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抗疫一天被骂八百回:琐碎的爱,为何“家族喷子”多是女性?


在家抗疫一天被骂八百回:琐碎的爱,为何“家族喷子”多是女性?


这个春节的假期,因疫情的持续,确实有些长。但是,在家待得太久,也会生发出无聊和尴尬。社交媒体上,一个段子式的话题“在家抗疫一天被骂八百回”围观热度很高。当然,“一天被骂八百回”的描述肯定有些夸张,但是,这也是“亚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个普遍性的群像(孩子,老公,公公),从早到晚,起床,吃饭,玩手机,都会遭到老婆和母亲(从夫居情况,不排除有从妻居的情况)的“责骂”。甚至,就算什么也不做,只要老婆和母亲在干活,也会投来无缘无故的“责骂”。总之,男性隐约存在一种寄人篱下之苦。


当然,很多人说,这就是生活的全貌,琐碎的爱,就是平平淡淡的幸福。但是,对于生活的本质而言,戏谑的存在,从来都是一种现实的投射。无论怎样,近30年来,国内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确实变化不少。虽然,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实现男女平权。


但是,这不妨碍,在很多家庭中,女性主导着日常生活的发言权。虽然,“女主内,男主外”的模式,早已过时。但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掌控力,却越来越强。起码,在很多家庭中,男性开始介入家务。并且,执行标准是以女性的标准为尺度的。


由此,也就能理解,为何会出现“在家抗疫一天被骂八百回”的话题。甚至,有媒体还报道出“硬核奶奶暴风雨式教育老伴”,视频画面中,奶奶“暴风雨式”教育不听劝到处乱串的老伴,一句“再乱跑就给你脚杆打断”。虽然,话语硬核,但是,人们却能理解,这是一种爱。


不过,就国内性别文化的特征,以及“家族喷子”的存在,我们还是有必要透过段子式的戏谑,从更为深层次的意义上,找寻这种现象的驱动力。因为,就国内的家庭来讲,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亲缘性机构。它本身的存在,看起来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细微处的变化,却总离不开大社会的塑造。


从“女主内,男主外”到“女主小,男主大”的变化来看,本质上,还是因为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不过,目前来看,只有城市中的部分女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和男性对等地看待。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女性,依然认为,女性的使命是在家庭中实现的,所以“嫁对人”依然是她们的人生圭臬。


甚至,有些女性出嫁后,“第一要务”就是拿下家庭“一把手”的位置。通俗来讲,就是当家中“掌柜”。很多时候,一些男性因能力问题,以及顾及家庭和谐,就会自动地交出自己掌控的部分权责。但是,这仅限于“从夫居”,以及乡土秩序下的家庭。


而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女性已经完全摆脱家庭的束缚。虽然。她们也会生娃做家务。但是,男性也会一定程度的进行承担。这导致,女性“一把手”的位置,已经被削弱。所以,对于生活日常的权限,自然要被放大,以至于,出现“老婆开心,日子舒心”的逻辑。


不过,“男性妥协”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只是因为女性经济地位提升的结果,也受欧美性别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讲,现代婚恋更强调弥合,而非简单的条件配对。因为,在现实硬件之外,很多人对细微的感受,开始更为注重。比如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


这导致,跟一个人过一辈子,越来越显得难能可贵。因为,结婚不再是简单的穿衣吃饭,而是有个人的喜好在里面。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离婚率越来越高,这并不是简单的道德伦理问题,而是跟经济,以及个人选择的可能性有关系。


所以,触目可见的是,大都市离婚率居高不下,而乡村小镇只能在孩子的裹挟下,继续强忍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传统和现实有矛盾,而是,选择的宽泛性,能否承载自己的欲望。说到底,婚姻的本质是一种相互平衡,而非只是关系的连接。


于此,就“家族喷子”而言,之所以女性较多,也跟女性爱唠叨的特质有关。并且,都是在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上呈现的。甚至,对于很多女性来讲,认为这是一种家庭权威的表现。总之,这种现象已经是普遍性存在的,而非个别女性的特征。


尤其,在我们的家庭观念里,从来都是伴随着“管和被管”,这种情况下,组织能力较强的人,自然就会被赋予更多话语权。而女性从小就被教育要持家,所以,这方面的话语权,自然就会顺利地转移到女性手上。但是,管得多,多数时候,也不落好。


这导致,“泼妇”的标签就应运而生了。并且,人们对其进行抽离,就形成“家族喷子”的概念。总的来讲,责任多,偏见就会多。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其实都是如此的。所以,“懂事儿”的的男性,多数时候会选择沉默。因为,女性多数时候,就是“说一说”,并没有实质性意义。


由此,就戏谑式的“在家抗疫一天被骂八百回”,从弥合的层面上看,是对琐碎的爱的一种回应。这就像恋人之间玩暧昧一样:“你说我丑,我说你更丑”,其实心里面,彼此还美滋滋的。说到底,一年到头奔波在外,在家腻歪的时候本就不多,这就权当是一种陪伴和互动也好。


并且,这也反映出,在对家庭的照顾上,女性还是比男性承受的更多。虽然,在80后,90后群体中,多数男性也开始承担不少家务。但是,总的来讲,女性对家务的细节付出上,比男性还是多一些。当然,这也跟社会对男性的评价有关。


无论怎样,家庭中琐碎的爱,还是较为真实的。“在家抗疫一天被骂八百回”,其实也透着某种不舍的情绪。因为,疫情过后,生活会走向常态化。而人与人的关系自然就会疏离起来,该离家的离家,该拼搏的拼搏。而这些琐碎的感受,就如同这疫情一样,终将成为记忆,被我们述说,被我们记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