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潮開始,北上廣,相信北上廣能扛住

今天好買哥看見一個消息,有點黑色幽默又有點心酸:


2月5日,京廣鐵路湘鄂交界處鐵路警方,在巡邏時忽然發現轄區內,有兩名形跡可疑的男子,正在順著鐵路往偏南方向走去,在執法記錄儀記下的畫面中,兩男子均是揹著書包、戴著口罩,看上去年紀都不是很大。


鐵路警方上前盤問,才得知兩男子都是湖北人,因趕著回去深圳上班,而湖北境內又交通停運,不得已順著鐵路試圖走到岳陽車站去坐火車,到現在已經走了7個小時了……


為了上班,從湖北境內徒步去深圳,真的是感動中國的好員工了。


但這樣的行為,無疑為自身也給其他人造成了更大的風險。


但對於他們來說,停工一天就意味著少一天的收入。所以徒步出來又有什麼辦法呢?畢竟生存壓力並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半分。


而正是因為生存壓力和企業需要,從2月10日開始,全國的大規模返工潮也陸續來臨,這樣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對於各大城市來說,是對城市醫療資源的一次全面考驗,也是對城市管理水平的一次突擊考核!


返工潮下,哪些城市的壓力最大?


2月10日,是很多省份和企業復工的日子。


返工潮開始,北上廣,相信北上廣能扛住

返工潮開始,北上廣,相信北上廣能扛住


雖說大部分城市開工日期是2月10日,但從交通部門獲得的數據看,返工潮自2月4日之後呈緩慢上升趨勢,說明返工潮的前奏已經開始。


返工潮開始,北上廣,相信北上廣能扛住


根據大數據測算,今年春運後半程(1月30日至2月18日)跨地區人口流動量將達到為1.42億人。


可以說,一場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其實已經重新啟動。而人口的大規模流動,必然給遷移地帶來巨大的防控壓力,那麼哪些城市的壓力最大呢?


李迅雷對返工潮流入的前20大城市進行分析,通過百度地圖發佈的遷徙大數據,分析流入人口的規模、來源的構成,以及來源地的疫情嚴重程度,定量評估後計算出前20大返工潮目的地城市的疫情壓力,結果如下:深圳的壓力最大,其次是東莞、上海、廣州、蘇州、北京、杭州、寧波、溫州、佛山。


這個計算結果和現實的偏差不會太遠,因為在朋友圈,大家已經看見深圳車站人流量已經明顯增加。


比如深圳,車站的人流量已經明顯增加。


在這些城市中,將在返工潮中,經受疫情再度傳播的考驗。比如東莞。作為典型的製造業城市,用工量較大,返城人員多,東莞雖然目前確診病例數量較少,但它是一個典型是疫情輸入型城市。因為疫情爆發的初始階段,恰逢東莞的外地務工人員回家過年。如今,返工潮來臨後,大批外地務工人員返城,疫情風險也隨之而來。


上海也同樣也是,雖然上海一直實行嚴格的戶籍政策,但人口基數全國最大,作為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人口流動規模一直保持較大規模,且來自疫情相對嚴重的河南、安徽人員比重較大。


截至2月7日24時,虹橋樞紐(包括虹橋機場航站樓、虹橋火車站,以及虹橋地鐵站)機測體溫122萬人次,發現體溫異常101人,通過“120”急救車轉運就診60人。


對這些城市來說,接下來的14天,才是真正的考驗。


城市醫療水平哪家強


大規模的人員流動,如果防控不到位,無疑會成為病毒傳播的最好溫床。而真正困難之處在於,一旦控制不當傳播開來,將會形成醫療資源的擠兌。


一個城市的醫療資源豐富程度、醫療實力如何,成為當下評判城市硬實力的最核心標準。



返工潮開始,北上廣,相信北上廣能扛住


可以看出,醫療資源豐富度、實力強的城市,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三個一線城市,人口多、經濟實力強,需要配備的醫療服務自然不能太差。


百強醫院的分佈,更能看出城市之間的差距。


返工潮開始,北上廣,相信北上廣能扛住


從數據上來看,北京、上海、廣州遙遙領先,三大一線城市佔了百強醫院的近半比例,而另一個一線城市——深圳,則無一入圍。


深圳人口超過千萬,新增常住人口全國第一,返程人流量位居前列的深圳,這樣的醫療服務實力,亟待加強。

在北上廣之後,傳統省會成為百強醫院的最大擁有者。這其中,西安、武漢、杭州、重慶、南京均為5所,成都4所,濟南、天津、長沙、瀋陽都是3所。


其中,你會發現其實武漢的醫療實力很強,三甲醫院、床位數、執業醫師數量、百強醫院數量都能排在前10,甚至前5。


不難發現,這些城市都是傳統的大區中心,也是教育資源相對發達的地區,這些城市入圍的醫院多數都屬於重點高校的附屬學院。


北京有北大一院、協和,上海有上交瑞金、復旦華山,廣州有中大附屬醫院、武漢則有華中科大的同濟醫院和協和醫院,成都有四川大學的華西醫院,長沙有中南大學的湘雅醫院。


這是歷史積累帶來的饋贈,也是醫科教育反哺醫療實力的最佳例證。


哪個城市的管理水平最好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每年都會發布《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作為衡量城市治理能力和法治文明的重要指標。


根據2018年最新報告,在100個城市中,有80個城市達到及格水平,20個城市不及格。


返工潮開始,北上廣,相信北上廣能扛住


其中,位居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青島、廣州、蘇州、杭州、上海、北京、南京、寧波、成都。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3年至今的評估中,始終排在20名的城市只有10個: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合肥、長沙、成都和廈門。


一點思考


綜合以上來看,疫情當下,深圳、東莞、上海、廣州、蘇州、北京、杭州、寧波、溫州、佛山等城市目前面臨著較大的疫情防控壓力。


但很明顯,根據城市治理能力和醫療能力綜合來看,北上廣最值得大家託付。


作為三大老牌一線城市,無論是經濟實力、法治文明還是醫療能力,均位居全國最前列,體現出強大的歷史底蘊和綜合實力。


深圳雖然經濟一騎絕塵,但教育和醫療這一塊相對北上廣來說,依舊有不小的差距。


而一些二線城市,也在這次疫情中嶄露頭角,比如成都、杭州無論是醫療還是經濟競爭力、城市治理能力,都能脫穎而出。


所以從另外一個維度看,疫情結束後,很多人應該會在選擇城市的時候,除了考慮GDP增速、人口流入、產業前景之外,還會將法治文明、教育水平和醫療水平,放在必選集合中。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