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怎麼作弊?有三個曠世絕招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古代文人最得意的兩大樂事。然而,“金榜題名時” 遠非“洞房花燭夜”來得容易和輕鬆。古代文人要想金榜題名,就必須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因此,科舉就成為古代大多數文人實現自己理想的唯一途徑。

其實說到底,科舉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更是歷代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楊堅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中國科舉制度由此正式誕生。

只因這世界是趨利若鶩的世界,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更何況一本萬利的讀書做官之道呢?這種官吏選拔制度從一誕生開始就有著這樣那樣的漏洞。特別到了唐朝以後,科舉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行,考生和考生的家長便總結出三大曠世作弊絕招,以應付科舉考試,從而從這座獨木橋上擠進大唐王朝的紫袍烏紗、金堂玉馬、風光無限、前程似錦的官場。這三大作弊絕招便是賄買考官、夾帶經文和請人代考。

古代科舉考試怎麼作弊?有三個曠世絕招

<strong>▶賄買考官

賄買考官可謂是唐朝科舉中最大的弊端,由於考生貴族官僚家庭的託請,科舉考試幾乎是有名無實,“請託大行,取士頗濫”。貴族官僚子弟基本壟斷了科舉,“每歲策名,無不先定”,“榜出,率皆權豪子弟”,沒有後臺靠山的寒門子弟,即使是學富五車,才華橫溢,都很難考取進士。唐代科場黑幕重重,有的是貴族官僚的託請,有的是豪門大戶的行賄。競爭激烈的科場中,一些有權勢背景和經濟實力的考生為了取得功名便向主考官行賄。因此,在唐代科場中行賄醜聞時有發生。

古代科舉考試怎麼作弊?有三個曠世絕招

<strong>▶夾帶經文

有錢有勢的考生可以通過賄買考官獲得金榜題名,而沒錢沒勢的考生就只能幹考場作弊最為“免費”的勾當,就是身藏夾帶。在唐代科場中有專門的稱呼“書策”:“挾藏入試,謂之書策”。唐玄宗天寶十載,即公元751年九月,李隆基親御勤政樓試“懷才抱器科”,考生中居然有人在這大唐天子眼皮底下“私懷文策”。在唐代科舉考場上,還有的考生偽造堂印,傳遞標準答案,也有的利用文房四寶夾藏抄錄有關的文章,真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古代科舉考試怎麼作弊?有三個曠世絕招

<strong>▶請人代考

請人代考,就是考生“大變身”,也叫請“槍手”。唐代有“偽立符告者”,有“接承他名者”,有“遠人無親而買保者”,有“試判之日求人代作者”,其假濫不可悉數,冒名頂替在科場考試中相當普遍。歷朝歷代,請“槍手”代考愈演愈演愈烈,並出現了專職“槍手”。如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漢民,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代考“槍手”,曾在清末兩次代人參加鄉試,皆獲得中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