封土必然是越來越小,基本上到中後期推恩令就失去效果了,因為土地都分得差不多了,每個後代都佔著一畝三分地,不可能說一直無限的分下去,基本上分家以後“推恩令”的影響就消除了。

  • 推恩令的影響

但是不能說推恩令對劉備家族沒有影響,有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認為不大,首先劉備的祖先劉貞是中山靖王劉勝的第五個兒子,而後者足足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按照“推恩令”的規定這一百二十多個兒子都有權力瓜分父親的領土。

但是即便沒有“推恩令”,實際上劉貞能夠分到的好處也並不大,因為在宗法制度下,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父親的遺產,其它兒子都得自己去自立門戶。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其實推恩令對劉備家族的影響並不是絕對的。

因為還有一個宗法制度制約著他們,而像劉貞有兩個兒子,劉備的祖先是劉貞的次子這一支脈,如果按照宗法制度來看,劉備的祖先是沒有資格繼承父親的遺產的,恰恰相反的是,“推恩令”的出現反而讓劉備的祖先佔了一定的便宜。

因為朝廷的規定就擺在那裡,次子有權力、有底氣和話語權去和長子爭奪父親的遺產。因為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沒有推恩令的時候,這麼一個龐大的家族最終受益的只有以嫡長子為首的寥寥數人。其它後代雖然也會得到家族的照顧。

但其受利程度是很小的,到最後只會從這個家族裡慢慢淡化出去,關鍵還一點好處都沒有撈著,因為好處都被嫡長子代表的勢力給霸佔了。但推恩令的出現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利益分配中來,因此如果這麼去看待推恩令,你會發現劉備支脈非但沒有因為推恩令受損,反而因為推恩令佔到了便宜。

推恩令本質上的效果是分化王侯的勢力,原來在宗法制度的框架下,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度,這個家族會保持一個完整的整體在嫡長子手中不斷的傳承,家族的興衰最終是根據家族老大的經營能力來決定的,經營的好就永享富貴,經營的不好家族就逐漸沒落。

就像《紅樓夢》裡面的賈府,剛剛開府的時候一切都在蒸蒸日上,但是越到後代子孫那裡時,因為這些二世祖縱情聲樂,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所以家族就慢慢沒落了。而推恩令只不過是一種加速王侯家族勢力衰落的進程,把一個整體的力量給它打散了,就像一座大房子,老大繼承哪一部分,老二繼承哪一部分,老三繼承哪一部分,以此類推,直到把這座大房子給拆的乾乾淨淨。

所以你如果這麼去理解“推恩令”,就會發現它對劉備家族的影響是很小的,反而是讓劉備家族佔到了便宜,那麼劉備為什麼會混的這麼慘呢?

  • 父親死的早

實際上劉備的家世還是不錯的,並沒有淪落到家徒四壁的地步,你看《三國志》中的記載就曉得了: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三國志·先主傳》

“世仕州郡”是什麼意思?就是劉備這一支脈世代都有在州郡做官的人,這麼算起來劉備其實也是一個官宦世家,你看他的爺爺劉雄官至東郡範令,也就是縣令一職,這個職位還是相當不錯的吧。但是到了他父親這裡出現了問題,就是他父親死的很早。

他父親也曾以“孝廉”被舉薦為官,按照這個發展趨勢,如果不是劉備的父親死的早,其實劉備的家世背景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他父親死的早,那時候劉備又還小,孤兒寡母的自然生活的相當悽苦。

但是少不了經常得到宗族的幫扶,譬如他的同宗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就經常資助他家,此外劉備的起點真的低嗎?恐怕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低,你看他能夠拜九江太守盧植為老師,說明還是得到宗族動用資源的幫助。

太守相當於今天什麼職位,就是市長,如今你一個普通人家孩子想要拜市長為老師,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劉備當時能夠搭上盧植這層關係,肯定是宗族在背後出了氣力。當然我不否認當時劉備一家孤兒寡母的生活肯定很清苦,但是人家這種機遇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碰不上的。

所以劉備的起點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低。

親,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贊關注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圍爐談史】每天為您提供最專業的回答喲~


圍爐談史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史記 五宗世家》載孝景帝封王的兒子有十三個,所謂五宗就是景帝的這十三個兒子是五個媽生的。劉彭祖和劉勝為同一母賈夫人所生。

中山靖王劉勝是在孝景帝即位之前以皇子身份被封為中山王,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枝屬百二十餘人。一句話劉勝酒色之徒,子嗣就一百多。

劉備的祖先劉貞就是中山王劉勝的一個兒子,被封涿郡陸城亭侯。

漢時天子祭祀宗廟時,諸侯王也都參加,並要拿出一定數量的金子作為助祭,稱為酎金。漢武帝為了削弱諸侯勢力,在一次祭祀時,以酎金數量不夠,成色不足為由一次削了106個諸侯的爵位,歷史上叫“坐酎金事件”,劉貞也是這106個被削諸侯的其中一個。


也就是說,從劉貞起已經失侯。至於《三國演義》中漢獻帝讓正卿查宗譜,一代一代直至劉備曾祖皆有侯爵,其實是美化劉皇叔皇室貴胄的身份。《資治通鑑》記載劉備也是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漢書》只記錄至劉貞無下文。

史書雖然只記錄至劉貞,但族譜裡劉備是劉貞子孫,劉備也正是涿郡人。劉貞雖然失侯,畢竟是皇室後裔,其後也是富庶之家,後世家族枝繁葉茂。劉備也絕不是孤貧之家,叔父劉子敬對他很好,宗長劉元起也視劉備為親生兒子。

至於說:“織蓆販履”就是袁術這樣出身豪門貴族子弟對布衣之人的輕視與侮辱!


尋桂子


劉備,又稱劉玄德、劉皇叔,相信大家對他不會陌生。劉備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從一個普通人,一步步地發展壯大,雖然經歷多次打擊但劉備從未放棄,直到建立了蜀漢。

劉備可以說是奮鬥者的典型代表,他那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值得世人學習!

劉備一開始是白手起家的,這不免給人一個疑問:劉備他不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嗎?他不是劉皇叔嗎?為何這樣的一個人會淪落到以賣麻鞋和織蓆為生呢?

並非“推恩令”惹的禍

為什麼劉備明明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卻生活悽慘?有人會說是因為“推恩令”造成的,事實是如此嗎?

“推恩令”是可怕的,作為千古陽謀,“推恩令”殺諸侯王於無影無形之中。它的出現,使得諸侯王不再是把封地只傳給嫡長子,其他的兒子們也要分得一部分,一個諸侯國被分割為好幾個小的諸侯國,諸侯國無形中就被削弱了。

漢文帝、漢景帝都採取一定的措施來打擊和削弱諸侯國,但在漢武帝掌權初期,部分諸侯國的勢力仍然龐大,“推恩令”的頒佈,使得漢武帝劉徹完美解決了諸侯國問題,鞏固了中央集權。

“推恩令”的出現自然是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我們要提到的中山靖王劉勝了。

為什麼說劉勝影響最大呢?因為他的兒子很多。《漢書》中記載到:

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常與趙王彭祖相非曰:“兄為王,專代吏治事。王者當日聽音樂,御聲色。”

劉勝喜歡飲酒作樂,不喜歡處理政務,他甚至認為當王的人就是應該要飲酒作樂,就是要享受的。

由於劉勝的這種思想,使得他的兒子數量眾多,達到了一百二十多個。在“推恩令”下,每個兒子只能分到一小塊封地,這裡麵包括了劉備的祖先——陸城亭侯劉貞。

那麼問題來了,“推恩令”對於劉貞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其實是好事,因為劉貞不是嫡長子,如果沒有“推恩令”,劉貞是得不到多少老爹的遺產的。從這點上看,劉貞是受到“推恩令”恩澤的。

劉備的貧困生活不是“推恩令”造成的,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家庭不幸。

父親的早逝是造成劉備生活悽慘的原因

對於劉備來說,造成他混得如此慘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父親早逝。《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

劉備的祖父是東郡範令,這樣的條件按理說再怎樣也差不到哪去。如果不是劉備的父親死得早,那劉備的生活將完全不一樣。

家庭少了頂樑柱,妻子失去了依靠,孩子失去了父愛,對一個家庭的打擊有多大,不用多說。

劉備說自己是漢高祖劉邦之後,豈不更好?

在劉備剛開始打天下的時候,他常常稱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人。為什麼他不說自己是漢高祖劉邦之後呢?這樣子的話聽起來應該更高大上一些,畢竟可是開國皇帝的後人啊!

但事實上劉備並沒有這麼做,因為稱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人會比稱自己是漢高祖的後人更合適。

漢高祖劉邦是開國皇帝,說自己是劉邦的後人,聽起來彷彿更高大一些,但劉備當時落魄不堪,一點也沒有開國皇帝后人的風範。說自己是劉邦的後人,大多數人會表示懷疑,但如果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那就不一樣了。中山靖王只是個諸侯王,在“推恩令”下完全有可能家道中落,現在自己一副狼狽不堪的樣子也就不奇怪了,皇親國戚的身份也就能保住了。

綜上,劉備的祖先沒有受到“推恩令”的打擊,反而受到“推恩令”的恩惠。父親的過早離世,是造成劉備以賣麻鞋和織蓆為生的主要原因。


簡單平凡123123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他自稱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個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查閱史料得知,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貞,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獲封涿縣陸城亭侯。後來他因坐貢酌金不合(指諸侯在皇帝酌祭時所獻的貢金成色不足,質量不符合標準)之罪,被削奪了封爵。劉貞失去了侯爵尊位,淪為庶民,沒法回老家中山,便把家安在涿縣常住了下來。從此,劉貞這一脈便在涿縣落地生根,開枝散葉,繁衍生息。到了劉備祖父劉雄、父親劉弘時,劉氏子弟世世代代出仕於州郡。劉雄舉孝廉,曾為東郡範縣縣令。

劉備的父親劉弘很早就去世了,劉備少年喪父,和寡母相依為命,靠織蓆販履(編織草蓆、賣鞋)為業,生活頗為艱辛。

劉備自稱漢室宗親,卻為何得不到漢廷的一點點恩惠呢?父親早亡,家道中落只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繁衍2、300年後,劉邦的子孫後代早就多如過江之鯽,朝廷早已是真假難辨、有心無力、照顧不過來了。

《漢書》記載,中山靖王劉勝死於公元前113年,而劉備是公元161年生人,從劉勝死到劉備生,時間已經匆匆流逝了276年。到劉備20多歲起兵鎮壓黃巾暴動時,其老祖劉勝已經死了300多年。

劉備雖然自詡為劉氏宗親,但朝廷卻沒給他一絲半點的好處,他所有的一切,全是自己白手起家、慘淡經營獲得的。那麼,和劉表、劉璋、劉焉等劉漢宗室親貴比,劉備為什麼沾不到一點皇親貴戚的光呢?

史載,東漢的開基帝王光武帝劉秀是漢景帝劉啟的六世孫,而到東漢末靈帝在位時,假如劉備硬要和他攀親戚的話,恐怕也得算到十三代以外了。

十三代親戚?按傳統觀念看早就出五服了。

也就是說,劉邦的後裔經300多年的繁衍,早已成千上萬,劉備和劉姓皇族早已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而且劉備這種十三代以外的關係,除了都姓劉以外,想套近乎加入圈子真的很難。

《漢書》記載:“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枝屬百二十餘人” 。中山靖王劉勝酗酒好色,有子120餘人。

劉勝生了120多個兒子,這是多麼強大的生殖力啊!當然,這也和他身體強健,妻妾成群有關。

而劉備的老祖劉貞只是他眾多兒子中的一個,他因故被削去封爵後,就留在了原來的封地涿縣討生活,2、300年後,早已物是人非,誰還記得他的後裔也曾是金枝玉葉、大漢苗裔呢?

今天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劉備根本不是漢景帝劉啟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他是拉大旗作虎皮,硬說自己是大漢宗親、“根正苗紅”的漢室之胄。

也許劉備出身貧寒,是靠織蓆販履為生的底層平民,在漢末亂世中一無背景、二無實力,想幹一番事業又沒本錢, 他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威震天下,想到自己也姓劉,就乾脆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意思是我代表劉姓皇室來與你“漢賊”曹操或其他割據勢力爭天下,我是為匡復漢室而戰,你是為竊奪天下而謀,我有天賦的權力與毋庸置疑的道德制高點,是正義的化身。於是乎,一大批善良且不明真相的熱血之士聚集在這面冠冕堂皇的大旗下,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劉皇叔(漢獻帝劉協的叔叔)”。

為何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而不直接說是劉邦之後呢?主要是劉勝有120多個兒子,自己忽悠冒充一下,誰有辦法去考證並追根溯源呢?已經過去了300多年,誰敢質疑他身份作偽呢?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一家之言 不喜勿噴】


鐵馬冰河wu


八個字就能解釋原因:“出身太低”加上“家道中落”。


一、出身太低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的祖宗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陸城亭侯劉貞。

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三國志·先主傳》

這一段話就說明了兩個問題: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這個不假。但劉備只是中山靖王劉勝的支脈後裔;並且劉貞後來因為酎金之罪被奪了爵位,他的這一支後裔在後來變成了老百姓。

備註:酎金是指漢朝諸侯在宗廟祭祀時,隨同酎酒所獻的黃金,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上供黃金助祭,如果所獻的黃金成色不足或者數量不足,則會受到懲罰。王國要削掉封地,侯國則要除掉封號。劉備的祖宗陸城亭侯劉貞就因為犯了這條罪,就被漢武帝剝奪了爵位。


說到這裡,有一點要說清楚,“推恩令”並不是劉備混成織蓆販履的直接原因。最多隻能算是間接原因之一。

因為受推恩令影響最大的是藩國的大宗,也就是繼承王位的那一支。劉備的祖宗陸城亭侯劉貞本來就是中山國的小宗,本來就不能繼承王位。不管朝廷是否推行推恩令,以劉貞這種支系小宗的出身來說,他的後代子孫必然是越混越差。所以說,推恩令跟劉備淪為織蓆販履之輩,其實沒多大的關係。

不過,劉備的祖宗劉貞後來被漢武帝以酎金之罪奪爵,而劉貞之輩不敢抵抗,這多多少少也跟推恩令有點關係。所以說,推恩令以及漢武帝的其它削藩政策,是劉備淪為織蓆販履之輩的間接原因。



二、家道中落

出身太低決定了劉備的上限不會太高,頂多只是個地方豪強。但豪強也是有錢人,不至於淪落到織蓆販履之輩。所以劉備淪為織蓆販履之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家道在他的父祖這一輩時中落了。

我們可以拿劉備和劉秀做一個對比。

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劉秀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人。兩人都是王室支脈,都是小宗出身。劉備陪她媽媽“織蓆販履”,劉秀也曾經“販谷於宛”。(在南陽賣過糧食)

這說明他們兩人在發達前,其實混的都很一般般,王室後裔的身份並不能給他們有過多的身份加持,頂多就是拿來炫耀一下“咱祖上也闊過”的談資。其實兩個人混的跟老百姓沒多大區別。


但是,劉秀是地方豪強,而劉備不是。

劉秀的父親、爺爺都是縣令,他的姐夫還是個兩千石的官員,他們家族雖然跟劉備的家族一樣,都不啥高級漢室宗親,但劉秀起碼在老家還是個吃個開的人物。有一定的號召力。他後來跟他哥哥劉演在老家起義,一呼百應,就是他們家族的資本還沒有敗完的證明。

而劉備呢?劉備的爺爺劉雄,只是個區區涿郡範令,跟區長差不多,不是什麼大官。劉備的父親沒有做官的記載,應該是沒當過官的,啥也不是。而且他還死的早,留下了孤兒寡母就先去了。以至於劉備小時候還要幫助母親織蓆販履才能維持生計。

這就是劉備和劉秀的最大區別——一個家裡啥都沒有了,一個家裡還有餘財。

家裡略有餘財的劉秀還有瀟灑的資本,還有資格做做娶陰麗華的白日夢。而家裡完全沒有餘財的劉備,就只能陪媽媽織蓆販履,靠做手工活度日了。



總的來說,劉備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卻淪為織蓆販履之輩,原因無外乎兩點:他的出身不高,不是王室的直系後裔;他的家庭在父祖輩的時候淪落了,家裡沒有餘財。

沒錢的娃,陪媽媽幹活賺錢是必須的。

另外,西漢中山王在東漢被降了一級,劉備的祖宗在東漢不算了不起的人物。

劉秀在建立東漢之初,西漢所有的藩王他都承認,但劉秀在統一中原後,他就突然對西漢藩王全部翻臉了。所有西漢王侯一律降一級,王降為侯,侯直接無爵,變成普通老百姓。按照這個降爵的標準,西漢的中山王在東漢就變成了侯,新的中山王變成了劉秀的兒子劉焉。

因此,劉備所謂的漢室宗親身份,所謂的中山靖王之後,在東漢其實不算什麼。他頂多就是個漢室宗親而已。全國有幾十萬漢室宗親,他只是其中之一。


Mer86


古人說的好“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沒錯,但是到了劉備這一代早已經家道中落,畢竟他與祖上是隔了十代以上,漢武帝時期開始的推恩令制度早已經註定了劉備這一代生活好不到哪去。


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勝是誰?他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



漢初,高祖實現分封制,不僅分封七個異姓王,還封了十二個同姓王,諸王以郡為國。但是分封制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禍根,先是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等異姓王叛亂,漢景帝時期又發生同姓的吳楚七國之亂。漢武帝即位之後,大臣們鑑於七國之亂的教訓,對藩王們非常忌憚,動不動上奏檢舉他們的過失。

劉勝對此很不滿,就大膽上奏揭發地方官吏欺凌諸侯王之事,武帝知道後,增加了諸侯的待遇,停止官吏檢舉諸侯王,並採用大臣主父偃的建議(推恩令),允許各諸侯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給下面的子弟,朝廷還為他們制定制度和封號,這看似是朝廷的一種優禮厚恩,實際上諸侯的封國土地已經漸漸分散削弱變小。



據《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記載“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意思是說劉勝為人喜好酒色,有兒子一百二十多人,劉勝這麼能生,簡直稱的上是超級生育機器。這麼多的兒子,自然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厚此薄彼也在情理之中,嫡庶有別,親疏有別,封國就那麼大,一百多個兒子把家產、爵位一分配,再代代稀釋,總有一部分到最後混成了草根,比如劉備,混成了織蓆販履的貧農。

我們以《三國演義》劉備初次見漢獻帝時的情景作為參考:



劉備上殿後跪伏於地,漢獻帝問曰:“卿祖何人?”劉備回答說:“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

獻帝大驚,即命人找到宗譜查看,負責管理宗族事務的令宗正卿據譜大聲宣讀:“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三國演義》對劉備的家譜有藝術加工的成份,我們再看看正史《三國志》記載的“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劉備是正兒八經的中山靖王之後 ,這事兒肯定假不了,但是劉備和他的高祖中間隔了兩百多年,劉備的祖父劉雄,只是小小的東郡範令,而且還是通過舉孝廉當上這芝麻小官的。他的父親劉弘早亡,劉備與母親相依為命織,靠席販履為業,生活過的非常艱苦。



可見,漢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政策效果非常明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侯王的實力,推恩令強制要求諸侯王子弟不分嫡庶長幼,要一視同仁將封國土地分封下去,諸侯國如此被越封越小,一直到最後無地可封,就只能落個皇族的身份而自謀生路,劉備,正是推恩令頒行到最後的結果,所以他混成那樣是制度使然。


大國布衣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來爆發了綠林和赤眉起義。赤眉起義軍由樊崇率領,聲勢浩大。但是樊崇無法稱帝,而是要找個血統“高貴”的當皇帝。找來找去,找了十幾個劉姓皇族後裔,其中血統最近的是個豬倌劉盆子。於是赤眉軍就擁戴劉盆子當了皇帝。

西漢末年離劉備生活的東漢還有近200年,然而血統和西漢王室最近的劉盆子都已經當了豬倌,劉備當個小販不是很正常嗎?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是武帝的兄弟,離劉備生活的年代已經有300年。靖王有100多個兒子,按照武帝的“推恩令”,這些兒子們都成了侯,把中山靖王的封地分的乾乾淨淨。經過300年的繁衍,再經過西漢末年的戰亂,劉備這個“皇族”和東漢皇室的關係已經很遠了,他這樣的中山靖王之後,估計沒有10萬也有8萬。這麼多人,東漢朝廷不可能都養起來,東漢不是大明。

劉備這樣的皇族,基本就是國家承認,但是自謀職業。那麼,劉備的父親、爺爺如果積累不多,到劉備的時候,當然就只能當小販賣草鞋了。


故紙匯


劉備做為中山靖王以後,還是漢高祖之後呢。只能說他祖上比較輝煌,到他這裡就不一定了,畢竟過了幾百年年了。

我還見過普通百姓,現在日子過得很緊張的,可是他親口說祖上還是二品大員呢。家道沒落,現在說以前的事還有什麼用呢。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

從中山靖王這裡,劉備那都多少代了,很多分支可能都已經沒人了。

通常來講,皇親國戚可不是一般人,加上又是皇室宗親,光這一個名號就能夠吃一輩子的。

可是我們不能忽略一點,子子輩輩的下來,人越來越多,也代表著和皇帝的關係和血液越來越遠。

舉個例子來說:就現在的農村,很多村子裡同姓的人往前推個幾百年那都是一個根上的,但是你和所有人的關係都是一樣近嗎?恐怕不是,只會和自己家裡至近的人關係最親。再者說了,這一個村裡的,雖然根上是一個祖宗,但是到現在了,也有過得好的,過得差的,但很多人可能連開口借錢的情分都沒有了。

那麼皇帝也是一樣啊,很多人掛著名是皇親,可是皇帝根本不知道有這麼個人。

這個時候有一個關鍵人物要登場了,這個人就是漢武帝。

因為確立了“推恩令”。

什麼是“推恩令”呢,簡單來說,就是皇家的子子孫孫太多了,國家養不起了,也沒有那麼多高官厚祿讓你們去做了。

於是設計了一套體系,讓你自己慢慢的官位越來越小,俸祿越來越少。一輩比一輩官位底,直到最後成了平頭老百姓。

劉備這一支就是這麼個意思,最後變成了普通老百姓了。

至於皇親國戚,自己心裡知道,偶爾也給鄉親們吹個牛,其他的用處基本上沒有了。




還有一點我們不能忽略,那就是劉勝這個哥們,居然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那孫子可能數不清了。

這麼多兒子,官位只能傳到一個人身上,其他的兒子也只能是有一個小的官位或者想其他辦法了。

一代一代下來,到了劉備這裡,你不是個老百姓,還能是個什麼?

幸好後邊有個亂世,讓我們知道了劉備這麼個人,不然可能劉備要在涿郡幹一輩子織蓆販履也說不定呢。

我們怎麼只聽說了一箇中山靖王之後呢?怎麼沒有聽說其他的呢?難道沒有其他人了嗎?

答案自然是其他人沒有像劉備一樣的雄心壯志,沒有想要救漢室於水火的心,更沒有建功立業的想法。

結語:人,關鍵時刻還是要靠自己,和你的出身沒有關係,有一顆想改變、想做事的心,才有可能有不一樣的人生。劉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觀復一鑑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古人就明白的道理,意思就是說君子的品行和家風經過幾代人後就不復存在了;也指後世子孫經過幾代人後把先輩積累的財富敗光了。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傳到他這這裡,已經不止五代了,所以他只能到處說“我祖上也曾富過”。

事實上劉備家道中落有家族本身的原因,也有當時國家政策的客觀因素。

祖上總有不肖子

中山靖王有很多個兒子,劉備是其中一個兒子劉貞的後人,劉貞的爵位本來是陸城亭侯,但後來由於酎金之罪,被剝奪了爵位,於是這一支就成了平民百姓了。酎金是個什麼罪名呢,簡單地說就是在國家和皇室祭祀的時候進獻的黃金以次充好,分量不足。

劉貞在被漢武帝剝奪爵位後無法回到封地,只好把家安在了涿郡。家產傳到劉備祖父劉雄這一代,還能勉強支撐, 算是地方的一個小豪強。劉雄曾經舉孝廉,還曾擔任過涿郡範令,算得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怎麼也不會淪落到去織蓆販履。

可劉備前半生運氣實在不太好,攤上一個坑兒子的老爹。劉備的父親劉宏是個短命的人,在劉備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偏偏他這一支人丁不旺,也沒聽說有什麼叔伯兄弟幫襯,只留下劉備母子,孤兒寡母的。

在古代孤兒寡母總是受欺負的對象,你劉備說你自己是皇室宗親你就是了?即便是又如何,全國有幾十萬呢!

所以為了頑強的活下去,他不得不幫母親“織蓆販履"以維持生計。也許就是在這時候劉備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性格,讓他在以後的爭霸天下中能夠屢敗屢戰毫不氣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