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解讀|"超越"北上廣!長沙高鐵新城為什麼這麼牛?

高鐵,儘管是一個名詞,但隱然間,也成為了描述中國"改變、崛起"的動詞,驅動著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心。

十年,高鐵不斷顛覆著城市間的時空關係,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城市面貌。

高鐵之翼下,長沙、西安,重慶,成都,武漢等昔日深居大陸內部的城市,填補了交通與區位的短板,蛻變為中國最具增長活力和潛力的新一線城市。

但在全國70餘座高鐵新城中,唯有長沙獨樹一幟,甚至超越“北上廣”,形成了“樞紐+機場+會展+生態”的四合一優勢,佔據中國高鐵新城層級的第一梯隊。

解讀|

高鐵,改變了中國

中國高鐵動車組已累計運輸旅客突破90億人次;

中國高鐵營業總里程達到2.9萬公里以上,是2008年的44.5倍,超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

僅2019年至今,中國高鐵新開工里程超過1.5萬公里。

十年間,從世界上里程最長的京廣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的京滬高鐵到橫跨亞歐大陸的莫斯-克山-葉卡捷琳堡高鐵,高鐵成為了中國響噹噹的"外交名片"。

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十年時間,高鐵不斷顛覆著城市間的時空關係,徹底改變了中國的城市面貌。

高鐵之翼下,長沙、西安,重慶,成都,武漢等昔日深居大陸內部的城市,填補了交通與區位的短板,以強勁的產業經濟、高效的資源配置、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快速追趕東部城市,提升城市佔位,蛻變為中國最具增長活力和潛力的新一線城市。

克而瑞地產研究數據表明,高鐵在拉動空間距離的同時,也使城市價值也實現了快速上升。這其中,尤以長沙、武漢、西安、合肥、鄭州等地5年內房價漲幅超過30%的“高鐵城市”最為明顯。

深圳北站:2011年正式通車,2018年底深圳北站周邊一手樓盤均價5萬/㎡,漲幅超354%;

廣州南站:2010年正式通車,2018年底廣州南站周邊一手樓盤均價2.7萬/㎡,漲幅超237%。(以上房價數據來自中原地產、鏈家網等)

十年間,因為高鐵,長沙從交通不便的中部內陸腹地,首次成為國家級交通樞紐,徹底改變了城市佔位。

與此同時,長沙高鐵新城的發展潛力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銷售面積連續5年超過梅溪湖,長沙高鐵新城住宅均價從五年前的6000元/㎡上升到近12000元/㎡,成為與梅溪湖、濱江新城相比肩的價值高地。(數據來源:克而瑞)

長沙:獨樹一幟的高鐵新城

目前,中國287個地級市中已有142個城市開通了高鐵、42個城市擁有城際鐵路,高鐵遍佈全國。

可以說,坐擁高鐵資源的樞紐城市並不少,但在全國70餘座高鐵新城中,目前唯有長沙獨樹一幟,形成了“樞紐+機場+會展+生態”的四合一優勢。

現如今,連接三條高鐵以上交匯的城市僅十二個,長沙便在其中。

全國的樞紐高鐵站中,僅有四個站點實現了高鐵與飛機的結合,分別是上海虹橋、鄭州、長沙和石家莊。

這四個與航空連接的高鐵站,擁有國際會展功能的僅有兩座:上海虹橋商務區與長沙高鐵新城。

而長沙高鐵新城對標虹橋商務區,不僅受到國家基建資源的“組團”青睞,隨著“自帶音效”的瀏陽河風光帶、“萬園之園”的園博園等自然資源逐漸嶄露頭角,比起上海虹橋,更是一座會呼吸的生態新城。

解讀|

高鐵新城層級劃分圖

長沙,由此超過武漢鄭州等中部城市、甚至領先北上廣深,佔據了中國高鐵新城層級的第一梯隊。

長沙高鐵新城,也不再只是交通樞紐,更是城市副中心,一座全新的都匯新城。

解讀|

定位成為長沙城市發展副中心的高鐵新城,未來規劃居住人口約為40萬

長沙高鐵全國第六,樞紐地位凸顯

從長沙南出發,六個小時之內可跨越大半個中國,到達19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1小時18分鐘到武漢,1小時33分鐘到南昌;4小時26分鐘到上海;2小時58分鐘到深圳;5小時40分鐘到北京……

作為武廣、滬昆兩條高鐵大動脈的交匯點,長沙成為中部最大的全國性高鐵樞紐城市,高鐵新城也被稱為湖南“離世界最近的地方”。

解讀|

高鐵新城交通路線

同時,紅旗路拉通直達星沙腹地,湘府路高架橋連通河西;2、4號線連通梅溪湖、濱江、金星北等熱門區域;通過機場高速以及磁懸浮列車與長沙黃花機場相連,京港澳高速公路改造基本完成,“高鐵+地鐵+空港+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進一步放大。

解讀|

長沙高鐵南站

另據澎湃新聞消息,通過“車站規模、日車次數、聯通站點、發車效率、過站比、市內交通”六大指數的評比,在2018中國各大高鐵站排名中,長沙位列全國第六位。

解讀|

2018中國高鐵站排名

空鐵一體化,拉近世界距離

目前,全國唯一直通機場的磁懸浮路線,在長沙。

2016年5月長沙磁浮快線正式投入試運營,連接長沙火車南站和長沙黃花機場,乘客只需10多分鐘便可從高鐵站直達機場。這也成為我國首條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示範線。

磁懸浮列車與長沙黃花機場,距離僅15公里,人才、資本和產業順著高鐵流動的趨勢加速聚集,架起了夢幻般的“連廊”瞬間連通世界,與世界的距離,從未如此親近。

解讀|

長沙磁懸浮列車

長沙磁懸浮列車不僅構建了空—磁—鐵聯運快速骨幹交通線路,更在推動中部地區空鐵一體化的交通樞紐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會展會議產業,打造城市新引擎

會展業,作為與旅遊業和房地產業並稱的世界“三大無煙產業”之一,正逐漸成長為極具活力和前景的高端產業。

瀏陽河以東的會展片區,將通過會展的展示平臺,發揮會展經濟、臨空經濟、高鐵經濟的疊加效應,積極融入長沙產業體系,高規格搭建高鐵會展新城產業體系。

.

解讀|

長沙高鐵新城功能分區

2016年,總投資約57.8億元的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的建成落地,成為了湖南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性會展場館。

解讀|

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效果圖

從會展區域規劃來看,未來年產值約1500億元,預計吸納常住人口30萬人,流動人口將超500萬人,未來將按照“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初見規模、十年基本建成”的發展目標,依託會展會議高級別產業打造一個產、城、人融合的集聚新區。

解讀|

長沙國際會議中心效果圖

大手筆生態規劃,譜寫新城宜居藍圖

大體量的綠色生態規劃,是長沙高鐵會展新城區別於其他城市的顯著優勢。

目前,中國多數城市以"樞紐+機場"的雙產業格局實現聯動發展,而長沙高鐵會展新城卻以“樞紐+機場+會展+生態”的四合一優勢獨佔鰲頭。

解讀|

榨山港溼地公園總體規劃鳥瞰圖

在這裡,榨山港溼地公園、瀏陽河風光帶、沙灣公園、體育公園等綠色生態資源聚集,繪就著長沙高鐵新城"生態宜居標杆"的藍圖。

長沙高鐵會展新城秉承“一帶一軸一洲一溼地”的綠色空間格局理念,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建設。

榨山港溼地公園:長沙市最大的生態溼地公園,也即長沙高鐵會展新城首個溼地公園,佔地8000畝,投資估算約為44億元;

敢勝垸瀏陽河風光帶:長沙東大門的國際面子,高鐵會展新城片區段(湘府東路——王山),長14.8km,計劃投資10億元;

高鐵會展新城中軸公園:東至榨山港溼地公園,西至瀏陽河,全長約3700米,寬約130米範圍,項目建安工程造價約為6700萬元;

磨盤洲:位於瀏陽河中,將通過步行廊橋與長沙國際會議中心連接。淨用地面積225畝,項目工程造價約6600萬元 。

(數據來源:《長沙市2019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和長沙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平臺招標資料等)

四大生態項目,總投資超55億元。可以預見,隨著城市功能配套不斷完善,“宜居宜業”智慧型城市逐漸成型,長沙高鐵新,未來將成為拉動長沙經濟高速發展的東部馬車。

解讀|

敢勝垸瀏陽河風光帶

從"交通樞紐"到"都匯新城"

從長沙區域開放橋頭堡,到省會城市副中心,驅動著長沙高鐵新城從單純的交通樞紐向著國際化都匯新城邁進。

近年,隨著恆大、綠地、明昇、京武和萬科等高端住宅集中入住,眾多名校相繼簽約,高鐵新城將轉變為以常住人口為主的新城,生活氛圍愈加濃厚。

加之運達中央廣場、旭輝國際廣場、喜盈門範城和吾悅廣場等城市綜合體漸成規模,未來將有97萬方商業即將開業,商業配套進一步完善。

長沙高鐵會展新城正在從交通樞紐的“快時代”進入到了都匯新城的“慢時代”。

解讀|

長沙高鐵新城效果圖

未來,在“樞紐+機場+會展+生態”四大產業驅動下,長沙高鐵新城不僅是“離世界最近”的地方,更是生活便利、商務成熟、生態宜居的長沙“都匯新城”。

預告

【“峰”行十年·博觀天下】

第十屆湖湘財富峰會暨2019財富博覽會即將盛大開幕!

由佳兆業專場冠名的《高鐵經濟·助力城市騰飛平行論壇》將於10月17日在凱賓斯基酒店舉行,共話“高鐵經濟”未來。

在高鐵新城這片熱土,佳兆業攜佳兆業·雲頂都匯項目未來資產而來,以可持續的高效運營和快速增長的態勢,與城市共赴時代。

佳兆業雲頂都匯區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