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2020年的疯狂,奥斯卡又添了一把。

虽然你可能看过名单和一些争论了,但这场“美国春晚”里,有一些难得的声音,想和你一起再稍微理一遍。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寄生虫》获最佳原创剧本时,奉俊昊和韩进元上台领奖。韩进元讲话时,奉俊昊在后面“欣赏”起了他们的奖杯。


韩国导演奉俊昊的《寄生虫》,连获最佳剧本、最佳国际影片(以前叫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这是亚洲电影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是第一部最佳外语片同时获得最佳影片。


奉俊昊多次在获奖感言时表示要喝酒庆祝,这次的酒看来不容易醒了。

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发表了对他们的祝贺:

“《寄生虫》既愉快又悲伤,在社会信息方面也新颖、精彩、成功。让人重新思考一部电影带来的感动和力量。为了让我国电影人尽情发挥想象力,没有担忧地制作电影,,政府也会一起努力。”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寄生虫》背后,

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客观来说,很多奖项得与不得 ,有评委的一念之差,未必要看得极重。

但从戛纳金棕榈开始,《寄生虫》开启现象之旅,靠的不只是艺术成就和运气——它也推开了一道时代议题之门,一个全球性的阶层和欲望的焦虑。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不妨把它放在更大的一个范围里来看。纵向来说,《寄生虫》之前有《燃烧》;横向去看,去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大奖,分别是《寄生虫》《小丑》和《同义词》,这些影片焦点不一,却都以阶层差异为重要背景。


一个传统的阶层跃升故事,是“我花了十八年终于坐下来和你喝咖啡”,是我要变成你,也有了一个像你一样的家。

而“寄生虫”的故事是,我想要变成你,但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有那样的家,我只能想办法住进那样的家,哪怕是地下。


欲望还在,但家不可能了,这是阶层固化后,悬置起来的问题。

全球性的问题。

欲望变得雷同了,满足它的空间却两极分化了,堵塞了。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寄生虫》触及了一个重要的时代主题。


它表面是在批评阶层固化,用了楼梯、街道等很多视觉语言来强化这种观感。

但你会发现,导演对故事里的穷人和富人,没有代入任何一方,没有做善恶评判。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实际上,当我们说他们是穷人或富人的时候,是把自己摘除在外的,是安逸自在、充满优越感地在指指点点的。

我们可能很少意识到这些“地下室人口”近在咫尺,而且,我们也随时可能被折叠进去。

地下室当然只是个象征,它也可以是棚户区的老房子,是失业者彷徨踯躅的公园,是灾难来临时从外面锁上的门,是房东不签字作保就回不去的出租房……

身份幻觉,常常一场变故就碎掉了。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这个地下室人口,可能有着司机、女佣、家庭教师之类的体面身份,也可能长时间隐身不现,逃亡的罪犯,半夜活动的性工作者,失败的艺术家,找不到工作的学生。以及未来,越来越多被大资本和人工智能从中产阶层里甩掉的人。多余的人。

寄生,是多余的人一种自救的方式。

有时,它会运转良好,因为富裕的人,也要“寄生”在这些人提供的服务之上。

他们希望世界最好能在这层金钱关系上运转下去——我买单,你服务,不要僭越。他们不想闻到多余人身上的味道,也不需要对方对自己的生活发表意见。

“我的世界与你无关。”


可想而知,他们会很欢迎一个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但问题是,只要是人,不管把他赶到哪里,都有欲望,有荷尔蒙。

和阶层批判相比,《寄生虫》更大的用心,其实是在描述这种欲望。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不管是金司机的“没有计划”,还是儿子精心的计划,他们想要改变命运的旅程失败了。

而且,一直到最后,这个儿子仍然在幻想着通过成为有钱人,买下那座豪宅,才能把父亲营救出来。

多么激烈的悲剧,也没有办法冲破这层欲望的驯化。

影片值得琢磨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有钱人的“善良”和精神空虚,嗅闻内裤时激起的权力和欲望,等等……

不一一展开了,欢迎你在评论里聊聊。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韩国导演的传统:

通过影片来表达民声

说起来,在韩国导演中,奉俊昊的电影风格一直比较类型化,能看到对好莱坞经验的学习。这次获奖,也像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注脚。

过去这些年,他不算太顺利,《雪国列车》交了学费,《玉子》也不成功。但在这些摸索的基础上,最终诞生了《寄生虫》。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在领取最佳导演奖时,奉俊昊对台下同被提名的斯科塞斯说,他心里一直刻着斯科塞斯的一句话,“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才是最有创意的。”

他又感谢昆汀,在自己名气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就经常推荐他的电影。

奉俊昊说今晚想要喝酒,一直喝到天明。

在韩国,很多人也都表示今晚要出去喝酒,庆祝。

奉俊昊说,自己写剧本的时候,不会想着国家,但这的确是韩国电影的胜利。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奉俊昊在奥斯卡后台


他们有很多可贵的传统。

曾担任过韩国文化部部长的李沧东导演说,韩国导演有个共同特点是:“一直致力于通过影片来表达民声和韩国民众的情感与希望。”

他们不仅对现实有着强烈的关注,甚至有用电影去改变社会的欲望。

(延伸:《 》《 》)

奉俊昊是学社会学出身的。虽然他说自己不是个好学生,上学时间都拿来看电影了。但他的影片里,能清晰地看到那种现实感。

他和本片主演宋康昊,曾经因为批评朴槿惠的公开声明,一起上过她的黑名单,无法参与国家文化基金的分配。


奉俊昊的好友、另一位导演朴赞郁说,《寄生虫》上映后,很多外国同行问他,韩国电影这样的成就,是不是找到了什么神药。

朴赞郁回答说,“你们在充满变化的韩国生活一段就知道了。”“《寄生虫》,是从财阀到国会议员,从劳动者到无业游民,所有韩国人一起合力创造出的作品,所以我们都有资格庆祝一番。”

权力难免会有它傲慢乃至恶劣的一面,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态度看待它。

韩国电影人曾有很多次,团结在一起,以剃头示威等方式促使国家改变不合理的电影政策……

奉俊昊的获奖,是他个人的胜利,也是韩国电影百年的荣耀亮相。

在他背后,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技术人员,不同年龄段里,都能看到很多佼佼者,而且,充满创新和个性。这是比个别奖项更让人敬佩的。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奥斯卡颁奖礼,也是一种“发声”


导演们用电影来为社会发声。

奥斯卡颁奖礼同样如此。

相对于奖项的合适与否,奥斯卡其实更像是一个想要传递价值观的节日。


为缺席的女性发声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导演提名中没有一位是女性。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在红毯上,娜塔莉 · 波特曼把很多没有被提名的女导演名字,绣在了自己的衣服上。她说,“我想用我微妙的方式来称赞那些今年出色工作却没有获得认可的女性。”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惊奇队长”布丽·拉尔森、“异形”女主西格妮·韦弗、“神奇女侠”盖尔·加朵同台颁发最佳原创配乐奖时,笑称要成立“打女俱乐部”,欢迎男性加入,但如果打输了的话,就来试试回答那个 “经典” 问题——“一个女人混好莱坞是什么感受?”


写给勇敢女孩的情书

最佳纪录短片颁给《女孩的战地滑板课》,这个短片讲述了一个阿富汗女孩在喀布尔学滑板的故事。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导演Carol Dysinger在致辞时说,“自2005年以来,我一直在阿富汗工作,这部电影是我写给那个国家勇敢女孩的情书。”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由于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的压制,阿富汗女性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

女孩上学,恐吓、绑架随时都可能发生,更不要说学习滑板了。

极端保守的限制也烙印在阿富汗人的心里。这都需要有人去打破。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但仍然有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女孩们在坡道上下滑动的样子,仿佛讲述她们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像人生的起起落落。

滑板课让她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去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缅怀逝者的声音

在今年的致敬缅怀已故影人环节,奥斯卡邀请了Billie Eilish现场演唱披头士的经典歌曲《Yesterday》。柯克·道格拉斯、安娜·卡里娜、皮特·方达、毕比·安德森、多丽丝·黛……


前不久意外去世的科比和高以翔也在其列。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此前的红毯秀上,导演斯派克·李身穿湖人配色的定制西装,在上面绣上了数字24,纪念科比。


“为无法发声的人发声”

《小丑》的杰昆·菲尼克斯获得了影帝,他看上去并没有很想领奖,却奉上了一个时间最长的获奖感言。


在感言中,他呼吁停止战争,关注环境、动物保护以及种族主义等问题,“为无法发声的人发声”。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电影,我该怎么办。我觉得电影给我最大的礼物,同样也给了在座所有人的,就是为无法发声的人发声。


最近我时常思考那些人类正共同面对的令人沮丧的问题。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支持各种不同的议题,但我看到了它们的共性:不管是性别不平等、种族主义、同志平权、原住民权益、动物保护,这些都关乎的是与不平等的斗争。那些认为一个国家,一个种族,一种性别或者物种有权力去控制和剥削另一个,而且还不用获罪的想法,我们要与之斗争。

我认为我们与自然世界脱节了,我们的世界观都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我们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主宰。我们向自然世界掠夺资源,我们以为自己有权圈养奶牛,于是我们堂而皇之地偷走她的孩子,尽管她痛苦的哭声显而易见。我们害怕改变,因为这意味着牺牲我们的既得利益。但人类本来应该是有智慧的,如果我们把爱和同情作为行事准则,就可以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好。


我曾经是个自私的混蛋,不懂感激,但很多人给了我第二次机会。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说,我们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能够互相支持,帮助彼此成长,引导彼此救赎。这是人性的精髓。


我记得我哥哥瑞凡17岁时写过:’带着爱去伸出援手,和平就会随之而‘”。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杰昆和瑞凡


(更多杰昆·菲尼克斯的故事请见:《 》)


附:滑动看奥斯卡全部获奖名单


最佳男配角:
布拉德·皮特《好莱坞往事》


最佳动画长片:
《玩具总动员4》


最佳动画短片:
《发之恋》



最佳改编剧本:
《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


最佳真人短片:
《邻居的窗》


最佳艺术指导:
《好莱坞往事》


最佳戏服设计:
《小妇人》


最佳纪录长片:
《美国工厂》


最佳纪录短片:
《女孩的战地滑板课》


最佳女配角:
劳拉·邓恩《婚姻故事》


最佳音效剪辑:
《极速车王》


最佳音响效果:
《1917》


最佳摄影:
《1917》


最佳剪辑:
《极速车王》


最佳视觉效果:
《1917》


最佳化妆与发型:
《爆炸新闻》


最佳国际电影(原最佳外语片):
《寄生虫》



最佳原创歌曲:
(I’m Gonna ) Love Me Again

——《火箭人》


最佳导演:
奉俊昊《寄生虫》


最佳男主角:
华金·菲尼克斯《小丑》


最佳女主角:
芮妮·齐薇格《朱迪》


最佳影片:
《寄生虫》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获得最佳纪录长片的《美国工厂》。曹德旺在颁奖前录了个视频:“虽然纪录片对我有很多批评,但我很感谢导演。而且我非常骄傲的是,在纪录片拍摄的四年半中,我和我的美国工厂毫无保留地公开一切,我相信即使美国的企业也不会做到这个程度。”


《寄生虫》背后,一个全球性的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